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烧香的意义

时间:2022-04-06 15:55:24 其他范文 我要投稿

清明节扫墓烧香的意义

  清明节扫墓烧纸的习俗大家都知道,那么大家知道这个习俗的意义么?下面yjbys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清明节扫墓烧香的意义!

清明节扫墓烧香的意义

  清明节扫墓烧香的意义 篇1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聚合寒食节又临春分好节气。主要的活动是祭祀、祭祖,文化底蕴丰厚,遂形成了今日清明节扫墓的习俗。

  中华民族极重视伦理、道德、文化,认为行孝义是人本精神、民族精神。这一优良传统是值得延承的、值的发扬的。

  《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这时的天,不躁不寒,春风盎然,宜居宜行。去掉春冬的冷意,人们这时开始活动起来。农民伯伯开始犁他的田,种瓜种豆,种上新鲜的蔬菜;而闲适的工作人群可以带上孩子,扫墓踏青,插柳栽树,做一些有意义而又愉悦身心的事情。清明节的习俗自古有很多,荡秋千、放风筝等皆可效行倡导。

  扫墓是主题,因为在清明节这一天是祭奠亡灵的日子。中国传统的方法是土葬,所以也称上坟、扫墓、祭扫。为故人的坟墓添些土,清除墓碑上的灰尘,再摆些贡品鲜花等。或是远去的先人,或是刚离别的亲友,到清明节时,来到他们的坟前表示悼念之情思念之心。人生即意味着生死,岁月转换,现在的学生教学,每至清明,必写清明文章、记录清明节扫墓祭拜感想。目的非常明确,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清明节日的了解。

  或是学生随家长去扫墓,或是学校组织一起进行烈士扫墓为,亦或是网上扫墓。为何要去扫墓?冰心《寄小读者》中语:“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认识先烈,知荣辱礼敬,懂孝行深义,承优良传统,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这就是清明节扫墓的意义。回头便是年轮。缅怀故人,孝敬亲长是美德,让我们一起施行。

  清明节扫墓烧香的意义 篇2

  扫墓是我国仅有的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机会。

  假如说性在中国的家庭中属于禁忌话题,那死亡这件事更是禁忌中的禁忌。别说主动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就连有时孩子问起,大人也往往语焉不详,一方面是因为大人自己也对死亡不甚了解,一方面是很多人觉得死这件事根本没有教育的必要。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有绝大多数人,活到死不仅没搞懂活着是怎么一回事,也没搞懂死是一件什么事。

  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人可以无需了解死亡,但问题是在我国,很多人根本没得选,死就是一件比异性身体还神秘的事。

  可死本不该神秘,与生对立,作为生命的反面,在合适的年龄正确认识死亡,不仅可以让人更加重视生命,还可以让人更加明白,时间到底该如何使用,才不算虚掷。

  从医学上讲,死亡就是脑死亡。

  从生物学上讲,死亡是自然循环的一个必要过程,是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从哲学上讲,任何个体几乎都无法彻底死亡,就算个体已经彻底化为泥土,它留下的关系、贡献、问题都将以各种形式继续传导下去。哪怕放大到宇宙的尺度,一个人也无法完全消失。

  另外还有宗教对于死亡的解释,不同文化中对于死亡的解释……可见死亡绝非是一种简单到不需要学习的存在,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解释?

  无论哪种解释,只要有一套说得通的逻辑,就可以认为其是正确的。但问题是根本没有多少人能完整接触到哪怕一种对于死亡的解释,更别说在接触后进行独立思考,自行定义死亡。

  大多数国内的孩子认识死亡脉络无非是“人睡着了”、“人老了就会突然被埋进土里”、“人死后会变成鬼”、“人死了就没了”。

  没人真的知道死亡的自然性和它的不可避免性以及紧迫性,更不知道死亡的不可避免性和紧迫性对于生有什么意义。虽说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将死亡这件事进行程度不等的美化和虚构,不必直言相告,引起恐慌,但相关的引导却是必要的。

  毕竟现在的情况是别说生命,有些孩子甚至搞不懂一片叶子从嫩芽到飘落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他一脚踩死的蚂蚁具有怎样的含义。

  为什么有些未成年人在杀人后还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别人的生命意味着什么。他以为捅死一个人就跟杀一只鸡是一样的,死了就死了,总还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他不知道自然死亡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所以他不知道剥夺他人的生命是一种多么愚蠢而残酷的暴行。

  据我有限的观察,在国内,小孩接触死亡这件事无非就是葬礼和扫墓,但葬礼上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并不恰当,因为那处于一个悲伤的环境和沉默的气氛中。

  而带小孩扫墓,在大人的围绕下,在或晴或雨的天气中,在空旷的郊外,指着一个坟墓对他进行必要的死亡教育,显然是一件非常必要甚至堪称美好的事。

  就单从激发想象力而言,还有什么会比死亡更神秘,更没有确定的解释,更能让思绪飞扬的存在呢?

