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汤圆的来历

时间:2020-11-22 10:15:51 其他范文 我要投稿

冬至吃汤圆的来历

  冬至有着北方吃馄饨和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冬至吃汤圆是怎么样来的呢?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冬至吃汤圆的来历,欢迎阅读。

冬至吃汤圆的来历

  冬至吃汤圆的来历:

  冬至是一年廿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在农历十一月间,没有固定的日子,今年则在十二月廿二日。

  远古帝尧的时候,曾命羲氏、和氏兄弟,推算日月星辰,而定岁时节气。到了周朝已有冬节,君王要在冬至日举行祭天的。至汉以后,每年冬至,都有举行祭天、祀神、拜祖、贺冬等行事。到了唐宋两代,祭礼更加隆重,各地都依例举行盛大的行事,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语。到明、清,冬至那天,各家要做汤圆,祀神祭祖,而后一家团圆,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民间习俗,冬至这天吃了汤圆,就长了一岁了。

  以前,在农业社会,冬至前一两天,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应节的祭品,并准备做汤圆,先把糯米浸水,用石磨磨成米浆,压榨水份后,成为「圆仔米妻」在前一夜,各家大小集合起来,把它搓成圆仔,圆仔又分为红白两种,红的叫「金圆」,白的叫「银圆」。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合家围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冬至吃汤圆的习俗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

  孕妇能吃汤圆吗

  如果这时家里有孕妇的话,冬至圆发了,就会生男,否则就会生女。吃冬至圆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两粒,已婚的人将会万事如意,剩下一颗,单身未婚者将会凡事顺利。

  为求汤圆好吃润口,汤圆中多半加入过多的糖分及油脂(猪油),所以热量很高,对于体重过重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都不宜过量摄取;对于痛风病患者,高油脂的.食物会影响尿酸排泄,增高痛风病发生的可能。

  汤圆的外皮一般都是糯米粉为食材。糯米含较多淀粉,粘性高,不易消化,对于肠胃功能不佳者,特别是一吃糯米就泛酸的患者,最好就不要吃了。老年人、小孩子、孕妇,在食用汤圆的时候也应特别留意,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吞咽阻碍。

  对孕妇来讲,吃适量的汤圆是可以的,但不要一次吃太多,以免造成消化不良和胃部不适。对于妊娠糖尿病这一说法,汤圆一般就在冬至这几天吃,所以,即使每顿饭都吃上几粒,也不至于患上妊娠糖尿病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吃汤圆的来历】相关文章:

冬至的来历与传说10-21

冬至汤圆的由来及传说10-22

元宵节吃汤圆活动通知01-11

汤圆的热量比较高11-14

孙姓的来历12-20

姜薯桂花汤圆的做法10-07

女生节的来历09-16

日语中假名的来历10-01

2017年谜底是汤圆的谜语10-22

吃灵芝的好处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