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调研报告格式

时间:2022-10-14 11:54:20 其他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税法调研报告格式范文

  税法调研报告是一份规范的文书,需要按照标准的格式书写。下面yjbys小编跟大家分享几篇报告格式范文,以供参考!

税法调研报告格式范文

  税法调研报告格式范文一

  按照《关于印发的通知》(X地税发[2010]61号)的要求,XX分局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XX市地方税务局XX分局领导班子成员抓企业带行业工作的实施方案》。根据分工,由我负责抓XXXX盐化有限责任公司,研究盐业生产企业的管理方法。主要工作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管理剖析XXXX盐化有限责任公司,依法规范盐业生产行业,研究探索盐业生产企业的基本规律,建立完善盐业生产行业的税收管理办法。工作内容具体地说就通过对XXXX盐化公司进行全面剖析,进一步研究规范管理的措施,进而规范企业管理。要求摸透行业税收管理现状和特点,查找行业税源管理的瓶颈,研究制定税源规范化管理标准,制定行业税收管理规程和办法。

  一、盐业生产企业的基本状况

  盐业生产企业是我区税收的支柱性税源,其所提供税收占全区税收收入的70%以上。我区共有XXXX盐化有限责任公司、WDYL盐业有限公司、WDYF盐业有限公司、ZHST科技有限公司、YFSC有限公司、MSZZ盐场等6户盐业生产企业,其中XXXX有限责任公司年产盐60万吨,是该行业的龙头企业。

  为了深入了解盐业生产行业的基本情况,2011年1~2月份,我3次走进XXXX盐化有限责任公司,与其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并做实地调研。基本掌握了该企业的经营范围、主营业务、经营状况、管理流程等生产经营涉税信息、企业各税种的主要经济来源及税源结构,企业纳税遵从情况、税源管理状况及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企业基本情况。

  XXXX盐化有限责任公司位于XXXX开发区XXX镇GT以北,是一家以原盐生产为主,集原盐销售、盐化工、海水养殖、工程安装、机械制造、风力发电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型、现代化民营企业。公司始建于1958年,原为国有企业,2004年9月在原XXXX盐场的基础上改制而来。公司注册资本1.53亿元,占地面积150平方公里,职工1175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7人。2010年末固定资产377212853.08元,实现销售收入132264185.97元,营业总成本1212498853.48元,实现利润总额9497531.59元,实现所得税2374382.90元,年度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19203874.56元,其中地方各税费13671238.82元。该公司不断加快“经营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文化创新、战略创新”六大创新工程,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该公司2006顺利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项标准认证。该企业先后荣获SD省盐业工作先进企业、SD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十几项荣誉称号,成为全国重要的海盐出口基地,SD省第二大海水制盐企业,是XXXX开发区的支柱企业和利税大户。

  今年以来,市场形势较好,天气持续干旱,为海盐的生产销售提高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企业的总体业绩一路攀升。1~9月份,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3352342.00元,同比增长64.71%;实现利润2556168.92元,毛利率达1.78%,同比增长3217271.78元;实现地方税费13169262.75元,同比增长19.99%。该企业由于是以海盐销售为主,所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要靠盐业销售收入提供,而进管理费用的财产行为税(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则相对比较固定。主要因为该企业的绝大部分土地面积为海域,所以办公场所占地面积及房产原值均较少,办公生活区土地面积仅13320平方米,房产原值仅有6049461.90元。由于该企业由原来的国有企业转制而来,所以人员整体素质较高,企业财务核算规范有序,申报纳税采用网上申报,税款缴纳比较及时,遵期申报率较高,纳税遵从度较高。

  XXXX开发区所辖6家盐业生产企业年产原盐150万吨,是SD省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6家企业共有员工3000人,注册资本21741万元,均以采盐业为基础产业,延伸产业链为盐化工及海水产品加工制造业,固定资产58133万元,年销售收入33930万元,利税总额5450万元。XXXX开发区拥有盐场面积500万亩,一般分为养殖区、结晶区、制卤区三个大的生产经营区域,还有小面积的生活区。以前盐业生产主要以自然蒸发、手工采盐为主。如今,科学生产的理念已深入企业。采盐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分为春、秋两季采盐期。为避免降雨对原盐生产的直接影响,企业都大面积在结晶池铺设了塑苫,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大大增强了企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盐业生产企业的工艺流程及特点