  扫墓是对活人的慰藉。

  很多年前我对农村葬礼的繁杂程序表示嗤之以鼻,甚至曾胆大包天地对我爸说,这葬礼这样搞,费钱费力,有什么意义?

  我爸闻言立刻就说,你不用考虑这个,到时候我自己埋了我自己。

  我从此不敢再提。也恍惚意识到,所有做给死人看的事,终归是做给活人看。

  对于死去的人而言,扫墓当然没有必要,任何一切都没有必要。但对于活着的人而言却非常必要。就算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对坟墓中的人丝毫不想念,扫墓也有必要。

  就像我们那里推行火葬时一些反对火葬的老人说:死后你怎么埋我,我确实不知道,但活着的时候,我想想那个炉子,就会害怕。

  土葬是陋习,这毫无疑问,农村繁杂的葬礼是陋习,也毫无疑问,但问题是,对于一个在讲究葬礼文化的环境中活到老的人,你对他说,你死后我就把你拖去火葬,火葬后我也不会去看你。估计会把他吓得死都不敢死。

  就算是接受过现代教育的我们这帮年轻人,在用心地活到一定岁数时,也难免会对这人世产生有诸多眷恋,而大多数眷恋,无非是在一些具体的人的身上。

  如果没有选择,你让我躺在那里无人知晓的渐渐消失,我并不畏惧。但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我还是希望在自己死后,自己眷恋的那些人会前来看我,就算他们绝口不提我的名字和我的过去,甚至不带什么丰盛的祭品。光是想想那个场景,在活着的时候,我就会觉得很开心。

  就像那些为国为民牺牲的英雄,可以不追认他们为烈士,不为他们举行国葬,毕竟他们无法知道,更无法再爬起来表悔恨和愤怒。

  但你要如何向那些随时准备为国为民牺牲的人交代?假如他们想到自己牺牲后就是被随意丢弃,没有荣誉、没有记载功绩的石碑、甚至没有一个与之相配的葬礼,他作何感想?

  那些烈士的亲属们,又作何感想?

  扫墓是最好的得知家族史的时机。

  在扫墓时,大人有时说着说着就难免说到坟墓里的那位是谁,过去干了些什么或伟大或有趣的事。

  我生下来没见过爷爷奶奶,曾祖父曾祖母更没见过,但我却知道关于他们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全部是在扫墓时从爸爸和叔叔的口中听到的。

  我知道我曾祖父的一生是个逆袭的故事:他原本是个补锅匠,从遥远的北方背个箱子一路南下来到我们村,在补锅的过程中认识了我们村的一位大家闺秀——我曾祖母。

  俩人一来二去搭上了线,彼此都觉得对方就是能填补自己灵魂漏洞的那坨滚烫的铁水,于是在一个大雪的冬夜,我曾祖父和曾祖母不顾世俗的眼光和家人的反对,在一个牛栏里,在三牛头的注视下把正事给办了。

  古时候的女人总容易怀孕,于是我爷爷就出世了,村里也从此有了吕姓。

  我爷爷的故事则比我曾祖父还传奇,他一生嗜酒如命,尤爱年轻的姑娘,在其简短的五十九年的人生中,他以十年一次的频率娶了四个妻子。

  遗憾的是这四个女人都非常不幸,我奶奶生了四个孩子后疯了,三十多岁就走了。其他三位没生孩子,但也都寿命奇短,不是怀不上孩子被我曾祖母逼死(大家闺秀老了就黑化了),就是怀上孩子但生不下来难产而死。

  这些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故事,如果不是扫墓时爸爸跟叔叔们说起,我根本无从得知。

  而在扫墓时讲家族史,除了能让后代知道先人们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讲述过程中加深个体对于家族的归属感和血脉的连接。

