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成长是需要理性规划的

时间:2020-12-11 09:01:32 职业规划 我要投稿

关于职业成长是需要理性规划的

  职业成长是需要理性规划的

关于职业成长是需要理性规划的

  大学毕业后的职业生涯长达近三十年,要使自己的职业人生活的有价值,不仅能为自己今后的生活和家庭提供足够的支撑,还可以在期间收获成长和快乐,相信这是每个年轻人共同的强烈愿望。而一个残酷的现实却是,在以后的成长历程中,有的人稳健从容,有的人却茫然无措,其中的一个重要分别就是在职业规划上的理性或无序。职业规划的事情的确是个老话题了,现今的大学都会有类似的课程安排和经验传授,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朋友依然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并屡屡在职场现实中品味苦果。这里就试着对此问题做如下分析:

  职业规划的前提是认清自己。

  职业规划是实现个人职业目标的具体规划,当然要从个人的具体实际出发了,每个人的职业规划都各不相同,因此这是一件极具个性化的事情。在从事职业咨询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帮助制定职业规划的请求,面对这样的求助,我只能这样回答:职业规划是需要你自己经过认真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修正的过程,别人是替代不了的。如果因为你对此没有清晰的认知,感到无从着手的话,我可以给些参考性的建议。而最实质的建议就是,要从个人的实际出发,结合现实的环境条件,在明确自己职业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出能够激励自己、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近期和远期职业成长规划。

  这里要强调的重点是认清自己,比较理性的人会清楚,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谁都知道,看清自己的容貌,需要借助一面镜子,而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光靠自己的感觉肯定是不够的,需要知晓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印象和感觉,借助他们的观察和品评,自己内心对自我的评价或许才会更加全面与客观。这一点之所以非常重要,就是因为个人的职业规划一定是适合自己的,符合自身能力和潜质条件,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如果没有这个基本条件,职业规划就没有实际用处,不可能在自己的职业成长过程中真正发挥指导和促进作用,甚至起到了某种误导功效,那就失去了职业规划的意义了。

  职业规划是个不短的过程。职业规划有短期和长期之分,其功效是要贯穿一个人的职业人生全过程。因此,每个人的职业规划都一定是个不断的渐进完善的过程,要在具体的职业实践中不断深化对职场环境及个人职业兴趣和潜质的认识,并完成对自己职业规划的不断调整修正,从而使之真正符合个人的实际。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随处可见,比如现在考公务员非常热,其中的很多人其实对自己的职业取向未必非常清楚。他们可能是受到家长的引导和压力,或是看到了很多社会现象的表面,觉得公务员职业很光鲜,工作稳定,待遇不错,加上很多人都在考,自己也就跟着报名了。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那么理想化了,考公务员要付出很多,竞争又异常激烈,要能从中胜出的机率很低。即便侥幸考上了,真正走入了公务员的岗位,自己实际的感受也和想象有着不小的差距。基层工作的事务性很强,新人入职后并不容易找到个人的价值存在感,加之较低的职业自由度,以致有些人会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甚至出现“逃离公务员队伍”的潮流。从理性职业规划的角度上分析这种现象,公务员职业与其他职业一样,都有自己特定的适应人群,那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一定是非理性的,是有盲从误导因素在其中的。

  当然,对于那些经过认真的理性思考之后,决定离开自己并不适合的公务员队伍,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企业领域去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的年轻朋友,我想说的是,尽管这样的曲折代价不算小,但能够遵从自己内心的呼唤,勇于纠正自己选择的失误,这样的理性、明智,还有勇气,也是值得称道的。这样的事例从一个侧面说明,职业规划可能的确是个很长的过程。年轻人面对重要的职业选择关头,尤其要慎重思考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盲目跟风、忽略个性的代价是沉重的,切不可草率行事啊。

