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珠三角城市群全国最具竞争力

时间:2020-10-21 12:32:02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大珠三角城市群全国最具竞争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2009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讨会”。在社科院公布的这份研究报告里,有一个研究视角十分引人注目: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进入了这个全国最权威的社科研究机构的视野。《蓝皮书》在列出了19个竞争力排名榜单后,对城市竞争力最强的十个省区进行了排序:粤港澳、台湾、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辽宁、河北、内蒙古和湖南。

  粤港澳在全国最具竞争力

大珠三角城市群全国最具竞争力

  《蓝皮书》对城市竞争力最强的十个省区进行了排序,粤港澳位居第一。

  据《蓝皮书》的主编倪鹏飞教授介绍,在以往的课题中,广东与港澳是分作不同的经济区域进行研究的,而此次应香港方面的特别邀请,课题组把粤港澳放在一起进行了比较分析。

  这一研究视野的改变,在相当程度上是因应了去年底国务院通过的《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关于珠三角“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的战略定位的表述:“(珠三角要)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香港、北京、上海和台北已跻身世界城市前列

  以《规划纲要》“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的战略定位来观照《蓝皮书》,特别是《蓝皮书》的19份竞争力榜单,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大珠三角城市群当前国际竞争力方面的优劣势,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这一章节里,《蓝皮书》指出:在世界城市网络联系度方面,中国香港、北京、上海和台北四个城市已跻身世界城市前列,成为世界城市网络的重要节点,其中,香港和北京跻身全球624个城市中的前十,是世界城市网络中的次级节点,属于三级世界城市中的第二级,成为亚太地区的中心城市;上海、台北分别居19和22位,是世界城市网络中的重要中转节点,属于第三级。而广州、成都、天津、南京等在世界城市网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上述表述不难推演出一个结论:在城市及城市群日益成为今后国际竞争的主要载体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今后赖以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冲锋陷阵的主要是以香港、北京、上海和台北为领军城市的四大城市群。


  大珠三角在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中占据最多的3席

  这一结论在“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前十名城市”榜单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十大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青岛、天津、苏州、高雄。细分一下,前十名的座次正好分属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台湾四大区域,其中珠三角占了3席,长三角占了2席,环渤海占了3席,台湾占了2席。对四大区域进行细细比较,包括了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实力最为强劲,而环渤海地区由于天津和青岛实力的明显提升,显得后劲最足。

  将视野扩大到《蓝皮书》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所作的6份分类竞争力报告,则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大珠三角乃至环珠三角的竞争力的优劣所在:在经济规模竞争力前十名城市里,大珠三角占了5席,占有压倒性优势;在经济效率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里,大珠三角占据4席,仅次于台湾的5席,竞争力也很强;在生活质量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里,大珠三角占据3席,仍是各大区域里最多的,但进入十大城市的已不再限于四大区域,而是包括了克拉玛依、厦门、马鞍山等我国其他区域的城市。在产业层次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里,大珠三角仍是3席,仅次于台湾的5席;但在发展成本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里,大珠三角只有香港占据了首位,而海南一省就有海口与三亚占据了2席;在综合增长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里,环珠三角占据2席,次于环渤海湾的4席。

  有两个明显短板

  显然,由于将香港、澳门两大国际性城市纳入计算范围,大珠三角的整体竞争力在全国四大区域里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加快大珠三角整合、推动粤港澳更紧密合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包含了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在经济效率和产业层次上的竞争力仍不如台湾地区,这指出了大珠三角在整合的过程中的提升方向所在;而大珠三角在发展成本和综合增长两方面竞争力的不足,更揭示了大珠三角发展后劲存有隐患,这是我们必须给以足够重视之处。

  大珠三角未来的关键在于加快整合及补短板

  再来看《蓝皮书》对全国51个重点城市(这一名单里不包含台湾地区的城市)所作的十二个分项竞争力排名表。

  在制度竞争力前10名城市里,大珠三角占据6席,多于长三角的4席。在结构竞争力前10名城市里,大珠三角占据5席,多于长三角的4席。在人才竞争力前10名城市里,大珠三角占据4席,多于长三角的3席和环渤海的2席。在资本竞争力前10名城市里,大珠三角占据4席,多于长三角的3席和环渤海的3席。在开放竞争力前10名城市里,大珠三角占据4席,多于环渤海的3席和长三角的2席。

