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用工荒”,人都哪去了?

时间:2021-01-14 16:52:27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处处“用工荒”,人都哪去了?

  每周二、四、六,是德州市人力资源市场的“人才大集”。4月9日,星期一,虽然并非“赶集”的日子,但记者在现场看到,路边依旧人头攒动,一大早就有几十家企业来到这里摆摊设点,招兵买马。

  其实最近几个月,相关部门组织的招聘活动接二连三,比如春风行动、“三进四送”、大学生求职专场、女性招聘专场,等等,在不久之后的4月28日,人才服务中心还将举办全市“赢在德州赢在未来”人才招聘大会……各种活动叫法不同,规模不一,但其主要目的无非是促进就业,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供需平台。

  然而现实是,仍有大批用人单位深陷招工难困境。

  ◎企业喊“渴”

  田盼盼大学毕业后,与亲戚合伙办了一家饲料厂,三年时间在经济开发区站稳了脚跟。不过最近,她正在盘算着“下乡”——老厂不再扩大规模,用闲置资金在武城另起炉灶。“毕竟咱这一行没多少技术含量,到乡镇上去干,工人好招。”谈起动因,这位在业内已小有名气的老板直言不讳,“请工人进城工资低了没人干。”

  说到底,还是“招工难”逼迫田盼盼思变。最近几年,这也成为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的最大感受。

  3月8日,本报联合人社局等部门,组织举办了我市首届女性专场公益招聘会,当天有80多家企业主动进场招贤纳士,一下子带来2100个就业岗位。3月17日,2012年德州市综合类就业市场暨“春风行动进校园”大型招聘活动在德州学院举办,活动一度吸引了481家用人单位参加。企业的积极性由何而来?其实答案很简单:缺工。

  4月9日,在人力资源市场楼下,由于长时间无人问津,举累了写有“招电焊工”字样的纸板,一家企业的工作人员干脆将其放在地上,盘腿晒起了太阳。在一家广告公司的招聘传单上,开出的待遇是月薪三千元,对于聘用员工的要求,甚至只有通俗的四个字:手脚利索。

  不只在市区,几个月来,记者连续走访多个县(市)的用工市场看到,就连普工都成了抢手货。为了帮助企业招工,近日宁津县人力资源市场门前的路边,被人社部门挂出了“免费招聘员工,免费技能培训,免费介绍工作”的条幅。“用工荒”蔓延,相关部门连年开展“春风行动”,以扫除或冲淡这种阴霾。2012年的“春风”甚至来得更早,启动于春节之前的腊月廿五。“过完年就走,到德州给一家商场当送货工。”启动仪式上,家住庆云中丁乡的田久华已经身有所属。

  事实证明,政府部门的作为收效不小,但不可否认的是,“招不到人”仍令诸多企业头痛不已。而“招不到人”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导致企业开工不足。“去年要求不超过45岁,现在50岁的也要,只有身板好就行。”在运河开发区,一家物流企业的人事主管告诉记者,“人手够的话,我们多走两成货。”

  ◎员工挑老板

  “半月前就打招呼了,肯定得走。”近日,在市区一家大型超市当促销员的孙倩发现,自己的工作“上升空间有限”,虽然对现在的待遇还算满意,但她依旧打算跳槽,4月9日,利用休班的半天时间,专程到人力资源市场“看看”。

  与孙倩结伙前来求职的,还有她以前的一位同事。这位同事春节前就已在禹城新苗幼儿园辞职,面对人力资源市场上拥挤的人群、繁杂的工作,她一直在心里提醒自己:一定要找个能学技术的活儿。“现在的年轻人很‘挑拣’。”德州合兴境外就业服务公司工作人员时金玉称,“早已不是老板挑员工的年代了,变成员工挑老板了。”

  在从事过多年人力资源工作的时金玉看来,怕吃苦、嫌挣钱少、没长劲,是许多年轻人的共性,渴望工作之余有足够的自由,以及拥有一份有前景的工作,是一种普遍的求职标准。

  这里的“前景”,包括成长为班组长、骨干的心理预期,更包括“靠手艺吃饭”的期望。在3月8日举行的女性专场招聘会上,27人登记接受免费技能培训,便是最好的说明。

  市人社局城镇职工训练中心科长张明霞认为:“学个技术,虽然短期来看耽误了一点时间,但从长远来看肯定‘合算’,现在人们都认识到这一点了。”也正是因此,记者看到本期免费培训班学员中,四五十岁的不在少数,在保健按摩培训班教室,从德州造纸厂下岗的武丽云告诉记者,她已经48岁,干了八年保洁员,打算等女儿毕业后,开一家保健按摩店。