  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我大致了解了海盐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是抽取卤水,经过沉淀池蒸发池的蒸发后,接近饱和浓度的卤水进入结晶池准备结晶,在这一阶段主要将卤水中的水分蒸发。氯化钠晶体生长的实质是过饱和卤水中钠离子、氯离子质点不断向已经形成的氯化钠晶核排列,使氯化钠晶体格子构造不断扩大的过程。使氯化钠晶体生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卤水必须过饱和并不断输送氯离子、钠离子,供给氯化钠晶体生长。二是氯化钠晶体与饱和卤水保持有一定的接触面积。活盐碴就是使正在结晶的晶体每个晶面都在不同时段与卤水接触,在卤水过饱和度较低的情况下,卤水中的钠离子与氯离子有规律地生长排列到晶体上。而死盐碴与卤水接触的表面积少,只有盐层上方面积与卤水接触,其他部位都是晶体与晶体紧密依靠,不能接触卤水而无法生长,从而减少原盐产量。据专家研究分析,死盐碴比活盐碴产量大概低5%左右。

  进入洁净池的卤水卤度大约是23度左右,氯化钠常温下的结晶度是24度。一接近24度,盐工开始往结晶池里撒盐种,盐种就是之前生产的原盐,撒入饱和卤水中起到催化加速结晶的目的,类似于人工降雨中碘化银所起的人工冰核作用。有了盐种,同时阳光和风继续对结晶池里的水分进行蒸发,氯化钠即原盐逐渐从卤水中析出,但卤水的卤度却是在增大。随着卤度的增大到一定程度,氯化钠结晶速度的峰值也达到顶峰,开始放慢,一般这个卤度在28度。这时候结晶池的卤水就要排入另一个结晶池,重新撒上盐种继续结晶,但这个盐池里氯化纳的结晶速度大大变慢,数量也很少了,到了32度左右就停止了析出,这些卤水称之为“老卤”。如果没有利用就要排掉,而排净卤水的结晶池就可以收盐。如果继续利用,则可生产溴、钾、镁等化工产品。

  从生产一吨原盐理论需卤量看,卤水需求量是不同的,在1波美度需要163.52方的卤水,10波美度需要12.39方的卤水,20波美度需要5.69方的卤水,25波美度需要4.43方的卤水,26.25波美度需要4.36方的卤水,27波美度需要5.63方的卤水,28.5波美度需要13.67方的卤水。所以到26.25波美度的时候所需卤水量的最少的。饱和前需卤量是减少的,而之后的需卤量又开始增加,到27波美度的时候增加量还是缓慢的,但再往后就成倍地增加,到28.5波美度时已经析出钠70%以上。因此,通过分析,泄老卤的时机应掌握在27到28波美度之间。只有这样,才能对蒸发量充分利用,也才能最有效地提高公亩单产量。

  蒸发量的大小对制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原盐的生产受天气因素的制约比较明显。蒸发量的大小也确定多少水深,蒸发量与水深是成正比的,蒸发量越大水越深,只有这样才能对太阳辐射充分利用,也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蒸发量。原盐产量客观上受天气的影响,海盐销售价格则客观上受到市场需求量的调节。从2004年以来,海盐的价格经历了忽高忽低、大起大落的剧烈震荡过程,从最高的400元/吨(含税价),到最低的130元/吨,一直到今天的280元/吨,基本趋于平稳与正常化。这主要是受国际盐化工企业上马较多、海外原盐进口量增加、盐业生产企业扩大以及国际金融风暴等因素的影响所致。

