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和平宣言全文及介绍

时间:2020-11-24 15:30:35 其他范文 我要投稿

国家公祭日和平宣言全文及介绍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3日上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77名中学生齐声诵读的《和平宣言》发出了对和平的呼唤。以下是YJBYS就业指导网为您搜集整理的《和平宣言》相关资料。

国家公祭日和平宣言全文及介绍

  【《和平宣言》全文】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举世震惊,九州同悼,雪松纪年,寒梅怒放。

  亘古浩劫,文明罹难,百年悲叹,警钟鸣响。积贫积弱,山河蒙羞,内忧外患,国破家亡。民族觉醒,独立解放,改革振兴,国运日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七十七载,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长。

  二零一四,国家公祭,中外人士,齐聚广场。白花致哀,庄严肃穆,丹忱抒写,和平诗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德曰生,和气致祥。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

  

 

【《和平宣言》作者简介】

  《和平宣言》的作者、著名诗人冯亦同向人民网表示,《和平宣言》共240字,以诗歌的形式,参考《诗经》的韵文体,四字一句,既考虑到彰显南京历史文化特色,也考虑到契合国家公祭仪式这样庄重的场合。

  “接到这个任务,我很荣幸!我把对南京的情感,对历史的认识,对和平的展望都倾注其中了。”冯亦同称,从2002年起他已经应邀执笔为南京市撰写了五次《和平宣言》,这次初稿写了400字,几经修改,最终凝练成240字。冯亦同认为,通篇既要考虑韵律和节奏,也要考虑内涵和气势,希望能向世界展现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与卓越智慧,因此从《礼记?礼运篇》、《周易?条辞传》分别选取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地之大德曰生”两句经典,“中国人讲究道与德,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这是中国先贤的智慧,中国人历来是热爱和平的”。以这两句经典名句为主干,在《和平宣言》中写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德曰生,和气致祥”十六字,“和气致祥四个字是我创作衍伸的,这个意思非常明了,以和为贵,只有和平才能带来祥和与幸福,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冯老解释说,《和平宣言》要表达的就是为全人类祈福,远离战争、珍重生命。

  据了解,73岁的冯亦同在南京求学、工作、生活几十年,南京已是他的第二故乡和心灵家园,南京山水城林的自然风貌与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都是他创作的源泉,1937年12月发生在南京的人间悲剧是南京最惨痛的城市记忆,这也是冯亦同文学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之一,他先后主编诗集《不屈的城墙》、出版个人诗集《紫金花》。

  【《和平宣言》创作背景】

  之前写过5次《和平宣言》

  今年首次尝试以诗歌呈现

  “这是首个国家公祭日的《和平宣言》,是第13份为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而作的《和平宣言》,也是第一次采用诗经体写作的《和平宣言》。”冯亦同说,之所以采用诗经体写作,意在用先贤智慧表达时代主题,将悲壮的历史追溯、庄严的和平祈愿,浓缩于240字的宣言中。

  对于冯亦同来说,这已经是第六次写作《和平宣言》了。从2002年开始,他先后五次应邀执笔为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国际和平集会撰写《和平宣言》,而在这次写作的过程中,因为今年是首个国家公祭日,所以显得格外意义重大。

  “之前都是以政论体撰写的,这次我接到任务后,就想到换一种方式,要以诗歌的形式进行呈现。最终,我决定参考《诗经》的韵文体,四字一句,这样既能彰显南京历史文化特色,也契合国家公祭仪式这样庄重的场合。”冯亦同说,选择诗经体,意在用先贤智慧表达时代主题,将悲壮的历史追溯、庄严的和平祈愿,浓缩在宣言之中。既要考虑韵律和节奏,也要考虑内涵和气势,能向世界展现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与卓越智慧。同时,《诗经》诞生于民间,词语也要接地气,琅琅上口,适合朗诵。

  《礼记》《周易》中选句

  形成十六字宣言主题

  冯亦同介绍,宣言从《礼记·礼运篇》《周易·条辞传》分别选取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地之大德曰生”两句经典,“中国人讲究道与德,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这是中国先贤的智慧,中国人历来是热爱和平的”。

  冯亦同以这两句经典名句为主干,在《和平宣言》中写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德曰生,和气致祥”十六字,“和气致祥四个字是我创作衍生的,这个意思非常明了,以和为贵、只有和平才能带来祥和与幸福,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冯亦同解释说,《和平宣言》要表达的就是为全人类祈福,远离战争、珍重生命。

  一天时间就写完初稿

  前后经历五次删改

  冯亦同说,自己是在今年国庆节前接到写作任务的',在国庆节当天,他就来到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当天,他看到广场上有上万人,自发地来到这里,缅怀77年前的遇难同胞。

  这个场景让冯亦同感到非常震撼,他觉得,这些参观者本身,就是一首“万言书”,而他只需用手中的纸笔,将这首“万言书”写下来。回家之后,他用了一天时间,就写出了400字的初稿,并把秦淮风光、宝船遗址、天下文枢等有关南京的内容都写了进去。

  “因为这次规格很高,所以稿件交上去之后,也经过了好几轮的修改。”冯亦同说,比较大的修改前后就有5次,最终240字。昨天,当77位朝气蓬勃的青少年,齐声朗诵时,冯亦同也感到难以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