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遭剽窃 维权需留证据

时间:2020-12-02 09:31:16 求职陷阱 我要投稿

创意遭剽窃 维权需留证据

 “应聘者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往往很冲动。一些企业就是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来剽窃他们的创意和设计的。”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张思宁说。据悉,用人单位设置“智力陷阱”多以考核为借口,堂而皇之地占有求职者的劳动成果。

  “你看这家广告公司的待遇不错,咱们投份简历吧。”“你没看见这家公司要求应聘者带上自己的作品吗?别去了,上的当够多了。”毕业于辽宁大学广告专业的小刘不敢轻易将自己的设计给招聘企业看,因为两年来,他的作品已被剽窃两次。

  专家提醒

  如今求职当中的陷阱又有了新名堂:应聘者的创意屡屡遭企业剽窃。这些企业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设下各种招聘陷阱,由于求职者维权意识不强,维权依据往往不足。那么如何避开招聘中剽窃创意的陷阱呢,本期嘉宾为您支招。

  问题一:“智力陷阱”在哪些行业比较突出?

  广告界、商业设计、咨询业表现最为突出。李振革律师介绍,“智力陷阱”是指以考试为名无偿占有程序设计、广告设计、策划方案、文章翻译等。与试用期陷阱及收取费用陷阱等相比,“智力陷阱”更隐蔽、更冠冕堂皇,也更无耻。尤其以考核为借口,堂而皇之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性质更为恶劣。

  李振革律师说,企业剽窃应聘者创意的.“智力陷阱”在广告界很普遍。一些广告公司的老板在实施对求职者的智力侵占后,还得意地认为,公司和求职者并没签下任何协议,他们去告也没用。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个别大型企业都利用求职者在应聘考试中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将公司新接下的项目作为考试题目直接交给应聘者完成,在不付出任何成本的情况下骗取应聘者劳动成果。此种现象在广告界、商业设计、咨询业表现最为突出。

  在各种剽窃行为中,发生最多的要数剽窃他人的“好点子”,被求职者公认为“防不胜防”;其次是剽窃他人的观点、文章,剽窃他人的设计和程序。

  问题二:如何避开“智力陷阱”?

  提交创意设计留好证据

  由于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很多企业、劳务中介公司会利用求职者急于想找到工作的心理忽悠求职者。因此,无论在求职过程中,还是在日常工作中,求职者都需要提防各种求职欺诈行为,特别要防范自己的创意被剽窃。提交自己创意设计、提供“好点子”时,最好留有创作的证据;一旦遭遇剽窃行为,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

  李振革律师提醒求职者,在不能判断招聘单位真实意图,又想获得工作的情况下,需要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保护,求职者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防范意识。避开“智力陷阱”主要方式有:一是提交策划案等劳动成果时要准备两份,一份提交,一份自己留存,在留存份上要求招聘单位签字确认,以便将来能够证明劳动成果内容。二是在提交策划案时附上“版权申明”,并要求招聘单位签收。最好申明:任何收存和保管本策划案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作者同意,不得使用本策划案或者将本策划案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创意遭剽窃 维权需留证据】相关文章:

浅析电子证据论文11-24

该如何维权职工工伤12-10

网站原创内容如何维权08-20

车被盗维权保险理赔08-17

求职遭陷阱应聘多留心01-29

证据开示程序的功能11-05

用Excel梳理证据事实10-27

农民工工伤维权说明12-18

女子应聘模特疑遭求职陷阱08-23

法国留学签证遭拒签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