  三、盐业生产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调研,发现在企业的税务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不规范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未办理税务登记的其他项目收入核算不规范。比如养殖收入,企业大部分不入账核算,属于自身的小金库范围,税务机关不能很好地掌握起企业的养殖面积、承包金额及养殖收入等经济数据,对其是否依据税法纳入规范核算需要进一步核实。为应付税务机关的质询,有少部分提缴营业税的,而有的根本没有提税。潜意识里,企业自身没有重视对营业外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的纳税申报工作。特别是对海水综合利用环节中的养殖业减半征税收入、养殖水面租赁、生产附加环节的业务应计提营业税金及附加等税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税务人员的业务服务素质需要亟待提高。税务前台征收、服务人员针对每个月报表数字的变化,往往不能够仔细审核其与应纳税款的逻辑关系,发现变化的原因,及时查找应税项目产生的新情况,只是机械地将报表存档备查。而税收管理人员又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各项数据的比对分析,做详细的纳税评估工作。加之检查人员不能有针对性地完整的履行检查职责,使得征、管、查不能很好地结合成一个有机的征管体系,执法工作大打折扣,影响了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盐业生产企业不能够提供企业每月的原盐销售数量及每月市场价格的变化情况,也使得资源税实现无有效的对比指标。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企业对税务机关的服务是颇有微词的,但是由于税务机关是管理者的身份,企业有些“敢怒不敢言”的情愫。比如对于企业吸纳残疾人工作,应按照财税(2010)10号、财税(2007)92号、财税(2009)70号等规定依法享受税收减免,对于海水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财税(2008)117号文件等规定享受税收减免,但是由于企业财务人员对税收政策掌握不透彻,税收管理员又没有及时送政策上门,所以导致企业应享受的税收优惠多年没有享受,这是税务机关的工作不到位的表现。

  三、企业的纳税申报质量有待提高。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的财务人员学习税收政策的时间少,有时候不能够正确地执行国家新的税收政策与法律法规,纳税申报准确率不高,致使纳税人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违法的道路,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鉴于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政府及省市县财税部门为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调节经济运行的节奏,每年都要出台大量的税收政策,涵盖社会与纳税人的方方面面,所以对企业适用税收政策的及时更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这就需要企业财务办税人员及时更新财税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提高纳税申报质量,而这恰恰是企业做得不够的。从另一方面讲,我们的税收管理员整体素质不高,接受申报表流于形式,没有仔细审查把,也是造成申报质量差的重要原因。

  四、税收要素没有做到及时更新,税收征管存在不公正性。对纳税人而言,每一个税费种类的要素发生了变化,都需要及时地调整。比如法人代表、银行帐号等税务登记要素变化需做出及时变更,房屋原值、土地面积的增减需要及时更新计税依据,地方教育附加附征率的变化需要及时更新,需要备案的减免税没有按照备案处理,应该审批的事项疏于管理未按照程序办理,个别税收优惠政策没有让企业及时享受等等情况,都造成执法错误,这些动态指标都需要做出及时调整才能确保纳税无误。而企业对涉税信息的变化没有做到动态、及时更新,也造成了税收征管的不公正性。

  五、原始凭证的管理需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企业所得税法要求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各项收入成本费用亏损与损失的内容都必须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的,如果是虚假申报,将以偷税论处。真实可靠性是所得课税的前提条件,在收入方面,企业收入必须是全面完整的,在成本费用方面,要求纳税人能够提供形式和内容都是真实的凭证。新税法第八条要求企业实际发生的支出才允许扣除。通过调研分析,综观盐业生产企业所得税管理方面的一个很大的漏洞,就是虚伪造的发票和虚假成本费用等原始凭证的列支问题,包括伪造的发票真开、真发票假开、虚报人员工资、虚报物料消耗等。虽然企业记账的原始凭证每年都要强调,但是企业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合法的原始凭证记账的行为。特别是大量应使用发票而不使用发票的行为造成了我区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漏征漏管,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造成了地方税收核算的不规范性。

  六、企业对税外的收费不感兴趣,存在“重税轻费”的思想观念。特别是由税务部门代为征收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发展旅游事业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会经费等项目,纳税人认为属于非税收内容,税务部门征收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甚至质疑税务部门收费的合法性,所以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对我局的总体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七、某些外在干扰因素影响企业的税收行为。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某些政府职能的非正常行使影响了企业纳税的遵从度。比如说,今年以来,XXXX开发区政府责令审计局对境内的多家民营划转企业进行税收审计,引起了企业的不满意。企业认为审计部门无权对民营企业进行税收审计,这是一种明显的违法行为,属于乱用职权。由于国税机关与地税机关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接口处有时候信息传输不畅,地税机关所开具的货运发票,每年都有小部分不被国税机关认可,导致不能抵扣税款,但一直不能给予解决,纳税人感觉很无奈。另外一些税务人员到企业吃拿卡要的现象还偶有发生。以上这些都是税务人员素质不高和税务机关服务、监督不到位造成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收征管效率和税务机关的形象。