  在基础设施竞争力前10名城市里,大珠三角占据4席,多于环渤海的4席。在文化竞争力前10名城市里,大珠三角占据4席,与长三角持平。

  在科学技术竞争力前10名城市里,大珠三角占据3席,多于环渤海的2席和成渝城市群的2席。在综合区位竞争力前10名城市里,大珠三角占据3席,多于长三角的2席,与环渤海持平。

  在环境竞争力前10名城市里,大珠三角占2席,少于长三角的5席。在政府管理竞争力前10名城市里,大珠三角占据3席,少于长三角的5席。在企业管理竞争力前10名城市里,大珠三角占据3席,少于长三角的4席。

  得益于港澳的市场经济完善、国际化程度高等优势,大珠三角在12项竞争力方面有7项领先,2项与其他区域持平,有3项落后于其他区域。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有港澳的加盟,大珠三角在环境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和企业管理竞争力方面仍然明显落后于珠三角,在大珠三角领先的领域里,大珠三角占据明显优势的也不过只有制度竞争力一项。

  值得一提的是,《蓝皮书》的研究主体是单个的城市,而非城镇群,要对几个城镇群进行科学的比较,不是本区域内单个城市简单累加可以作出准确的定量的评判的。但从《蓝皮书》上述的研究成果引伸、推演出对大珠三角未来发展的几个定性的结论还是恰当的:判断之一,在全国几大城市群里头,大珠三角城市群目前的综合竞争力最强,未来最有可能发展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判断之二,大珠三角城市群要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上述目标,最关键的要点在于如何在“一国两制”的大框架下,促进粤港澳更紧密的合作,乃至远期实现大珠三角的`一体化;判断之三,大珠三角在加快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加倍重视补齐若干“短板”,特别是在发展成本竞争力、综合增长竞争力、环境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和企业管理竞争力等五个方面的短板。本报记者邓红辉


  ■专家视点珠三角是文化沙漠?四大城市晋级文化竞争力十强

  珠中江经济圈在制度创新上更具竞争力

  “这次城市竞争力评价结果,对大珠三角地区整个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鼓舞人心。”看到2009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的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宋劲松直言,以前外界对珠三角经济繁荣、市场化程度高是公认的,但是也有一些声音对珠三角有误解,甚至说珠三角是科技文化的沙漠,“这次评价很好地纠正了一些误解。”事实上,记者在文化竞争力前10名城市排行中看到了深圳、东莞、惠州、香港的身影。

  “中心城市是一个区域发展的象征,一个区域的竞争力取决于中心城市的竞争力,而中心城市的竞争力也是靠区域支撑起来的。”宋劲松提醒记者注意评价报告里珠三角城市。他指出,香港和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在综合榜单和单项榜单上的活跃身影,证明了它们的综合实力在国家评价体系中处于一定地位。

  宋劲松同时注意到,几乎大部分城市都进入了城市竞争力各大前十榜单。“珠三角城市活跃在不同的单项竞争力排行榜上,说明各大城市特色已经显现,各自都已拥有明显的优势。”宋劲松认为这些差异化的优势和特色恰恰是一体化的基础,“一体化一定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各城市携自身优势分工合作,形成更统一的城镇群,使得区域内部出现了充满发展活力的好迹象。”

  在分析了中心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之后,宋劲松更是从蓝皮书中看到了珠三角区内三大经济圈之间的分工已经初步显现。“比如广佛肇经济圈,广州在综合能力和产业方面具有较好竞争力,佛山在制造业排名上靠前。评价反映出广佛肇经济圈正在以国内市场为主导结合国内资源带动珠三角和全国市场体系间形成中枢。”宋劲松分析,评价结果进一步证明深港国际化程度,比如在科技、文化、创新方面的排名。“可见,深莞惠经济圈在带动珠三角融入世界方面确实具有优势。”宋劲松说。

  不同于深莞惠和广佛肇,宋劲松更多关注到竞争力评价结果中对于珠中江经济圈的分析。“珠海在制度、开放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而中山在企业管理、制度竞争力方面同样领先。”宋劲松进而分析,因此,珠中江经济圈影响力不在总量上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而是在于创新、环境上,在于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制度上,具有提供示范的优势。

  “珠三角各城市,应该通过这份评价结果,看到原来的问题和自身发展优势和特色,最终形成多元化的城市群,提升国际竞争力,对全国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宋劲松最后建议。本报记者谢思佳