  在听大人讲家族史的时候,你会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是从哪来的,更会真切地意识到那些跟你站在同一个坟墓前的人,就算你跟他们的生活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但终归,你们来自于同一个地方,是在这个人世怎么撇也撇不开一部分。

  包括今年在内,我个人已有两年没有回老家扫墓。说想念祖先当然是假话,但我非常想念那种踩着露水跟着一帮人漫山遍野到处走的感觉,更喜欢看一些平时无法无天的熊孩子恭恭敬敬在坟前作揖的样子,尤爱长在曾祖父坟边那棵野生果树每年此时正长出来的果子。

  对于近年兴起的代人扫墓和直播扫墓的现象,由于法无禁止即可为,我个人并没有什么看法。但出于商业目的而将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节日迷信化、污名化,进而像反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一样予以践踏的行为,我个人觉得其心可诛。

  当然,扫墓时竭力避免引起火灾和避免性别歧视都是对的,也值得每一个人在祭祖扫墓时引起重视。

  清明节禁忌:1、孕妇避免扫墓

  通常来说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从别的方面来说,清明时节是非常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还有扫墓的周边环境大多都是炮灰味不利孕妇的健康。严格来说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清明节禁忌:2、忌穿鲜艳色彩衣服

  清明节是不能穿的大红大紫去上坟的,这样是对祖先及先人的不敬,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不过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首饰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内衣及贴身衣物都不可穿戴有关红色的,除了本命年以外。

  清明节禁忌:3、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

  清明节禁忌:4、不可在墓地照相

  大家扫墓的目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不是去嘻哈玩乐的,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的照相。

  清明节禁忌:5、修整墓地

  坟墓上长植物杂草的,必需要清除,需要好好的清理杂草,增添松土,整理周围环境,使墓地看起来整洁。这一点最重要不过,要知道,所谓扫墓,

  清明节禁忌:6、身体不佳避免扫墓

  一个身体正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或者最近运气不佳,诸事不顺的人最好不要去参加扫墓活动,因为此类人正处于总体运势低迷的状态,极易招致晦气。

  清明节禁忌:7、改日祭祖

  尽量避免双休日或其他扫墓高峰时段,盖因如今市民私家车增多,高峰祭扫,会因交通拥堵为出行带来麻烦,可选择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或将扫墓时间拉长(早出晚归)或错开重点时段,以缓解人多车多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

  清明节禁忌:8、发不遮额忌买鞋

  事实上,清明节也算是鬼节,当然在发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头发不能遮住额头,同时鞋子也不要在当天购买,因为鞋同邪,有点常识的朋友大多不会在这天购买鞋子的,以免不吉利。

  清明节禁忌:9、清明节扫墓时间

  扫墓时间最好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即上午9时后到下午时前最好,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动,在清明节前后五天,和清明节当天都可以,但寒食节这天不能扫墓,寒食节即清明节的头一天。

  清明节扫墓烧香的意义 篇3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其实,清明节有好几重意义,当然最主要的是关于生命的意义。

  宗祠,供奉先人的地方,是我们一提起就心怀归依的朝圣地。

  它是什么模样?

  在我们的脑海里,它或许是古旧森严的故居祖屋,或许是一块块静默肃穆的漆木牌位。表象之下,它更承载着家族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刻骨铭心的沧桑岁月,静默地诉说家族的更替兴衰,无声地注视着子孙后代的人间幕剧。

  它是我们生命的起源,是我们灵魂的归宿,给予我们最无条件的庇荫。

  人自出生起就一直在生命的路上,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不知道自己到底从何而来,又怎么知道要到哪里呢?

  这一生,走进芸芸人群,如果没有来处,不确定有什么人和事值得牵挂,怀疑是否会被什么人和事惦念,世界热闹却茕茕一身,像漂泊在无边无际死寂孤独的真空里,连呼吸都荒凉。可怕吗?当然可怕!