  四、提高盐业生产行业税收征管质量的措施及建议

  针对企业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几个月以来,我按照税源管理专业化的需要,从税源控管中的关键环节及关键税收经济参数入手,主要围绕如何抓好纳税评估、税收预警、纳税核查等方面,研究企业规范管理的具体措施,初步形成了盐业生产行业的基本管理方案。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规范管理:

  一、强化各税种的管理。在准确核定其应纳税种的基础上,严格审查企业承包收入、对外建筑工程收入等营业外收入项目是否按照规定计提了营业税金及附加;企业所得税的.提取是否按照其报表反映的利润进行了预缴,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了汇算清缴;个人所得税是否按照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申报的要求进行了申报,特别是公司高层的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人员是否履行了申报纳税义务;资源税是否按照实际的销售数量缴纳,下一步要求各盐业生产企业每月报送盐业生产销售情况表,反映其期初库存、本年生产、本年销售、期末结存、本月销售等详细情况,掌握企业月份销售总体情况,不断提高税收预测准确性;城建税金及附加是否按照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实际缴纳数提取;印花税各应税行为是否按照新核定征收的要求进行了申报;要求其编报房产、土地、车船明细表,将要求其在房产、土地、车船变化的月份动态更新这些报表,并将其报送情况与其固定资产台帐、计提折旧明细表、实地查验数据相比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特别要关注计税依据的变化。通过定时更新税收基础数据信息,建立起准确的涉税信息数据库,加强税种管理,提高征税的准确性。

  二、加强税收政策学习,把执法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税收管理员要建立起无微不至的服务意识,通过送政策,送温暖到企业,多与企业做有效沟通,让企业有关人员充分理解掌握税收政策的要点,变“无意的违法”为“有意地避免违法”,提高纳税人纳税申报的准确率,进而使执法工作得到有效地落实。今年市局确立了“抓执法、提素质、强基础、上水平”的工作思路,这就要求税收管理员必须要加强税收政策的学习,利用熟悉的税收业务当好企业的纳税辅导员,让企业少走弯路,提高税收报解的效率。对企业的违反税收规定的行为,依据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征收罚款与滞纳金。同时也把企业应该享受的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送到企业,树立“应享受优惠而未享受就是征过头税”的观念,让企业充分运用国家税收政策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增强市场竞争的活力。

  把对企业的服务不要光说在嘴上,做在形式上,更要落实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用心去为企业真诚服务。税务人员要切实做到非工作莫找企业说事,不要暗示纳税人请客送礼等,不断提高自身廉洁自律素质。同时加强对外在干预税收活动的协调与劝诫,阻止某些违法活动的发生。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让企业适当的时候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想方设法解决纳税人所关心关注的事关企业切身利益的问题,将有关问题拿到政策调研的角度向上级逐级反映,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争取出台合理的税收政策加以解决货运发票偶尔无法抵扣等相关问题。

  三、对企业实行规范有序的管理。按照我局内部各个岗位的分工,须依照规定,对企业依次落实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具体地讲,首先前台征收人员在纳税申报的环节要根据企业附送的报表仔细审核每一个税种纳税申报数据的正确性,在审核准确无误的基础上开票征收入库。切莫只管开票,不管审核,那样企业报送的报表就失去了意义。其次,在申报期过后,税收管理人员要切实对企业的各项数据进行仔细查看,看有无涉及纳税方面的疑问。同时与企业上年的同期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指标进行比对分析,针对有疑点的地方询问企业的财务人员或者到企业实地核查,弄清楚原因,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更好地掌握起企业的运营状况对实现税收的影响。再次,本年度过后,积极组织企业财务办税人员举办企业所得税纳税辅导培训班,指导纳税人搞好上一年度的汇算清缴工作。汇算清缴期结束后,组织稽查力量对企业实施专项检查,彻底检查企业的纳税情况。这样就把征管查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长效的催报催缴、督查评估机制,进而形成严密的税收征管体系,使企业的生产与纳税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四、强化行业税收管理,优化税收结构。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大中型盐业企业业务量较大的营业税应税项目帮助其从主营业务中剥离出来,单独组建公司,独立核算,独立纳税。比如餐饮业务、运输业务、建筑业务都可以独立出来缴纳营业税。目前我区已从XXXX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地剥离出运输业务,单独成立了YG运输公司(自开票企业)。今年1~9月份已上缴各项税费1361141.63元。目前又从WDYL盐业有限公司剥离出运输业务,单独成立了XXXXXX物流有限公司,立足于XX港的开发建设,做大做强物流运输行业。该自开票企业目前正在审批阶段。埕口盐化有限责任公司把建筑业务剥离出来,单独成立了建筑公司,拓展了营业税税源。二是对于各公司内部的营业税应税行为,分局要采取以票控税的方式,按照新的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对涉及内部混合业务的行为实行两票制结算,对涉及营业税应税劳务要求其单独开具地税机关发票作为记账的原始凭证,藉以控制零星分散的营业税税源,增加营业税收入。

