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别把违约不当回事

时间:2022-07-11 20:20:41 签约违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生,别把违约不当回事

据调查,在频繁跳槽的群体中,新毕业的大学生“独占鳌头”。他们为什么把违约不当回事,也许另有苦衷,但因为他们的违约,给个人、学校和用人单位带来了诸多不良后果,因为违约大学生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多数因为待遇而违约

违约原因A:哪家条件好选哪家

程晓辉在招聘会上相中了某知名国有企业,可协议签订两个月后,小程在本校举办的就业洽谈会上又找到了一家待遇更优厚、发展环境更好的公司。他衡量再三,决定要回那张“卖身契”。据介绍,因待遇和发展环境而出现违约的毕业生占到总数的50%以上。

违约原因B:出乎意料考上研究生

河北经贸大学的李云去年2月与省会某经贸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但在此之前他参加了考研。自认为考中的希望较小,就没有向单位说明,哪成想竟意外地取得了好成绩。面对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工作,小李选择了前者。与小李情形相似的还有出国留学、考取公务员的毕业生。据2004年教育部门新出台的规定,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合同)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升学或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的,不视为违约,用人单位不得收取违约金。

违约原因C:签约前没和父母沟通好

为了能和男朋友分配到同一座城市,毕业于燕山大学的郑丽去年12月与秦皇岛市一家重点中学签订了就业协议。今年毕业前夕,一直想让女儿留在身边的父母知道此事后极力反对,小郑又说服不了父母,只能违约。她无奈地对记者说:“那所学校早在几个月前就将我的职位安排好了,我觉得非常过意不去。”

违约原因D:实际条件与承诺相差太远

据赵静讲,她选择的公司当初承诺的条件非常吸引人,但体验一段时间后,发现这家公司的实力、发展前景及员工待遇和最初的承诺相去甚远。庆幸的是还没有正式和该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档案也没有从学校调出。据了解,这类违约占总数的30%。

违约──加大就业压力

据某高校学生处刘处长介绍,进入2000年以后,毕业生违约现象逐渐呈上升趋势,3年之内,毕业生违约率已由最初的2‰上升到了现在的3%,上升了15倍,学校也因此感到用人单位的抵触情绪。2002年该校共有9名毕业生和一家大型企业签约,而前去报到上班的只有5人。这样的现象发生了两年,今年该公司决定不到他们学校招人。刘处长认为,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因此大学生违约对个人诚信度的损害并不大,但学生违约带来的消极影响却通过另一种方式转嫁到了学校身上。违约的学生多,说明该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讲信用,学校的信誉度因此受到了牵连,这将影响到以后几届毕业生的就业。毕业生就业一旦受影响,学校的招生就成了问题。可见学生的违约给学校带来的是恶性循环。

违约不是本意 只是一种无奈

在省会劳动力市场,记者见到了25岁的某银行职员王建军。他告诉记者,我现在的这份工作是去年经过违约重新签的。当时与那家单位签订了5年的劳动合同,因为违约,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毕业于郑州大学,学的是经济法专业,大四下半年就开始到处发简历。想进银行,但是因为门槛比较高,我还投了一些公司和企业作为保底,作了几手准备。但是,简历投出去之后,回音却很少,更没有自己满意的。紧接着,我又参加了考研。在等待分数和面试通知的一段日子里,一个外资公司约见了我,我毫不犹豫地与其签了三方协议,决定“骑着马找马”。但不久,我投简历的那家银行竟然通知我面试。得知这个消息,我矛盾了很久,毕竟一边是长时间的理想一边是违约的现实。权衡再三,我还是找到人事部主管,按照合同规定交纳了违约金。我认为,对于毕业生来讲,违约有时候也是一种无奈,在工作这么难找的情况下,不签约不放心,但签约之后再有机会的话,那只有通过违约换取自由了。这和诚信真的没有多大关系。

缺乏职业规划是违约的主要原因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大学毕业生中普遍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先就业,后择业”。某高校负责毕业生就业的樊老师认为,学生违约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主动违约,或者有更好的单位,或者考上研究生、出国留学;二是被动违约,单位招聘时承诺的和签约后的行动不一致,或者单位当初描述的情况、岗位等不真实、不确切。

据记者调查,随着违约现象的高发,全国各地的高校及用人单位都有各自用于惩戒失信行为的具体规定和做法,然而事实却是这些措施并未使违约率有实质性的下降,因为缺乏诚信并不是导致违约的主要因素。缺乏职业规划才是造成毕业生违约的主要因素(降低违约金、增加违约记录,这些新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利益)。据复旦大学等高校所作的一项毕业生调查显示,目前单纯因为诚信的原因导致违约的毕业生只占违约总体的8%,而八成左右的毕业生是由于缺乏对单位的了解和自己定位不清而违约,导致违约的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职业规划。

违约要付出代价 别把违约不当回事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大学生找工作时,有不少学生手里都捏着几份协议书,违约的毕业生也不少,这些学生普遍认为这不是不讲诚信,而是双向选择的结果。这种认识其实是完全错误的,草率地和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是危险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的就业协议不是一张废纸,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不能轻易反悔。一旦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必须承担责任。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应当遵守诚信原则。由此可见,毕业生应认真对待签订的就业协议书,大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一旦签约,就要履行,否则就要付出代价。

有关劳动法专家称,大学生违约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大学生在毕业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后违约,另一种是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后违约。对大学生来说主要是前一种情况,该协议实质是一份民事合同,并不适用劳动法来调整。如果大学生违反了任何一条协议书上约定的内容,他就必须支付违约金。问题是目前的就业形势,企业大多握有主动权,本应双方协商的违约金变成了企业单方面制定,大学生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因为受体制、法律等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单位、个人、学校三方的协议意向,往往在法律定性上比较复杂,司法介入很难准确严谨。用人单位和学生在签订就业协议书时,如果想分清关系,建立有效的法律保障,那么就应该签订劳资双方的协议。特别应提醒毕业生注意,在签就业协议书时,对待附加协议要更加认真谨慎,因为这样的协议的法律效力几乎等同于签订劳动合同,一定要仔细斟酌后再签,切不可草率,更不能轻易违约。专家提示毕业生一定要慎重对待择业签约,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高会坡)

【大学生,别把违约不当回事】相关文章:

毕业了,别把人事档案不当回事07-21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语录(通用210句)06-14

你拿我不当回事的句子200句06-30

大学生签约又违约07-25

大学生违约:时髦陷阱07-20

大学生求职违约该不该?08-18

大学生违约申请书05-25

大学生就业中的违约09-27

大学生创业新招 不当白领收废品07-31

用法律应对大学生“违约”现象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