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人到企业人的现实路径

时间:2022-07-20 21:35:34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学校人到企业人的现实路径

   一方面是大学就业难,一方面是企业招工难。这说明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有了人才“裂缝”,说明学校需要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适岗人才”。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大学生从学校人到企业人的身份转换,正如有关专家所言:需要学校、企业、市场的共同努力。
   
    “五一”前夕,一场专门为高校IT专业毕业生设立的招聘会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举行,147家IT企业提供了近2000个需求岗位,全省IT相关专业5000余名毕业生参加了招聘会。
   
    据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举办这次招聘会的目的,是想给大学生们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从今年一季度的统计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并不理想,供求双方互不满意,“就业难,招工也难”。
   
    信息产业是我省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近年来每年都以20%的高速度增长,对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据统计,今年全省有高校毕业生22.9万人,其中IT类毕业生约有3.02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3%。
   
    IT产业人才社会需求量这么大,高校培养了这么多毕业生,而我省却被IT类人才紧缺、IT类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的问题所困扰。有关专家指出,这说明我们需要培养出更多的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适岗人才”。而在尽短时间内实现大学生从学校人到企业人的身份转换,需要学校、企业、市场的共同努力。缩小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差距许多高校多年来在建立起优秀传统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不太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或者说市场需求方面的东西。“就业难,招工也难”,这种典型的“结构性失衡”现象,主要原因是目前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相对错位。
   
    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铸说,指导中心接到过一些毕业生的反馈,学生们觉得在学校里老师讲的一些课程内容到企业一看没有多少有用的,而在企业里深入一线搞的课题,回校后老师又不会指导。这就看出了我们的教学和社会脱节非常严重。
   
    当然,不少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并正在做让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满意的“适岗人才”的种种努力。有关专家指出,这要求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来调整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而实现这种转变,在操作层面,在细节上,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
   
    怎样做好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衔接,给高校毕业生一个从学校人到企业人转变的现实路径,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院长唐志宏认为,首先要从办学理念进行根本转变。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唐志宏说,城市学院的建立不是为了别的目的,主要是想使学院的体制发生变化,使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变化。高校的负责人、教师,不能总是呆在学校里面,在校园里转是转不出什么名堂来的。应该走向社会,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如果我们还是按照原来的老一套,书本到书本,实验室到课堂,这样是不行的。要考虑学生今后的发展,考虑这门课和将来学生的工作有什么联系。
   
    总之,原则就是人才的培养计划、培养方案、教学内容都要及时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进行改动。如果还按照以前的书本讲,纸上谈兵,和实际严重脱节,效果不好,学生也不愿意学。
   
    来自企业的先锋集团常务副经理贾忠喜认为,企业可以把自己的需求提前反馈给学校。这样院校可以在业余时间,或者在课程中加入相应的教育内容,如基本技能、怎样成为企业的合格员工、怎么做才能被企业所接受等,也就是提前进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填补人才需求“裂缝”
   
    有需求就有市场。学校与企业间的这种无奈的人才“裂缝”,促进了一批实训基地等培训机构的方兴未艾。参加实训,成为加快高校毕业生从学校人变成企业人的一条更为现实的路径。
   
    有观点认为,只要学校通过教育改革培养出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就不需培训机构的存在了。对此,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北方软件学院院长、沈阳格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桂平却不这样认为。
   
    既是学院院长,又是企业老总、学科带头人,多重身份让张桂平对如何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大学生深有感触。她认为,尽管高校面向社会需求做出相应调整是必需的,但高校毕竟是基础性的教育,它再怎样适应市场、细化专业,也不可能如果一个企业需要5个某一专业的人,学校就能给5个人组成一个班级,但在实训基地就可以,学生们可以在很“窄”的方向上进行学习和实践。
   
    张桂平说,我们看一下国外的整个产业,不管哪个产业的发展,都有岗前培训,这种培训是蓬勃发展的,而且市场占有规模也是相当可观的。从学校到企业中间有一个实训基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连接高校与市场的一个必要环节,我省应加快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在沈阳的“东北亚软件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学生们就以基地特有的教育培训方式进行着岗前学习。基地以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能力提升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采取“原生态法”的培训方式。所谓“原生态法”就是培训不仅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开发技术培训教材,为学生提供先进的网络学习平台和技术支持平台,整个基地环境建设也完全按照软件企业的真实场景布置,对学员的管理也按照现代化软件企业员工的管理方式进行。
   
    华信北方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实训基地负责人张雪告诉记者,他们的基地在实训过程当中,不光是承载了连接学校和企业之间在技术、语言等专业教育上的对接与融合,还在学生的管理上包括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上,也做了很多。
   
    业内人士指出,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了直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实际岗位状况的机会,有利于让学生在持续系统的训练中,更加清楚地了解软件企业的用人标准,更好地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并快速积累岗位工作经验,提高就业能力,早日成为符合软件企业实际需求的“适岗人才”。
   
    目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沈阳市建立两个万人实训基地,就走在了全省各市的前面。刘铸透露,今年我省准备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出台相关文件,加大力度,推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从学校人到企业人的现实路径

【从学校人到企业人的现实路径】相关文章:

从“学校人”到“职业人”人生紧要处如何走?07-31

怎样从职场人到创业人08-18

说人现实的句子11-28

人比较现实的句子09-22

现实让人很无奈的说说02-10

人就是这样现实的说说10-27

让人瞬间醒悟的现实语录11-01

让人认清现实的励志句子10-26

人没钱落魄的现实句子11-02

让人痛到心碎的句子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