  五、加强企业非主营业务收入的管理。针对盐业生产企业的特点,应加强对其海水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的非主营业务收入的管理。在抓好主要业务税收的基础上,深入排查其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各项非主营业务的收入是否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了税务登记,是否计入了账面收入,是否按照税法的规定及时提取缴纳了税金。比如养殖水面的承包租赁收入、盐业化工产品的销售收入、资产变卖的收入、土地开发的收入、不同种类养殖产品的水面二次再承包收入、卤水流转环节的收入等等,应索取经济合同等原始资料,鉴定其收入的真伪,应严查其关联企业内部转移成本利润等情况。对于其不能正确核算收入、成本、费用的,按照税法的规定采取核定征收的方式,堵塞偷漏税渠道。这就要求我们的税收管理员必须要开拓性地创造性地去开展工作,做好“应收尽收,十足收齐”这篇大文章。

  六、强化原始凭证的监管。企业采用什么样的原始凭证会直接影响到税收收入的实现与否。特别是应该严格执行营业税暂行规定,一要重视非税收入凭证的管理,严格遵守税收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对不能按照规定列支的捐赠票据、工会经费票据等非税凭证支出,一律不允许其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并责令其换制符合规定的票据。二要重视应税原始凭证的管理。对应该使用地税发票而用其他形式的票据替代的,一律介定为违法行为,除责令其到地税机关开具发票更换外,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处以相应的罚款。为此,我局联合XXXXXXX财政局、国税局、审计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发票管理规范财务结算的通知》,严格票据规范性使用管理,强化以票控税的力度,收到明显效果。三要重视企业自制原始凭证的管理。特别是要检查其自制原始凭证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比如查看其累计折旧项目中房产及土地应税数据的对应性,工资的发放是否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的五条规定,是否存在虚列人名逃避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行为,是否按照规定全员全额申报了个人所得税,是否存在多列支成本的行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时时细心关注的行为。

  七、加强对非税代收费的管理。代收费工作也是政府安排给税务部门光荣神圣的使命,虽非我局主体工作,我们更应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严格按照上级赋予我们的社会职责,严肃对待代收费工作。征收人员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用春风化雨般的细致工作争得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采取得力措施,使其摒弃 “搭桥收费”的错误观念,切实把代收费工作落到实处。

  “抓企业带行业”活动,使我有了更多深入基层了解企业经营与纳税情况的机会,为做好今后企业管理的文章做了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市局的这一项工作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步骤,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实在在的行动,必将产生深远的意义与影响。走进企业,也使我加强了对盐业生产企业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今后指导税收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思路。在调研活动期间,我就盐业企业的发展也积极向企业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一是盐业生产企业要以原盐生产为基础,在做好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学习同行业先进经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盐化工和海水养殖方面下功夫,实现一水多用,充分提高滩田单位面积的收益率。二是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提高塑苫结晶比例,改进滩田结构等手段,解决盐溴矛盾,实现盐溴联产,努力提高主导产品的产量、质量、科技含量,增加经济效益。三是大型制盐企业要利用资金、人才和技术中心等综合优势,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以新技术、新工艺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拉长海水综合利用的产业链。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财税[2008]117号)等税收优惠扶持政策,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强经营活力。四是发展盐田风能项目。由于我区盐区是蒙古风和太平洋暖流的必经之地,累年平均风速为4.6米/秒,10米高度平均风速6.4米/秒,30米高度平均风速6.98米/秒,平均风能密度395W/秒,风能资源丰富,在发展风能方面条件优越。对于我的“谏言献策”,企业予以积极肯定和乐观接纳,表示会充分研究这些好建议,并诚挚感谢地税局多年以来对企业的关心和支持。

