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学生就业:构建有效机制,促进和谐就业

时间:2022-07-20 21:34:01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注大学生就业:构建有效机制,促进和谐就业

   从要素分析的角度来说,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的各方主要包括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政府等。其中,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是主体,政府起主导作用,高校负责培养输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毕业生。只有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用人单位对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表示满意,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状况表示满足,相应的机制能保障良性循环的就业状态可持续发展,和谐就业的局面才能真正形成。

 

关注大学生就业:构建有效机制,促进和谐就业

   浙江教育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杜天笋

  在不少招聘会上,常常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聘不到适合的毕业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这种状况,除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就业体制外,更为迫切的,是要积极探索建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机制,尽快形成对各方面都有利、有益的和谐就业的良好局面。

  影响和谐就业的重要因素,高校毕业生认为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为了深入了解就业的现状,深刻分析与和谐就业存在的差距,浙江教育学院日前进行了3项调查:一是对应届毕业生的调查,侧重了解影响顺利求职的因素;二是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主要了解择优录用的标准;三是对往届生的调查,主要了解就业后的感悟和体会。

  在影响毕业生就业因素的调查中,共向省内3所高校的8992008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就个人知识结构与职业需求来看,83.66%的受调查者认为改革学校教育、改革课程体系对改善就业状况有帮助。

  结合自己的求职经历,受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中存在的障碍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一是工作经验问题,用人单位大多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而毕业生比较缺乏;二是求职定位问题,毕业生求职的定位不明确或定位过高;三是知识与实践脱节问题,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素质全面,而不少毕业生普遍存在知识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四是相互沟通问题,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所需职位应具备的能力要求所知甚少,所学专业和岗位工作很难吻合,又缺乏社会经验,有些方面很难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

  就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标准,对61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显示:100%的用人单位看重毕业生的人品,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毕业生最为欣赏;有97%的用人单位看重应聘者的团队合作能力;有93%的用人单位认为应聘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它是对不同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开展有效工作的重要前提;87%的用人单位愿意录用在校学习成绩一般,有一定工作经验,工作能力较强的毕业生。

  此外,调查采取随机抽查的方法,140名往届生进行电话访问。

  在回答你认为培养和获得社会适应能力与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什么?问题时,28.74%受调查者认为是社会兼职,25.70%认为是毕业实习20.08%认为是假期实习,认为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占19.36%,参加学生社团活动的占6.07%。在回答你认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办法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有40.87%的人认为是在大学期间要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有32.45%的人认为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学校应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有23.70%的人认为要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

  从3项调查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和谐就业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高校和用人单位供需双方来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双方还缺乏沟通,有效对接度不够,人才培养的互动双赢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从学校与毕业生的角度来看,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都还有待改进;对毕业生来说,工作经验积累,能力锻炼,品行修养,择业心态调整等都有待加强。从政府方面来看,大学就业的政策支持、就业帮扶、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等方面,都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消除这些差距,最终实现和谐就业,就要不断努力地完善就业机制。

    建立实习-就业贯通机制,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

  一般来说,高校往往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办学的特色,来选择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就是使自己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而用人单位最希望的,就是招聘的人,能符合岗位的要求,上岗后就能派上用场,最大限度缩短岗位适应期,从而降低人才使用的成本。所以,高校与用人单位建立互动双赢的合作培养人才的利益联合体,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这种合作的方式,可以是共建的形式,合作研究会的形式,也可以是办学联合体的形式。合作的展开,可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前,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教学实习就业实践的环节上。

  实习的环节是高校毕业生从学生专业岗位人才转变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说,这是毕业生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的中继站和加油站。在用人单位普遍要求毕业生有工作经验的状况下,实习是弥补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要求脱节的最有效途径。同样,也是用人单位考察、发现、选择甚至培养适用人才的过程。建立高校与用人单位互动双赢的合作培养人才的利益联合体,实行实习-就业无缝对接的贯通机制,无论对高校、毕业生还是用人单位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重视人才市场需求预测,建立三位一体相互补充的就业预警机制

  高校在招生计划制定前,都会十分重视相关专业的市场需求调查和专业前景预测,从而调整、完善专业建设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但在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就会按原定的计划方案,按部就班进行,以至出现计划变化不如市场变化快的情况。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高校重视了培养过程中的市场需求动态调查,从而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新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或调整课程,或增加实践环节,或提供专项培训等等,最大限度地减少结构性失业。

  多年来的实践表明,除了高校要进一步重视加强对人才需求市场的动态预测外,政府、社会专业机构也应充分发挥作用。

  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长期人才战略和人才需求趋势上作出分析判断,引领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在社会经济的阶段性发展过程中,针对产业群集聚和产业调整的实际情况,作出客观的符合实际的人才需求预测。

  同时,对每年人才招聘和企业用工状况分行业进行一次评估,为高校培养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有效服务。

  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上人力资源专业机构的作用。他们敏锐的触觉、独特的市场意识、专业的研判能力,会带来新的视角下的预测及对策,有助于高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中期、短期或某个行业的人才需求预测上,可充分发挥这些专业机构的功能,使其起到人才市场预测晴雨表的作用。

  高校、政府、专业机构可通过课题合作、专题研讨或项目委托等办法进行合作,从而建立起相互沟通的有效机制。只有形成高校、政府、社会机构三位一体、相互补充的长、中、短期相结合的人才市场需求预警机制,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才会更有针对性,政府人才使用的导向也会更明确,结构性失业的情况就会明显减少,和谐就业的进程就会加快。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扶持机制援助机制要实现良性循环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和谐就业的诸要素中,政府最为关键,起着主导作用。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增长,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始终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近年来,国家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社区就业,已连续执行多年的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都收到了积极的效果。这些政策机制,既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实意义,也具有培养锻炼人才的战略意义。同时,近几年来,各地高校都加强了对大学创业教育的力度,也出台了一些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但创业初期,尤其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出台政策,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在高校毕业生中同时存在。尤其是结构性失业,有相当一部分责任并不是个人的原因造成的。政府、高校及时提供就业援助,非常必要。

  应该说,许多地方政府已开始重视建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机制。近些年来,高校的就业援助理念也在不断强化,就业服务机制不断得到完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学校根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的信息,为就业困难人员设计个性化的就业方案,从培训、推荐、面试到落实岗位,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实践表明,这种方式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援助非常有效。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机制的完善,有赖于政府、高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团体援助和个体援助相结合的就业援助服务,将帮助更多的毕业生就业

  著名的帕累托改进昭示,在没有任何人受损的情况下,通过改进现有的资源配置而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朝着好的方面转变的话,那么,不断地进行这样的改进,总量就会极大化。研究改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着力构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就是要达到就业各方利益的最大化,使政府的就业政策能坚决得到贯彻,就业导向能顺利得以实施,就业效率能得到充分体现,高校培养的人才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实现和谐就业的良好局面。



【关注大学生就业:构建有效机制,促进和谐就业】相关文章:

浅谈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研究08-07

抢抓就业“黄金期”,促进大学生就业08-08

扶持创业促进就业05-19

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服务06-24

沂水县就业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08-10

日照:对灵活就业人员开"小灶" 促进稳定就业05-26

职业规划促进就业08-18

加薪会促进中国就业08-08

深圳创业促进就业补贴09-05

访谈:扩大就业 促进创业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