  理性的规划必须建立在勤于实践的基础之上。谁都知道,认清自己的话虽然很容易说,但真正做到其实并不容易。帮助你认清自己的镜子固然有身边的亲朋好友,但这些人了解的大都是你在生活中的表面情况,而你究竟在职场中会有怎样的表现,内心深处的职业潜质有哪些,这些人怎么可能未卜先知呢?有关这方面的认知,还只能靠你在真实的职场实践中才能品味得到。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刚入职场的新人,尚处于职业规划的进行时才是最真实的写照。

  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究竟适合怎样的职位,其未来的职业成长应该选择怎样的路径,没人可以给出准确的答案。对于这样的问题,学校的老师回答不了,所学的专业也未必就是答案的出处,一切都是不确定、变化着的,要通过你在实践中与不同岗位的磨合与历练的过程,将答案清晰出来。这是个必须明白的基本道理,在这个基本认知的前提下,经过踏实的实践过程,作为职场新人的你,不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岗位技能,积累职业经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将自己的职业定位明确下来,将职业规划清晰起来,从而为日后的健康职业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富于挑战的规划才是对自己真正的负责。每个年轻人都渴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成功的职业人生,而这其中的“成功”,并非只能用日后拥有的巨额财富或是显赫的社会名望来证明。真正的成功应该是深藏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感觉,如果你在整个职业人生历程中能够感到自由、充实和快乐,可以收获个人价值实现过程的愉悦和美好,即便没成为亿万富豪,也未能跻身社会名流行列,也丝毫不能降低其个人成功的成色。有着这样基于个人职业自由价值理念的人,在追逐自己内心成功的职业人生中,制定具有个人鲜明特色的职业规划时,一定会具备富于迎接挑战的特质。所谓迎接挑战,就是选择一条不付出努力、不激发出内在潜质,就无法实现的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无疑会极大地激发个人的潜能与活力,在品味挑战成功的同时,也能分享到战胜以往习惯和惰性后内心由衷的喜悦。

  这样的挑战根本不用刻意去找,我们每个人几乎随时都会遇到。比如面对销售的职业挑战,这是个职场中门槛最低、需求量最大、也最接近成功的职位。大量的成功激励培训中的典型案例,都非常直白地告诉每个年轻朋友,销售不问背景和出身,只要你能有效地在企业与客户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你就是最棒的。可观的收入、职位的晋升、职业的成功,都不再是幻想。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事实,大家也的确并不怀疑,但还是有太多的人胆怯。他们害怕遭遇被拒绝的尴尬,他们无法想象整天生活在巨大的业绩压力之下,他们可能有成功的潜质,但却遗憾地被懦弱隔在了成功的对岸。有个销售实战经历的人都会清楚,销售真的没有事前想象的那样难。客户也是人,他的需求其实并不难捕捉,只要你习惯于换位思考,自觉为客户奉献价值,销售职业的规律完全是可循的。我很尊敬那些敢于直面销售职业挑战的年轻人,他们的内心或许也有对压力的恐惧,但他们的自信及对成功的渴求使他们突破了有限的心理障碍,勇敢地接受了挑战。结果无非是适合或并不适合,但收获是明确的,因为这个尝试使你认清了自己,消除了可能的遗憾。这样的结果对任何一个人的职业人生说来,其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

  职业生涯规划好会让自己更具优势

  一旦你开始理解职业规划并掌握事业的哲理,便会发现这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设法获得一份今年很适合的工作,并不意味着你的余生就可以舒舒服服地休息和享受了。你和你的工作都会不断地变化,今年适合你的工作,两年之后,有可能就完全不适合了。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唯一保障,就是刻苦努力和献身精神。付出与收获总成正比,你工作越卖力,得到的报偿也就越大。

  为了确保成功,你必须以逻辑而系统的方式,仔细地规划每个职业阶段,一般职业规划的模式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作