  环渤海增速领跑全国中等城市发展潜力巨大

  在社科院昨日发布的“2009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下称《蓝皮书》)中,由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环渤海去年经济增长抢眼;此外,蓝皮书还指出,中等城市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环渤海增长全国第一

  “环渤海地区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强,各城市发展较快,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且发展较为均衡。”天津社科院的卢卫研究员告诉记者。

  相比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城市的差异比较小。环渤海地区共有9个城市排在全国前50名,12个城市排在50~100名之间,4个城市排在100~150名之间,4个城市排在150~200名之间,1个城市排在200~250名之间。整体上,除少数几个城市外,环渤海地区大部分城市基本上排在全国前100名。


  中等城市最具潜力

  《蓝皮书》透露,特大城市实力强劲,牢固占据中国城市体系高端。中国59个特大城市中有36个都进入了前50强,50个城市进入了前100强,可以看出中国特大城市拥有很强的实力。

  中等城市和大城市是中国城市的主体力量。中国大城市共有81个,中等城市有113个,两者合计为194个,占据中国294个城市的65.99%,可以看出,两者是中国城市的主体力量。

  《蓝皮书》主编倪鹏飞教授在昨天的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看来,中等城市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巨大的,小城市的竞争力过于薄弱,需要加强发展。小城市的竞争力指数只有0.34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50,和特大城市更是相去甚远。在今后的中国城市发展中,要大力加强小城市建设。”

    珠三角软实力进步明显内部差距需要弥合

  在昨日公布的“2009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里,一直被视为珠三角城市短板的环境、人才等因素,正在慢慢成长。

  环境竞争力提升

  ●排名前5位的城市中有香港、东莞,广州的环境竞争力却仅排第38名,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

  《蓝皮书》指出,在环境竞争力里,排名前5位的城市中,南有金融贸易发达的香港、东莞,东有旅游胜地苏州、杭州、威海。

  此外,深圳凭借其优美的海滨风光与现代化都市景观的完美结合,占据自然环境优美度的榜首位置。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深入地分析51个城市的环境竞争力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并非所有城市的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行政级别都与环境竞争力正相关。广州市的人均GDP达到了9000美元以上,在51个城市中紧随香港和深圳列第3位,但是,广州的环境竞争力却仅排第38名,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

  人力资源磁石

  ●在人力资源需求指数中,香港、澳门、深圳和东莞分列前4名

  《蓝皮书》还将珠三角地区誉为“人力资源的磁石”。尽管金融危机肆虐,珠三角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仍然执全国“牛耳”。

  在人力资源需求指数中,香港、澳门、深圳和东莞四颗珠三角地区的明珠分别位于前4名,得益于该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

  《蓝皮书》指出,从地域特征上看,最大的特点就是珠三角地区占据了半壁江山。

  有专家表示,从所选的51个城市总体来看,东南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人力资源需求旺盛。在前20位中,有8个城市属于珠三角地区,仅有4个城市不属于东南地区,可见该地区已经形成了人力资源需求的磁石。从人均GDP来看,前10名城市均超过或接近年人均7000美元,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后10名中没有达到年人均6000美元的城市。

  人力资源需求排名与城市人才竞争力排名关联性较强。其中人力资源需求排名的前10位位于城市人才竞争力排名前10位的有7个,其余3个城市也在第20名左右。

  内部差距急需弥合

  ●粤港澳地区的23个城市中,有12个排在全国前100名,但也有5个排在全国200名之后

  粤港澳地区的平均综合竞争力排在全国第1位。粤港澳的23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在全国前100名,只有阳江排在全国200名之后。

  粤港澳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基尼系数排在倒数第3名,表明该区域内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存在较大差距。粤港澳地区23个城市中,有6个排在全国前20名,还有8个集中在100~150名之间,排名靠前的城市都是该区域的中心城市,比如香港、深圳、广州等,而其他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则相对较弱。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教授认为,珠三角地区经济较为落后的城市在综合增长竞争力指标上的表现要远强于经济发达的城市,说明这些城市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尚待挖掘。

【大珠三角城市群全国最具竞争力】相关文章:

2017全国19城市群规划年内完成08-08

2017安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解读10-23

2017我国城市群规划解读11-01

孔子最具代表的名言11-05

2017河南将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08-08

最具人气青春励志个性签名08-03

英国留学最具潜力新兴大学10-07

加拿大留学最具潜力专业08-31

法国留学最具钱途的专业08-07

爱尔兰留学最具前景专业推荐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