  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已经被求职者普遍接受。来自市就业办公室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我市返乡农民工选择在本地就业和创业的比往年有所增加,春节前返乡的25万名农民工中,约有6万人选择“留乡”,比去年同期增加20%。

  基于此,相关部门开始出招引导农民工在家门口创业和就业。今年春季,宁津县出台政策,规定“返乡人员创业享受与外地客商一样的待遇”。宁津县就业办公室主任张来军告诉记者,这进一步调动了返乡人员的创业热情,第一季度有300多名返乡农民工创办经济实体100多个。

  在“家门口”就业和创业的不断增多,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变得日益“挑拣”,“员工挑老板”便不再难以理解。

  ◎必然现象

  持续开工不足,让田盼盼考虑将工厂“下乡”,以吸引农村劳动者就近就业。事实上,许多低端产业都是这么转移的。

  与此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又助推了留乡创业和就业人数的攀升。

  而在绝对数量上,新生代农民工却在日益减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第一代民工潮开始,第一代农民工现在的年龄普遍达到五六十岁,而第二代农民工恰恰出生在我国低生育率时期。于是,当下的现实,可用“第一代农民工变老,第二代农民工变少”来描述。以人口结构的变化为基础,“用工荒”的`发生实际上也是一种必然的经济和人口现象。

  不过,虽然求职者很“挑拣”,虽然农民工数量逐年“萎缩”,但也并非所有的用人单位都招不到人。“想进也进不来,哪个岗位都满员了。”近日,记者前往位于宁津开发区的美华工业有限公司采访,这家企业的办公室主任吕玉雷告诉记者,“我们单位不仅不缺工,其中有36名老员工,从1999年建厂至今,一个都没有流失。”

  在吕玉雷看来,老板的魅力,以及良好的企业用工环境都起到了拴心留人的作用。

  记者在山东富士制御电梯有限公司了解到,来自安徽等地的外地员工甚至找企业领导“说情”,介绍熟人入职。他们为员工打造上升通道,提高员工素质,以及“每一个员工都是亲人”的理念,无疑具有可圈可点之处。“处在事业初期的年轻人脑子活,流动性大,这是正常的,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明诺水箱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艾明涛称,员工需要时间学习和生活,如果企业无法提供这种空间和环境,他们势必会感到失望,频繁跳槽也就在所难免,“这应该引起用人单位和全社会的思考”。

  |评论|

 “用工荒”不一定是坏事

  □马宝涛

  近年来,“一工难求”令许多用人单位愁容满面,这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产经营。

  不过,事情总得一分为二地看。由于“人手不足”,有些企业开始搞技术改造,实现了“一个人干两个人甚至多个人的活”;有些企业从此“舍得花钱”,改善了劳动环境,保障了劳动者权益;“工资集体协商”,让一些企业的员工有种“说了算”的感觉……

  说得好听点,这叫倒逼机制发挥了作用。直白地讲,几十年来,老板们欠员工尤其是农民工的该还了。因为,吃人口红利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更不是企业健康生长的基因。与此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进步。所以,“用工荒”真不一定是坏事。

  今后,如果用人单位再“不思悔改”,将会“无人侍候”,就只能“老板自己干”了,那么这样的企业也就难逃被淘汰出局的命运。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和谐的劳动关系、通畅的上升空间,之于农民工个体,之于全社会,都意义深远。

  创业对于就业来说,具有倍增效应。那些被认为“挑拣”的新生代农民工,也不乏开办了属于自己的经济实体,在解决自身就业的同时,还拉动了他人就业。这又是“用工荒”背后,人们愿意看到的另一个现象。

  令人鼓舞的是,全社会都在积极为此添薪助燃。人社部门出台政策,自主创业者每年可得八千元“援助金”;宁津县规定,返乡农民工在家乡创业,享受“客商”待遇;平原县对创办经济实体的农民工,将贷款启动资金送上门去;全市自主创业扶持工程,今年也将拉开大幕。

【处处“用工荒”,人都哪去了?】相关文章:

用工荒时期求职故事10-06

餐厅酒店如何避免节后用工荒11-08

会计人都知道的ACCA10-04

在美国留学哪类人最容易找到工作09-29

职场测试:你是职场中的哪类人01-16

哪三类人创业99%不成功09-14

广东人都认识的5字粤语俗语12-01

生活处处有商机03-12

生活处处有生机02-28

石材荒料采购合同范本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