  你必须做一些内在的调查研究,找出你想要做的以及你能够做的,并分析你的技能、实力和成就。然后,你必须考虑你的价值或需要,很少人下功夫分析他们工作的价值、对他们真正具有重要意义,或带给他们最大快乐的是什么。你还必须找出自己的限制、束缚以及弱点,并学会在无法克服这些问题的情况下,如何接受它们,甚至把它们转变成动力。成功的职业规划的本质,在于建立一个牢固的发展基础。这个基础将使你以积极的方式行动,无论摆在你面前的情况如何。没有这个根本核心,你就不能向前发展。请记住职业规划是一个过程。从一开始你便正确地按照第一阶段的要求行事,否则,当你在最不希望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和失误的关键时刻,你总会因紧急补救工作而感到烦恼。现在为职业规划的第一阶段付出的时间,将来会收到不可估量的回报。

  第二阶段:探索各种可行性

  第三阶段:采取行动

  一旦你明白追求的目标,并对你即将出售服务折市场有所了解,你便真正可以出去寻找合适的环境了。然而,这也是你开始直接与其它追求同一目标的人展开竟争的地方。大多数职业会使你陷入与他人竞争的境地。所以你必须作彻底的调查研究,只有这样你才可比起他人占据优势。

  第四阶段:保持进步

  一旦你获得成功,你就不能停滞不前。你必须确保胜任各项工作,怠忽职业、不思进取则无法强化自己原来的优势。不幸的是,许多人没有看到这一点,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重视自己的发展,总是把自己进步视为次要,而将公司、顾客和老板摆在首位。

  如何寻找最适合的职业道路?

  每个职场人都希望自己能有平坦顺畅的职业发展道路,然而,很多职场新人却频繁换工,短短时间踏足多个行业却反而一无所获,就算是在职场打滚几年的中层员工,也难免会面临职场困惑和迷茫。

  因此,一开始就做好完善的职业规划,这样就可以避免多走弯路,拥有科学的职业规划方法,即使以后遇到其他变化也只须稍作调整,依旧不偏正轨。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职业规划,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呢?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首先,用户“irene.zheng”认为,在做职业规划之前最重要是知己知彼,其中包括了解自己和理想的公司:

  1.了解自己的才干:一个人的才干自己或家人都很难帮忙量化,所以可以通过各种专业的职业规划工具了解自己的事业成就动机或企图心、性格特征、工作特长与兴趣等;

  2.了解自己的才干与什么样的公司/岗位相匹配:每个人有自己习惯和喜好的工作习惯、工作环境、办事作风等等,因此不存在某类型行业或企业就是最好的情况,最重要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公司和岗位;

  3.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符合成长的企业文化:如果一个企业不具有发展潜力,或是它并不提供员工学习成长的企业机制或文化,那这样的公司也很难是人才孵化基地,具有优秀潜质的人也很有机会被培养。

  从大梦想到小目标

  在清楚自身条件和理想公司的定位之后——

  1.从梦想出发。先开始编织美梦,包括你想拥有的,你想做的,你想成为的,你想体验的。现在,请坐下来,拿一张纸和一枝笔,动手写下你的心愿。在你写的时候,不需要考虑现实因素,尽量写就好了;

  2.给梦想定个期限。审视你所写的,预期希望达成的时限。有实现时限的才可能叫目标,没时限的只能叫梦想;

  3.定下小目标。从你所列出的目标里选出你最愿意投入的、最令你跃跃欲试的、最能令你满足的四件事,并把它们定为一年内最重要的四个目标。接着明确、扼要地写下实现它们的重要性和真正理由;

  4.列出拥有的资源。列出一张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清单,里面包括自己的个性、朋友、财物、教育背景、时限、能力、以及其他可假借或依靠的资源,越详尽越好;

  5.回顾成功经验。回顾过去最成功的两三次经验,总结当中成功的原因,以及有哪些你所列的资源会运用得很纯熟;

  6.为目标找条件。这一步结合自身拥有的经验和资源以及四个重要目标,找出可以达成目标的条件;

  7.预估失败原因。之后要预估有什么因素可能导致无法完成目标。可以从性格、能力、资源和其他客观因素分析欠缺的条件;