  调研活动结束后,我局召开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专题会议,按照新的管理思路调整了管理方式,提高了工作效能,取得了显著成绩。如今该行业的征管更加严密,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主动性明显增强,税收申报正确率、遵期入库率、滞纳金加收率等指标明显提高,该行业的整体纳税遵从度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今年1~5月份,在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下,通过税收预警,发现XXXX盐化有限公司、XXXX盐业有限公司两个企业水面租赁收入计提营业税、城建税及其附加申报有疑点,随即派员对该企业进行了纳税评估。评估出营业税107000.00元,营业税滞纳金5136.00元,城市维护建设税5350.00元,城市维护建设税滞纳金256.80元,教育费附加3120.00元,地方教育费附加1070.00元,企业所得税2488986.94元,以上各项税款及滞纳金共计2610919.74元,已全部组织入库。

  税法调研报告格式范文二

  调研内容:***

  调研目的:***

  调研时间:20**年7月18日到20日

  调研地点:**县地方税务局

  调研方式:实地查看资料、询问

  二、调研过程

  甘肃省地方税务局新税收征管软件在全省范围内成功上线后,实现了全省征管数据的大集中,如何依托这一平台,提高基层税务机关的信息管税水平,是早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税收征管目的重要途径。

  问题一:数据大集中环境下,税务数据的属性有哪些?如何去监控这些要素达到提高数据质量的目的?

  通过调研,笔者认为数据作为税收信息化应用的主体,它具有多重属性,其基本质量特性主要包括适用性、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等四个方面,要对数据质量进行较好地控制,就必须对数据的四个基本质量特性进行很好了解,从而在各个方面采取措施,杜绝数据质量问题的出现,使数据监控工作能够真正达到控制数据质量的目的。

  1、数据的适用性。在日常税收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各类税收数据,这些数据有反映不断数量变化的税收动态信息,也有反映相对稳定属性的税收静态信息。这些数据有的是为基层税收管理员服务的,有的则是满足管理部门和领导决策服务的,这就从客观上造成数据的多样化。不同的数据具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每个数据的正确性都要求它是进入正确的专业应用,换句话说:无论多么准确、及时的数据,如果不具有适用性,它就不能产生任何作用,甚至使用之后会造成损失。

  2、数据的准确性。在数据监控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准确性越好的数据,其误差应该越小。影响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很多,数据误差在数据采集、审核、录入、传输和处理等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如:在数据采集环节,存在着对纳税人辅导培圳不到位、纳税人填表票差错率高、税务人员因业务水平审核数据差错率高的问题。所以,需要税务人员在工作中从各个方面分析影响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同时有效控制不同类型数据的合理变化范围,将数据误差控制在尽可能理想的范围内,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数据的及时性。在税务部门日常数据的管理中,往往要求能够更快、更准地收集到所需的数据。如:对于地税部门某个基层征收管理分局,如果有一条线的税款征收发生滞后,导致税收统计数据不实了,那么拿在手里的征收数据就没有任何及时性,也是毫无意义的。一个好的应用系统在使用数据时不仅要求数据的适用性还必须考虑数据的及时性,应用系统引入税收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把大量复杂、繁重的重复计算、统计、分类工作交由计算机处理并迅速得出准确结果。如果数据不及时,那么应用系统的处理结果就可能违背了程序设计和使用者的初衷,不仅无法提高工作效率,还可能由于数据滞后而影响税款征收的正常化。因此根据数据应用需求及时采集数据,按照操作人员要求及时发布数据,是保证数据及时性的重要一环。

  4、数据的有效性。在解决好数据适用性、准确性、及时性的情况,需要考虑数据的有效性。对于一个及时采集获得,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还需要考虑这个数据使用的时间和对象。一堆过期的数据无异于废品或垃圾,是不产生价值的,因此在使用数据时,要考虑它是否有效。如:我们在3年前采集了某个企业的按月征收的税款统计数据,记录了当月各种税款的征收数,而该企业现在已经注销了,那么我们拿着这一些数据来分析、管理这户企业,还有效没有呢?

