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征税国货能受益?

时间:2020-12-17 10:08:12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海淘征税国货能受益?

  海淘征税真的对保护本国的产业有利吗?

  导语: 由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自4月8日起开始实施,对跨境电商零售的进口商品不再按物品征收行邮税(即“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口税”),而是开始按照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这在一定程度上将造成部分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面对来势汹汹的“海淘”,这一税收政策的调整会不会起到限制线上境外消费的作用,形成对“中国制造”的保护呢?

  “海淘税”变身前后的差异

  在此之前,我国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商品按照邮递物品征收行邮税,并且对于应交税额在50元以下的进口商品免征税。《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规定,自4月8日起,对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商品按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与之前一刀切的行邮税相比,新税制放宽了单次交易限值,由1000元人民币(港澳台地区为800元)调整为2000元人民币。但其最大的特点是对税目的细化,第一,此前的行邮税根据征税对象分为10%、20%、30%、50%四档,此次税改后变为三档,即15%、30%和60%,分别对应最惠国税率为零的商品、除最惠国税率为零的商品和高档消费品以外的商品、高档消费品;第二,对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单次交易限值为2000元人民币,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20000元人民币。在限值之内,关税税率暂设为0%,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取消免征额,暂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对于超过限值的进口商品,按进口货物征收关税、全额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调整“海淘税”的政策考量

  就目前来看,调整跨境电商零售商品进口税收政策主要基于四重考量。

  第一,随着海淘的日益普遍,原本通过统一渠道进口的商品被多次拆分,海关部门的工作压力激增。第二,跨境电商通过各种手段规避行邮税的交纳,包括“拆单”、“低报进口商品价格”等方法,造成了越来越大的税收损失。第三,对于同类一般进口货物和国产货物,通过跨境电商进口的商品行邮税要明显低许多,出于税收公平的目的,对相应的税收政策做出了调整。

  第四,除以上三重目的,此次调整“海淘税”恐怕还有出于保护同类国产商品的考虑。数据显示, 2015年底,中国有超过35%的消费者在通过跨境电商购物,而2014年这一比例仅有26%。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内地的“海淘族”已达1800万,预计到2018年将增至3560万人,年消费额也将达到1万亿人民币。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跨境网络零售交易额达4492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进口1290亿元,预计2016年底,中资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将突破6.5万亿元,到2017年有望达到8万亿元。对比如此迅猛增长的“海外淘货”大潮流,国货的销售却不容乐观。以婴幼儿奶粉为例,根据电商机构发布的《海淘十年报告》显示,2005年至2015年的10年间,中国内地人海淘最多的为以奶粉为首的母婴类用品,其购买次数和成交额均名列第一。2008年至2013年间,中国大陆地区的196万妈妈共在海淘奶粉上花掉163亿元,人均消费8343元。而与此同时,国内奶粉巨头的业务增长缓慢,2015年,某国产奶粉龙头品牌也陷入亏损,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下降23.17%,净利润为负2.15亿元,同比下滑260.47%。几家大型乳制品企业的增长也出现显著下滑,国内乳企集体陷入“隆冬”。业内专家分析,目前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仍然信心不足,还是更倾向于选择洋奶粉,加之海淘代购等形式能够使国内消费者以极高的性价比获得国外大品牌奶粉,国内奶粉业很难抵挡这一巨大冲击。此外,有贸易专家也称,国货之所以难抵海淘冲击的原因除了国外商品的质量更优之外,还因为国外商品的种类更为丰富,可供国内消费者选择的余地也更大,而中国目前的国内商品种类与过去相比虽然丰富了很多,但也只有国际市场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海淘吸引了国内消费者相当大的一部分购买力,对国货的销售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冲击。

  “海淘”买家会因此改买国货吗?

  虽然此前的“基本不用交税”的情况已经终结,但这并不意味着“海淘”优势的丧失。原因主要集中在价格和需求两个方面。

  第一,许多海淘商品不太可能会失去其本身的价格优势。海淘商品已经由高端奢侈品扩散到生活必需品,“品牌消费”变为“品质消费”,如果海淘所购商品在限值以内,不征收关税,且对于大部分不涉及消费税的商品(如奶粉、进口食品)来说,总体税率由之前的10%变更为11.9%(增值税17%×70%优惠=11.9%),增幅并不是太大。对于限值以内的其他商品,税率反而有可能下降,例如1500元的相机所适用的税率由此前20%的行邮税下降为现在的'11.9%。而对于超出限值的商品或者需要征收消费税的海淘商品,如化妆品、烟酒、高档手表等,税改政策之后的税率可能会高于以前,但这并不意味着价格的一定上涨。因为各家大型跨境电商平台在同供应商的交易过程中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还可以通过成本改革、供应链优化的方式降低海淘商品的成本,而且在2014年我国的大小跨境电商平台就已达到了5000多家,市场竞争较为充分,行业全面提价的可能性并不大。因而即使税率增加了,跨境电商的商品成本也不一定定会增加。此外,海淘低价不是主要源于避税而来,省去了贸易流通的许多中间环节,实现从海外商家到国内消费者的直线对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而且避免了品牌商对中国市场的“歧视性”定价。许多商品即使在新的进口税收政策之下也可能比国内同类商品的价格要低,只不过跟以往比,价差幅度有所缩小。

  第二,海淘商品已是部分消费者的刚性需求。目前,热衷于海淘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高等收入的白领阶层,跨境电商进口的产品以母婴用品、化妆品和食品为主,鉴于国内同类产品的安全问题频发,许多消费者出于对产品安全和对品牌信任度的考虑,对于海淘商品的需求不一定会大幅度减少。以奶粉为例,从此前的三聚氰胺事件,到最近的“假奶粉”事件,国内婴幼儿奶粉问题频频,已经在消费者中间造成了极大的信任危机,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即使跟以往相比海淘的进口奶粉价格有所提升,消费者的需求仍然会呈“刚性”的态势,更何况跨境电商的进口商品价格也未必会上涨。此外,即使海淘的商品通过此次税改后在价格方面与国内已进口的商品相差不大,是否就意味着有更多人会选择国货?不一定。可能许多人会选择在国内购买进口商品,或者直接去国外购买,因而即使价格优势在减小,由于对进口商品刚性需求的存在,国货也很难重新夺回市场。

  基于对海淘商品需求和价格两方面的分析,国内同类商品并不太可能通过此次的“海淘税”的调整而获益太多。在“质量门”不断爆发的情况下,如果国货不能从自身出发,进行品质升级、重建信誉,而相关职能部门又不能有效地净化市场环境,只寄希望于国家筑高进口壁垒和限制国内市场的开放度,与海淘商品相比,国货仍然不会具有竞争优势。反倒是在政策范围内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在通关上会更加快捷,更便于消费者在短时间内获得,从而在价格优势和刚性需求之外某种程度上又提高了海淘商品的竞争力。

  总之,在全球化和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双重影响下,“中国制造”的本土政策红利和低人力成本的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要想提高竞争力,还真得在品质和品牌方面下点硬功夫。“中国制造”晋级“中国创造”也不能只是一个口号或者“资本风口”。

【海淘征税国货能受益?】相关文章:

海淘常用的英文词汇08-20

资源税征税07-31

差额征税会计处理实务08-17

差额征税的会计处理技巧08-16

资源税的征税原则07-31

淘宝淘抢购报名规则08-19

冷淘面的美味做法10-11

各国货币名称中英对照(汇总)08-25

金融行业各国货币英语单词08-13

海关补征追征税款流程201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