  8.设定实施步骤。现在针对那四个重要目标,定出实现它们的每一步骤。一定要记得这个计划应包含今天需要做的,千万不要好高骛远。

  9.寻找模范。从你周围或从名人当中找出三五位在你目标领域中有杰出成就的人,简单地写下他们成功的特质和事迹。之后,就会发现他们每一个人的事迹都能为你提供一些能达成目标的建议,记下他们建议的方法。

  “做你能做的事”

  对于职场新人,以上这些方法都是很好的职业规划方法,然而对于已经在职场打滚几年的职场人,面对职业疑惑迷茫,很多用户认为“做你能做的事”,这样才不会白费之前的经验。

  用户“silviawj”认为,你真正能做好的事情,其实是你一直在做的事情,而不是你一直在想而没有做的事情。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除了要兼顾兴趣,最重要的还是要关注自己一直在做的行业和职务。你在某个行业和领域里有较长的工作经验,那么你在这个熟悉行业取得成功的几率就比较高,在这个类别的职务上升迁的机会也比较大。

  而对于想跳槽甚至转行的职场人,用户“小小青岛”提出了几步建议:

  1.如果刚开始的岗位由于多种因素不太满意,先脚踏实地地干好本分工作;

  2.顺着你现在的岗位,列出你岗位能够涉及到的往上延伸的领导岗位,将每个分支都列清楚,其中可能就有你将来的可选择的升迁途径;

  3.不断在公司内部更换岗位,若不能纵向升迁,那就横向涉及业务内容。这样就将自己的职业生涯面拓宽;

  4.不断创新,通过创新不断为公司创造业绩,那就离升迁不远了。

  态度决定一切

  最后,除了以上这些具体的职业规划措施,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必须树立端正的态度,其中用户们提到几个重要的观点。

  态度一:梦想不能丢

  用户“苏悟”说,年轻人一定有自己的梦,连梦都不敢想的人就老老实实的当老黄牛吧。怀揣梦想,要学会不“安分”,就是要有活跃的思想,培养自己的兴趣。最后,要持之以恒,坚定自己的信念,连信念都没有的人,只会随波逐流。最重要要常记住“有志着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态度二:脚踏实地

  “无限的天空”认为,把自己当做珍珠的同时,也要到沙土中成长,不要畏惧从较低的职位做起。从基层做起是一种磨练,是一种必然的经历。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走,才能稳健,才能成功。请相信,你的努力不会白白浪费的。是金子的总会发光,切勿好高骛远。

  态度三:持之以恒

  网友“普天之夏”说,关于职业规划就是要坚持自己的路,除非真的是到了死路,你再重新思考自己的规划,否则你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诱惑,而改变自己的轨迹和行动,这样的职业规划不是健康的规划。结合自身的能力和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路,才是正道。各种诱惑加上道听途说就会造成迷茫,相反,持之以恒加上适当调整才是有效的职业道路规划。

  离职前100天的职业规划,你懂吗

  离任前与上任前的100天相比,对于公司决策型领导、职业经理人这类型的领军人物来说,如果他们能够在离任前尽职尽责、善始善终,坚持到离任前的最后一天,这将大幅提高公司以良好的状态度过过渡期的可能性,而且离任领导者所留下的遗产也会得到有效巩固。

  至于即将离任者在离开工作岗位时应该采取哪些行动,并没有一个简单的列表;与其说对离任过渡期进行规划是一种科学,倒不如说它是一门艺术。当然,每个人都必须找到与自身个性和组织文化相符的过渡风格。下面我们一起从问题中来找到答案,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将让离任者明白列出的一系列需要在任期结束前的日子里完成的关键行动,其重要性一点不亚于上任初期。

  问题一:如果我还有三年时间,我会不会推行任何战略变革或重大组织变革?

