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0-12-16 18:13:04 职业规划 我要投稿

职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职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职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关于“工作”有三条普适原理:第一我们得工作,第二工作得自己找,第三,得有自己的方式。这三条原理告诉我们,每个成年人都必须要工作,工作既是自身安身立命的工具,又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必要途径。当前社会上部分年轻人依赖父母的思想很严重,而部分父母也在自愿或不自愿在骄纵孩子的这种不良习惯。除此之外,工作必须自己去寻找,只有自己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职业兴趣和能力寻找来的工作才是适合自己的。有的家长从小孩选择专业到找工作完全包办,实际上这是对小孩不负责任的行为,也不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学说,每个人都有五层次的需求,从低到高,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这些需求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成为我们的价值观。它们具有强大的驱动力。结合工作来说,每个职业人都可以审视自身工作是否能达到后面三个中高阶段的需求。

  1908年,美国律师弗兰克·帕森斯通过职业咨询等一系列实践活动,首次提出了“职业指导”这一概念,帕森斯第一个形成了系统的职业指导思想,指导着人们进行职业选择,使人们认识到职业指导的重要性,按照职业规律和个体特点选择职业,规划人生,被认为是职业指导之父 。弗兰克·帕森斯最核心的观点就是在认识自我、理解工作基础上的“人职匹配”。

  中国传统生涯观的特点:第一,为官为成功之本。大一统国家的需要;使得其它行业低贱;第二,考试为晋身之阶。封建朝代拢获人才;考试为终极目标;第三,职业生涯刻板认识。传统观念的力量非常强大;第四,服从权威、循例重俗。缺乏个人判断,家族利益至上、道德断裂。

  西方主要的生涯理论有生涯发展理论、职业锚理论、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等。其核心是生涯决策,而决策过程中西方差异很大。不适应的典型表现为兴趣与价值观的冲突。西方的理论是基于个体严格执行的假设基础上,事实上在中国,外在的干扰是巨大的。

  通常来说,职业规划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目标确立、计划实施和反馈修正五个步骤。自我认知包括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人格和职业价值观。相关的职业规划测定工具有生涯彩虹图、生涯岛、了解人格的霍兰德六角型等,大家可以通过相关书籍进一步学习和理解。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让人们不断产生希望,使人产生连续的刺激,是一种持久的冲动,是人生道路的大智慧,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对大部分人而言,是自我实现的价值要求。

  欢迎继续关注<<>>栏目

【职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相关文章:

翻译实践与理论11-13

无效信托行为的理论与实践10-05

理论与实践工商管理论文11-10

学校绿色管理理论与实践09-28

档案馆理论与实践新探10-06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脱节与融合10-22

管理学的实践与理论困境论文12-12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推荐08-24

内部市场化理论与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的结合与实践探索09-28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探讨的论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