重阳节的传说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15 12:03:49 其他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的工作之一,下面是yjbys小编搜集整理的重阳节的传说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反思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重阳节的传说》这篇课文。在上课时,自己心态较好、比较从容。在教学过程中,基本落实完成了教学目标,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通过抓重点句子的理解使学生理解了桓景为民除害,一心为民,不怕艰辛,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另外补充的关于重阳节的常识、风俗和诗篇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在课后,我认真听取了各位语文老师的课评。就这几位老师的点评,我做了如下总结。我觉得在这节课上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一、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课堂上我注重了让学生 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而不是先读了再去想问题。在抓住句子中的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后再次让学生品读课文。这样,学生读出层次性、感情。

  二、个性的朗读,拉近了老师、学生、文本的距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尊重孩子的个别体会,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声情并茂地读。

  本文中,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的过程是重点。我让孩子们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并试着写出自己的体会。在抽生个别谈了体会后,将自己深刻的体会放到句子中读。 在读句子“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时,我先让学生找到重点词语“一路一路”、“一座又一座”、“一条又一条”、“一双又一双”,引导学生体会桓景的艰辛后再读句子。看着一张张小脸表情生动,如临其境,抑扬顿挫地朗读声此起彼伏。教师、学生、文本都因为这真情的朗读而深深地交融在一起

  三、在课堂上指导了学法、写法。

  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是关键,怎么样在公开课上也能如平常课,展现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呢?在学习第二部分桓景学成武艺后,在教第三部分时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参照第二部分的步骤自学。先读再找印象深刻的句子,最后再通过找重点词语进行体会。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有所收获。

  本单元的习作是写一篇民间故事,在这节课堂上,我注重了对学生的写法指导。在学习第二部分时,我让学生将“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学写具体。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感受,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

  当然,在这堂课上也暴露出了自己的很多不足:

  一、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有点平均使力,教案设计得虽然不错,但实际操作中却出现卡壳。

  二、在时间分配上前面的时间用得过多,导致教后面的内容时有些赶时间。

  总之,在这次课堂上我收获了许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自己能收放自如地挥洒于课堂上。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心中有“底”,需要扎实的语文功底!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反思二

  重阳节的传说是本书最后一单元的一节精读课,内容主要讲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先交代了桓景为降妖救人,历尽艰辛,拜师学艺;接着写桓景是怎样除掉瘟魔的;最后讲了重阳节的一些风俗。赞扬了桓景斩妖除魔、为民除害的精神,课文内容较浅显易懂,通过课堂效果及自我反思我总结如下:

  1、用一首小诗来总结全文,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板书既能总结全文,又能使学生有所收获,而且板书都是通过教师的一步步引导而得出的,对于这样的效果学生会记忆犹新,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会更有帮助。

  2、本文用了两种拓展方式,一个是回忆传统节日及风俗,另一个是找出相对应节日的古诗,这部分的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积极性极高而且课堂参与度也有所提升。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还是有表达的欲望的。这是我从中得到的体会,通过这样的设计及教学反应,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而且将一些节日的习俗进行了整理和回顾,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能充实教学内容。

  3、充分地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读中独特的个性体验。课文比较简单,所以课堂上利用大量的时间让孩子们去读,学生们通过读,能更进一步地体会桓景拜师学艺和为民除害的决心。问题设计连贯,紧跟课文思路,设计清晰,学生们理解起来也很有条理,能够紧跟老师的步伐。拓展恰到好处,课堂上适当拓展了一些民间传说,学生们兴趣很浓,激发了学习兴趣。

  4、任何内容的感知都应该建立在读熟、读懂的前提下,而本课的设计却恰恰少了很多读,在课堂上原本用来读的时间也用来去分析了,所以学生有些感受还是没有说出来,这就是因为读的少的缘故,有些问题是老师告诉要读出什么感觉,然后让学生去读,这样就是把教师自己的体会强加给学生,学生在没能理解的情况下当让不会出现读的好的情况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就是读书的效果和作用,在以后的课堂上,教师应该侧重让学生读,给学生足够读的时间,在对学生的读加以指导和评价,这样自此基础上的分析及感受都会大有提升。

  5、对于重点问题及语句的分析教师先提出问题,但是很少有人会回答,在教师启发后效果还是一样,出现这样的效果我觉得一方面和学生的积累少有关还有教师的引导方式及引导的语言不到位,在教师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做出的预设有时是不准确的,当课堂出现干启不发的状态时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重阳节的传说教学简案

2.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3.四年级课文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4.重阳节的传说的教学设计

5.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6.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7.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课件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反思06-16

重阳节的传说观潮蒲公英的梦教学反思06-16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方案06-16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06-16

四年级《重阳节的传说》教学反思06-16

《重阳节的传说》优秀教学设计06-17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教学设计06-16

重阳节的传说06-05

精选重阳节的传说09-06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