  在任期间的领导者非常了解组织目前在战略和运营方面的优势和弱点,以及需要进行哪些变革。如果现任领导不采取行动,那么,新任领导单是为变革做准备,就可能要花上一年多的时间,甚至更长。在现在的大多数行业中,这种延迟可能会带来沉痛的代价。

  例如,数年前,一家大型高科技公司的CEO退休时没有为公司接下来几年的发展设定清晰的战略重点,在退居幕后的那段时间里,公司保持了正常的运转,但随着交接的开始,再加上行业变革的节奏太快,新任CEO又没能快速跟上,结果,公司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家大型食品饮料企业的CEO在任期的最后时刻还在推行气势逼人的并购政策,进行了公司史上最大的收购。受益于离任CEO坚持不懈地努力,继任者得以迅速完成交易,为公司赢得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问题二:如果我的任期还有三年,我会做出怎样的人员调整?

  所有决策者都应该对组织的人才深度感到担忧,尤其是对领导团队。很多时候,大部分的领导都会持续不断地更新人才库,很多人都有几个备用人选。在自己的任期末,没有什么比不做任何艰难决策更容易的了,这样做有充分的理由是新的继任者可以充分自由地组建自己的团队。

  不过这种思想对新的继任者而言并无益处。他们如果想对团队进行调整,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可以自由大展手脚执行的,但如果一开始就能拥有最强大的团队,他们定能从中获益。有时候,正确的做法意味着做出艰难的决策,从根本上为新的继任者铺平道路,留给他们最为方便而且有力的团队。

  问题三: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运营动力,能够在今年和来年收获优异的成果?

  长期性的优良绩效需要公司既能发起变革,又能对变革做出回应:内部变革包括新的目标和计划,外部变革则包括新的市场条件和客户需求。离任者应该确保公司有稳固的活动渠道,以了解和实施变革,并打造所需的能力。某些活动肯定是以增长为目标的,但并不是所有活动都必须如此。

  在领导者交替过渡的阶段,组织往往会自然而然地损失很多时间,因为人们总是关注过渡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变化、新的继任者会是什么风格等话题。但真正避免公司发展速度减慢的方法之一是,即将离任的CEO和管理团队一起,详细记录目前的计划,并注明具体的职责和绩效里程碑。然后把这一计划与董事会分享,以便所有董事都能清楚公司目前的状况;如果此时已经任命了继任者,也应该把该计划与继任者分享。

  问题四:如果我现在刚刚接手这份工作,我希望在哪些方面能够有更加透彻地认识?

  如果新的继任者来自公司以外甚至其它行业,他肯定会有一个全新的视角;事实上,这正是公司选择这样一位继任者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离任者应该特别注意向继任者介绍整个公司的情况。因为只有上一任才知道企业最关键的点在哪里,也只有听取上一任的意见才能领会一些诀窍。

  离任者可以提供极大地帮助,例如,安排新任领导会见他本来不会注意到、但却会出乎意料地发挥关键作用的人员。可以把这些看作是前卫的整合计划:与对公司进行过中肯批评的分析师谈谈;与主要前客户的高管坐下来谈谈,他们可能愿意与新任领导分享他们之所以选择不与公司继续合作的原因等。

  问题五:我最后100天的计划是什么?

  回答完上面的问题能够帮助即将离任的领导为自己最后100天确定重点任务。这些问题可以帮助离任者将有待完成的25项重点事务缩减到下面5项。之所以选择这5项,是因为它们有着巨大的潜在经济后果和影响,或者它们需要加以妥善处理,而不应留给继任者,成为令他们感到棘手的任务。

  1.探索:为最大的业务部门探索其他可能的组织模式。

  2.开启:开始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具体工作,从竞争对手身上获取灵感。

  3.获得:确保获得最佳实践的方法,让公司即将在支持性基础设施上进行投入,以获得最大回报。

  4.分析:分析并购一家公司所带来的优势和后果,而这家公司则是一直在讨论但从未认真评估过的一家公司。

  5.加速:加速努力,将采购成本降低,并实施已提出的行政管理成本缩减方案。

  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正面思维来成就

  正面思维对于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很重要。在别人都不看好的时候你看好,在别人都不愿做的时候你来做,在别人都不愿改变的时候你来改变,每一个在困难中的成就才会是你职业生涯中的精彩之笔。