  结论:税收数据是否可信、可用,这是税务部门关心数据的两个层面。是否可信是指数据在适用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方面,是否满足应用要求;是否可用是指数据的格式、内容等能否被工作人员读取和使用,能不能很方便地进行深入处理和分析。以上两个层面中,可信就是数据的基本质量问题,需要通过采取管理手段、技术手段等各方面的努力来解决;可用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主要通过技术手段使数据规范化、格式化。

  观点二:坚持数据质量可控的前提下,对目前大集中运行中存在的数据质量问题要理性对待、科学解决、持续改进

  随着新税收征管系统的成功运行,全省地税系统税收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又一历史性跨越,税收业务流程的处理愈加便捷,涉税数据的管理更加规范,数据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也对数据的准确性、操作的熟练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自新系统运行以来,各基层税收管理部门总体感觉运行流畅、业务全面、满足需求,较旧系统而言更合理化,但个别方面还存在个别矛盾有待化解。而数据质量作为影响整个流程的'起始环节,其问题尤其使基层税收管理员所关注。

  问题二:目前大集中环境下,在数据质量方面的问题和难点主要有哪些?解决的路径如何去选择?

  目前,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采集手段相对单一,不能全面采集纳税人数据。目前,基层税务部门大多依靠纳税人自行申报来实施管理行为,信息来源面窄,获取信息的手段落后,致使数据质量受到影响。数据采集不全的问题比较突出,多侧重于对纳税人静态信息的收集,而对动态数据的采集不够全面,不能真实掌握纳税人的实际经营状况。

  2、数据信息共享程度差。一方面表现为系统内部各软件间数据定义没有统一标准,数据关联性差,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由于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国税、地税、工商、银行等部门之间信息化建设程度各不相同,不能有效利用社会信息资源。

  3、人员操作水平制约数据质量的提升。一方面,**县地方税务局,在职职工平均年龄达42岁,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并且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尽管地税系统每年定期开展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但效果不明显。也有极个别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待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缺少工作耐心,致使错误数据屡屡出现。另一方面,办税人员对网上申报等系统的掌握程度不一,以及诚信纳税的意识不同,也影响到了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结合目前工作实际,提出以下解决思路。

  1、完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为了保证业务数据准确、及时、完整一致,必须要有专门的岗位负责业务数据质量的监督管理。当前,各级要在建立健全税源管理中心的机制、职能的过程中,专门设置数据质量管理岗,或将数据管理的职能详细明确到相关岗位,牵头负责税收业务数据的质量管理,使得业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化、常规化。如征管部门负责统筹税收业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制定有关制度和办法,业务数据加工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按照规定进行技术岗位数据变更,并对系统税收业务数据质量情况进行考核;计算机中心负责系统数据资源的安全传输和存储;各业务部门根据各自业务管理权限,负责对应范围内的税收业务数据质量管理,参与相关制度办法、数据审计规则和问题数据处理方案的制定;各基层单位所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税收业务数据质量管理;各岗位人员对自身采集录入的业务数据质量负责;对其他岗位采集录入的,且属于本岗位管辖范围的数据质量负责。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应相应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确保落实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2、提供数据质量管理工具。数据质量管理工具针对数据流中的特点,主要体现三个特点:前堵、中控、后审。

  前堵——阻拦错误数据于进系统之前。在数据录入环节、纳税人涉税数据导入环节、部门间信息交换环节,设置相应的逻辑规则,自动排查错误数据,提高原始数据的准确度。建立征收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征收人员的相互交流,及时交流、解决征收大厅录入、开票、操作等问题,将可能的错误录入解决在数据进入系统之前。

  中控——通过数据审计及时校验、修正数据。开发检测软件、预警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后的自动审核,及时发现各类异常数据,分层面推送至相关人员进行纠正。数据审计是组织开展数据质量评估,保障业务数据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可以运用人工审计和软件审计两种方式。人工审计即运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选择一定容量的样本数据进行审计,重点审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主要方式是通过实地检查,调阅资料,手工对各类录入信息系统的电子数据与纸质资料内容进行对比核实。软件审计即利用专门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审核校验,重点审查数据的时效性、一致性、完整性及相容性。