  幸好,我们还有宗祠,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承延,我们能透过它的神圣和温情,在茫茫人海中,体察与体内汩动血脉相感应的骨肉缘分,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界限的牵连。

  这种缘分和牵连能让我们在孤清的时候泽被温暖;在迷茫的时候仍能坚定信念;在困顿的时候依然心存希望;在胆怯的时候还可以积攒勇气;哪怕焦恐沉沦最终也能坦然释怀,重归安宁。

  岁月无声浩邈,生命迎来送往,每一代人都有自己无常的命运。人的天性让我们渴望一处安放身心的归宿,以应对无法捉摸的际遇。

  于是,触碰宗祠斑驳的年月,理解它的包容和强韧,就成了每个家族子孙灵魂最深处的需求。

  清明节是缅怀已逝生命,激发现有生命,纪念自己身边的,自己亲近的已逝的亲人,感谢先人赐予我们生命的一个节日。如何通过我们现有的生命延续过去的生命,用过去的生命激发今天的生命?缅怀的意义不单纯是对亲人的思念,更该成为一种民族的风俗,成为一个种族的繁衍仪式。我们对自己亲人每年一次的扫墓就是一个典礼,是敬祖报本观念的延续。有专家曾提议,应该把这个典礼扩大开来,就是在每年的清明节对那些为国捐躯,为中华民族付出生命的人进行祭奠。其实这样的活动我们小的时候是年年都搞的,现在这样的活动在少年当中少多了。所以有专家建议我国应该有一个“国典”,每年的清明节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祭奠先烈的仪式。从先烈到先贤,先贤不仅是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我们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家乡的贤人是家乡历史的灵魂,也是家乡山川的灵魂,他们在家乡都留下了足迹,大家可以到他们的故居、墓园、纪念碑去祭奠,这将是最贴近百姓的乡土教育。

  其次,清明节还是“生机的节日”,迎接大自然的生机,扩大大自然的生机。大自然到了清明节的时候是生机勃发的。植树就是古人扩大自然的生机,古代有“插柳留春”的习俗;踏青则是珍惜自然的生机,到自然中去,拥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蹴鞠、荡秋千、拔河等等,以此来迎接大自然生机的到来。

  清明节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代,重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想要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却不愿意,背着母亲躲在绵山。最后只好火烧绵山,希望介子推自己走出来,但火烧三天三夜至熄也不见其出来。重耳上山发现,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重耳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重耳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重耳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清明节扫墓烧香的意义 篇4

  一、清明为什么要扫墓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冬至后的第108天,一开始与扫墓祭祖无关。扫墓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墓祭是贵族活动,在古代,平民百姓没有墓,只有贵族才享有墓。到了秦汉时期封建等级没有那么森严,老百姓有坟地后才仿效贵族举行祭奠活动以缅怀先人,称之为家祭。到汉代以后,墓祭才逐渐形成风俗。

  扫墓又与寒食节有关。“寒食墓祭”大约在南北朝时形成习俗,据《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寒食节上墓拜扫礼经无文,但近代相沿,积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节无不祭扫。”唐玄宗则把“寒食墓祭”作为国家礼俗确定下来,一直沿袭至今。但是后来寒食节那天严禁烟火,因此扫墓祭祖便推迟至与寒食相距一两天时间的清明,久而久之,两节合一。于是清明扫墓祭祖便成为了传统的习俗,并流传至今。

  二、清明扫墓的意义

  1、 孝敬祖先,缅怀先人

  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中国人都非常注重孝道,而祭祖又是和孝道相挂钩的,所以清明扫墓祭祖是慎终追远、孝敬祖先的一种表现,是人们借以表达感恩之情,体现血脉相连的亲情之爱的一种活动。

  2、 铭记传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清明扫墓祭祖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关乎国家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扫墓祭祖是孝道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传承了中华民族“孝”的精神,万人同祭万姓祖,是敦亲睦族的表现,同时使人们追本溯源,不忘本分。而海外侨胞、华裔清明回乡扫墓则表达了其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有利于巩固民族的感情。

  3、 尊重生命,敬畏历史

  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缅怀先人,祭祀先祖是人们尊重生命的表现,同时也是对过往历史的一种敬畏,对先人奋斗和辛劳的敬重,在个人与家庭传续的同时将国家与文明的历史一并传续下去。

  相信大家对清明为什么要扫墓以及清明祭祖的意义有所了解了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扫墓烧香的意义】相关文章:

清明节扫墓的图片11-12

清明节扫墓图片11-15

学校清明节扫墓的图片11-16

清明节给扫墓寄语04-01

清明节网络扫墓寄语03-01

清明节家族扫墓通知03-26

2022清明节扫墓通知03-24

中学清明节扫墓通知03-01

清明节扫墓活动图片11-16

清明节提醒文明扫墓的通知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