  我是个喜欢改变的人,一旦工作太过稳定我就会挑战自己寻找新的领域,但同时我又喜欢传承、纪律和体系,这是典型的'做HR的人都喜欢的一种状态。有时当逾矩与不逾矩交锋时,积极大胆地做出一些改变能让你在现有的规章和纪律下表现得更棒。

  我刚来天纳克做人力资源工作是在20xx年底。天纳克的业务一直都发展得很好,但是我来这儿不久就发现这里各业务单元的人员流动比较大。在天纳克,各业务单元都有专门负责的老总,人力资源部只是个辅助部门,在老总的眼里只是管理日常行政和人员薪酬福利等杂事,对业务部门的帮助不大。

  天性求变的我一直在想,我不是邮差,不想简单地把全球的规章流程传递到中国交差了事。如何在常规工作之外找出人力资源部对业务单元的价值,降低员工的流动率呢?

  在职业发展中,信用很重要,因为这代表着你的想法能否影响他人,而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第一件事能否做得成功漂亮是建立信用的关键。为了能够达成这个想法,我初期所能做的便是不断地观察哪种沟通方式在天纳克是最有效的,耐心等待一个能够表达自己想法的时机出现。几个月之后,我发现在天纳克,一切事务都要用数字说话,纯文本的描述再激动人心也没有人会相信你。业务部的老总们都是身经百战的企业家,他们最关心的事是,你想要做的这件事究竟能否给公司带来利润。

  有了这一发现,我便思虑如何把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东西转换成老总们看得懂的数字。比如重新聘用员工之后经理会花多少时间在新人培养上,将这部分的培训时间相应折算成定量的薪酬数字等等,我与团队成员将这些员工流失后带来的问题进行定量化处理,计算各种流失率下公司的利润将会损失多少。老总们看到这些数字后大为惊讶,但是他们也看懂了。尤其是这一损失可以不需要通过公司过多的投入来弥补,只需要老总们重视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建设便能达到。这之后,老总们便开始积极地与人力资源部对话,寻求稳定人才的解决方案。可喜的是,老总之间也在相互看着,当一个业务单元的实践成功之后,其他业务单元也纷纷跟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员工的流失率降低了20%,此后一年更比一年低。

  用数字说话的方法帮助我敲开了机会之门,但是更麻烦的事情其实还在后面,在具体的实施中,人力资源部要形成标准化的作业体系,找出究竟哪些方法对降低员工流动率是真正有效的手段。对于老总来说,如果不在一定时期内看到人力资源策略改变的成效,他们也会大加质疑。

  在大量的业务实践中,我发现发放奖金是一个在短期内提高员工敬业度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奖金的使用又不能过滥。好比让孩子去拿报纸时每次奖励五毛钱,但如果哪天手中没钱了孩子就不愿去拿了。奖金在短期内有效,但长期使用后果严重,还得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励员工。于是我们又想到了发放奖杯,邀请家人参加公司活动,鼓励员工加深参与公司业务,开辟专业晋升通道等各种办法,让员工觉得自己是在为一个值得骄傲的公司工作,个人的价值是被公司认可的。这些长短期激励方法的组合应用,最后都反映在了员工流失率的降低上,以至于天纳克被专业杂志评选为2009年度“员工敬业度和留任最佳案例”。其实多做一些事,对于很多拿固定薪酬的行政部门员工来说并不能增加多少收入,可能还会有人顾虑多做多错。但是对于喜欢求变、善于正面思维的我来说,这样做的结果是我发现了自己对于这个组织的价值,也依此来自我激励。