  后审——检测错误数据于日常维护之后。实施日常检查和稽查的核查、抽查。检查核查的范围是综合股到户日常检查的纳税人,稽查抽查的范围是稽查局到户检查的纳税人和县局确定的专项抽查对象,核查、抽查的内容为登记类、税源类、管理类三类信息。建立质量通报制度,定期发布数据质量通报,将检测的异常数据下发基层核实维护,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税务调研报告3篇3篇税务调研报告3篇3篇3、完善大集中系统自身功能。一是加强系统间对接,减少重复劳动。大集中系统本身具备一定的处理功能,但是却使用单独系统处理个别业务或机外流转的现象依然存在,带来了一些重复劳动,最典型的是企业所得税的年度汇缴申报与货物运输业的管理。二是拓宽回流数据分析途径,实时反馈重点指标。在强调基础信息、数据的登记上报的同时,要关注上传数据的回流、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实施税源监控。如在查询分析上,需要更强大的组合查询功能,便于根据各种需要批量或单一实时分析,特别是按不同对象对收入进度进行的查询。三是完善系统内在设计不足。再好的系统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是必然的,百密难免一疏。后大集中时代,应对各种特殊情况已成为当务之急,对于诸如市内工程项目开票需更改账户划缴,项目开票退税需返回施工方管理员审核等问题应及时解决。四是结合系统整合流程文书,同步统一管理要求。根据大集中设定的相关流程、相关文书,对原有的所有管理办法、涉税文书都需要进行重新审视,对不符合新系统流转的管理办法需要进一步修改、制定。譬如对双定户的管理等,如此类推,不一而足。

  5.提升操作人员数据应用水平。在培训模式上,建议根据岗位需要,分批分岗位培训,集中整理特殊环节、特殊业务处理的注意事项,尽快下发系统操作的帮助文档。实际应用中其实并不需要太多懂得全流程的通才,更需要熟悉自己岗位所涉及模块的专才,只要每个岗位都能熟练操作,那整个系统才能发挥应有作用。

  结论:数据质量问题不外乎两方面原因,管理上(人)的因素和技术上的因素,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从组织、制度、技术等层面保障对数据的有效监控,是破解如何保证数据质量难题的关键。

  观点三:提高数据管理水平的过程中质量和效率的冲突、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冲突是必然的,但也是可以化解的

  信息化在人的意识中往往意味着速度、效率,当信息化在税收征管中全面应用、快速推进后,手工作业已基本被电子化所取代,由此带来的工作提速是毋庸置疑的。这理应会带来工作量的减轻与征纳的便捷,而易于被征纳双方所接纳。但事实往往会与理论产生偏差,在推进信息管税的过程中,特别是初期,数据质量的提高必然要付出效率的牺牲,也必然会有来自纳税人的阻力,但提高数据质量或者说推进信息管税的根本目的决定了这种冲突是可以化解的。

  思考:如何辩证地分析这些冲突的产生?

  首先,数据质量的提升在短期内是以工作量的增加为代价的。数据是信息管税的关键。从实际情况看,涉税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利用一直是我国税收工作的“软肋”,信息数量少、质量低、利用差,最为重要的是与纳税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纳税人所知晓、掌握的情况严重缺乏,这也是我们信息化运用多年而利用层次一直受限的主要屏障。现实背景下,信息是税收征管的核心,但数据采集、整理、利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期必须以短期为基础,大量涉税信息的采集,不可避免的将集中在某一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内增加征纳税双方负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其次,数据质量的提升一定程序上也取决于纳税人对税收征管的认识。从长远看,数据管理水平的提高将为纳税人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税收征管环境。但按照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原则,作为具体的纳税人而言,依法纳税与维护个体利益本身是个两难取舍,征管实践中,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就是要解决纳税不实问题,促使纳税人依照法律规定及时足额的缴纳税款。从纳税人角度衡量,信息管税的制度安排本身就是对其利益的一种更深度“侵害”和“侵犯”,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对提供真实的数据信息往往会产生一种不自觉的抵触,必然会影响原始数据质量。

  结论:提高数据信息的质量,加强数据管理,不仅需要在税收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税收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还要依靠纳税人的配合参与,税务部门设定的理想化程序未必是最符合当前纳税人的诉求,必须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但一切工作的成败终究取决于人,提高征纳双方的思想认识,更新理念观念,不失为提高数据质量的治本之道。

【税法调研报告格式】相关文章:

调研报告格式02-18

调研报告通用格式07-24

调研报告格式范文12-12

调研报告标准格式07-05

调研报告格式范文11-02

市场调研报告格式07-20

调研报告优秀范文格式10-21

调研报告格式和范文11-03

课题调研报告格式范文07-14

最新调研报告格式范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