  所以敬业不难,不在能力的高下,而在一念之间。

  你能不能成为自由职业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时间上相对灵活,所以可以这月去台湾,下月去新加坡,这个月闭关读书,下个月闭关写书,时间基本由自己支配,有些人就很羡慕我,感觉自由职业相当好,询问我,他们是否也可以成为自由职业者。

  这个没有一定的答案,有些人,我因为了解,所以可以直接给出结论,而有些人,我不了解,也不贸然建议,我只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作为参考,至于自己适合不适合,最终,仍要由自己判断。

  1、自由职业者需要更强的克制力。

  很多人认为,自由职业者是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这看起来是正确的,但是,必须要很强的克制力才能完成。很多自由职业者往往在失去环境约束后,做不到自我约束,比如从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进入生物钟紊乱的自由生涯,每天的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这对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其实都是很大的损伤。

  要想获得并长期拥有自由,其实背后需要有强大的自律力量,包括抵制外界的诱惑。举例如:在正常上班情况下,考虑到次日要上班,其人可能不敢太晚睡觉,但如果想到反正也自由职业了,大不了第二天补觉,于是肆无忌惮地睡晚,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形成很大麻烦。

  我个人基本上是按正常时间作息,偶然有晚归、晚睡,但都是偶而,不是常规。而且晚归一定是由于特殊原因,在2012年度,我只有两次类似行为,一次未超12点,一次超12点,都是因为外地朋友来深,机缘难得,所以破例,但破例不等于形成惯例。

  这需要很强的意志力,有些人的意志力本来薄弱,也未必能够挑战自己成功,所以需要三思。

  曾遇到过一位女士,在家自由职业了半年,发现情况不妙,自己无法管住自己,于是赶紧找了份全职工作。

  2、生活能力。

  自由职业者有很多种,对于其他人我不太清楚,个人观点,生活能力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要照顾好自己的生活方能照顾好工作。

  固然可以请钟点工、厨师等,但是,请不要忘记,多一个人,就需要与其打交道、沟通,是否请人做事,要看效果等各方面因素来定,请人做事有时候省力省心,有时候反而费力费心。

  3、经济条件。

  不上班不等于不工作,我热爱工作,不能容忍自己无所事事的状态。

  当然,我工作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一些兴趣也算在工作范围内,如旅行,因为我的旅行与其他人不同,别人可能只是看风景,而我会在旅行之便顺道拜访一些企业,为培训、写书、咨询等积累素材。换言之,我几乎打通了所有我要做的事情,做一件事可以同时产出数种效果,这是一般人所达不到的。

  我在离职后头半年内,并无经济收入,靠存款生活。工作20年,且第一份工作是在银行,自然也受到银行熏陶,在储蓄等方面比较看重,而且我是意识独立的人,自大学毕业后,就未伸手向家中要过钱,这种独立意识和银行环境都促使我在理财方面早做了些准备,且,身为大公司中层管理者,薪资也还勉强可以,起码够我用了。当然,这些所谓的理财等,事实上也不值一提,因为在股市方面可谓大败亏输,至今不能解套,但心态好,不看、不管、不着急。早在离职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基本上,如果完全没有经济收入,依我的日常支出,三年都是没问题的,有备无患,谋定后动,做事情不冲动也是我的原则。

  在经历半年的逍遥后,本年度才开始接培训和其他工作,这些会带来收入,而我对生活原本要求不高,所以可以优游度日,这个说起来的确就是这么简单,但要做起来,或者换个人,未必容易。

  个人感觉,虚荣心强、物欲强的人,在经济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不宜成为自由职业者。

  4、技能。

  要成为自由职业者,往往需要具备一技之长,如果连相应的技能都不具备,就贸然自由,那很有可能,连养活自己都无法做到。

  这个技能,要看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大公司出来的人,技能往往不全面,因为大公司讲究协同作业,一件事情,需要流程上的不同人、不同环节来完成,一个人所会的事,有可能就是一个环节,这要放到社会上,未必管用。

  所以在成为自由职业者前,最好能够盘点一下自己具备的技能,做些准备。

  很多人认为,会写字就可以,可以出书,这是很大的误解。

  以我的切身体会,出书通常是不赚钱的,除非是销量上十万的畅销书,但要做到十万,殊不容易。

  书是一个通道,可以积累名气和打开培训、咨询等市场,我所出的几本书,销量都还不错,单只书籍方面,相比投入,可以说盈亏平衡,若论到名气和其他,那也还是赚了,但若希望带来直接、大量的现金流,那不现实。另外书籍也要看种类,有些书天然不具备畅销条件,甚至可能需要赔钱出书。

  至于培训,在企业内部的培训和专业培训师,又不相同,前者,来听的人都是同事,大家恪于面子,往往也给好评,社会上的培训,学员未必买单。

  5、个人品牌。

  不得不说,在企业的身份,容易给人错觉,以为别人和自己交往、尊重,都是因为自己这个人,而不只是因为所在企业。但事实上,可能并不是这回事。

  通过社会化媒体矩阵,树立起个人的品牌,即使不拿名片出去,也有人知道自己,这才是应该努力的方向。

  6、关于离职准备。

  很多人一冲动就离职了,离职后就后悔了。我的建议是:想好,走出去,就不回头,而且这个想,要考虑诸多方面。

  A、家庭方面。

  我离职家里人是反对的,不过我反正是一意孤行的人,离职后家里希望我回山东,我也拒绝了。因为山东没有我喜欢做的事。坦白来说,能够抵受住家庭压力是最难的,因为,社会上的敌意容易消解,但是来自爱的压力,反而容易让人妥协。

  B、经济条件。

  前面已经说了,补充一点是还要考虑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支出,这种支出往往非常突然,而且大额,考虑了,有可能不发生,但危险性总是有的。所以原则上来说,除了日常支出外,还要考虑保险等。

  C、心理素质。

  从全职成为自由职业者,会面临一个身份落差、关系落差。当然得承认这个社会是现实的,不在其位,不得其利。有些人误认为在位时获得的友情是真挚的,所以不能承受对别人不再有用时别人的冷漠,而我对这些早就看得淡然,所以离职后失去一批朋友,从心理上没不适感。而且当别人问我做什么的时候,我直接回答:无业游民、职业混混。就是说:除非正式场合,基本不太顾及所谓面子问题,自然轻松。

  D、身体素质。

  这个也很重要,没有过硬的身体,不要说容易发生意外(如大病等),也不易抵抗自由职业的压力。我是因为生活压力小,所以敢于挑事情做,而如果生活压力大的话,可能不会有这样的自由选择,比如有的培训讲师,一月要讲22天的课,这就很恐怖。职业培训师工作对腰、膝、喉的伤害都是很大的,还要考验身体对出差的适应能力。比如我挑床,在外往往睡不好,这就是很麻烦的事。比如有培训师因为空中飞人的生涯,起落太频繁,耳朵受不了空气气压,导致耳疾。

  如果想要离职,最好先做一下体检,最起码大的身体机能不能出现问题,另外还要考虑未来的精力曲线,因为任何人事物都有生命周期。

  在不了解一些事物的时候,会有神秘感以及盲目的乐观——所谓,只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往往心生憧憬,但事实上,现实未必和想象一样。

  三思而行,行而不悔,承受一切结果,不管好与坏。这是我个人的行事原则。别人问我,我按照自己的体会,尽心给出答案,但是是否适用,我不敢保证。请自行决定、自负结果。

【关于职业成长是需要理性规划的】相关文章:

个人职业成长规划书12-13

什么是职业规划设计?02-08

职业理想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02-09

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是哪些12-17

制定职业规划需要哪些步骤12-31

职业规划需要掌握的4大方面01-18

获得企业offer,职业规划是关键10-27

职业规划:我们的选择不是工作,是生活!01-20

为什么需要职业生涯规划?01-17

职业规划需要从低层做起吗?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