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普遍缺乏明确的职业奋斗目标- 好前途是设计出来的
进入新春,大学生就业的最后一轮求职高峰即将来临。近日,记者走访招聘会发现,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多是“挨家投简历”的拼概率式的求职方式。
“总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是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常有的困惑。有人力资源专家提醒,在职业生涯中,每个人只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规划,才能使自己有一个新起点,有一个新未来,也才能在财富上追求更大的成功。
近九成大学生无职业规划
据悉,由今晚报社主办的 “大学生就业创业助力行动”于去年夏天启动,内容主要包括三大行动,即“培训行动”、“引领行动”和“助力行动”,充分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社会氛围,切实为大学生解决就业创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助力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业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围绕“树立正确择业观、就业心理疏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邀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或长期在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任职的高级管理人才当讲座嘉宾,面对高校毕业生和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创业就业辅导,自去年9月启动以来已举办30余场高端讲座。
据今晚报记者在“就业服务进校园”系列讲座的现场调查显示,近九成大学生没有职业规划,对未来没有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在该就业指导讲座现场,主讲嘉宾、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天士力集团高级经济师袁晓霞在开讲伊始,就在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的近400名学生中,进行了一个小调查。“在座的同学,你们中已经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请举手。”结果,举手的不到50人。而在互动环节,很多学生提出了“因不太喜欢当前专业,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困惑。
本报记者在深入招聘会的摸底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学生表示,目前自己还非常年轻,谈“职业规划”尚早。即将于今年夏天毕业的小王告诉记者,他感觉就业比择业重要,能找到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就可以,至于工作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喜欢的,并不是最重要的。小王说,他可以在就业后“骑驴找马”,随时跳槽。
21岁的大四学生晨晨认为,自己还年轻,毕业刚刚走上社会,有着大把的“试错”时间。“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就算制定了职业规划,若是遇到很多外在突发客观情况,也就不得不改变计划了。我感觉刚刚进入职场,肯定是走一步看一步,反正自己还年轻,就算错了也有时间能够重新再来。”
但也有应届生虽然不太懂职业规划,却很会算时间成本账。基于紧迫的时间账本,开始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22岁的鞍志的时间账本是这样的:23岁毕业,若是打算30岁前买房结婚,在天津目前看来,在房价维持当下水平的前提下,通常需要100万元。按照首套房首付30%计算,至少需要30万元。再加上装修、家电、婚礼等各项费用,总计至少40万元。7年时间攒够40万元,平均每年至少存57000元,每月存4750元。这样算下来,不仅时间紧迫,收入的高低更是大问题。“对应届生来说,没有两三年的职场经验积累,月薪是不会太高的。按照这个账本来看,年轻人根本没有走弯路的时间可浪费。从大学毕业到30岁,想要独立承担婚房费用并娶上媳妇,我就要始终努力,争取更好的职位、获得更好的收入。”鞍志说。
职业规划“先下手为强”
按照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对职业规划的定义,职业规划是指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按照这个定义,职业规划的前提被提炼为四个原则。首先是喜好原则。即只有这个工作是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在碰到强大对手的时候仍然坚持;在遇到极其困难情况时不会放弃;在有巨大诱惑的时候也不会动摇。其次是擅长原则。想要把一份工作做好,甚至是做出彩,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定是从事自己所擅长的事、有能力做好的事。坚持从事自己擅长的事情,才有可能比别人做的好,自己也能在其中获得乐趣。三是价值原则。即所从事的工作能让自己认同,认为自己付出的时间与精力是值得的。只有这样,人才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否则的话,总认为自己做的工作不值得自己投入,势必会影响个人发展。四是发展原则。在所从事的工作是值得的前提下,这个工作还要具备一定的发展前景,自己的努力能换回更大的回报,付出的坚持能换回够大的成长空间,人才会感觉到职业生涯有奔头,也才会愿意主动付出。
另外,有研究表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些是主观的,比如,自己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人格、需要、价值观和偏好的生活方式等。有些是客观的,比如,可供选择的职业、机遇和报酬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仲理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影响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客观因素中,职业发展机遇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个关键甚至是决定因素,能够影响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无论在哪个职业生涯阶段,都可能出现一个或多个发展机遇。抓住这些发展机遇,不仅能给人们挖掘自身职业潜能、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抱负提供平台,也能为人们适应职业生涯发展需要,逐步走向职业成熟和职业成功提供契机。
南开大学首届EMBA学员、知名职业经理人李树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职业规划,在他看来,就是要懂得为达成自己的理想配置所需要的资源。但这种配置,是不可能一蹶而就的,“好前途是设计出来的”。他认为,每个大学生在毕业时都应懂得自问两个问题:“你想要什么?在不在乎你想要的?”他说,这两个看上去特别简单的问题,它的答案往往决定了你的未来。“我朋友的孩子上大二时就开始为大学毕业找工作写推荐书。男孩子是学计算机专业的,特别想去位列世界500强的一家美国公司工作。他知道这是一家规模极大的跨国公司,招聘的条件高而严,只有少数符合条件的人才有可能被录用。你看,他从大二开始就已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积极的为自己的‘想要’而配置所需要的资源。首先,跨国大公司对员工的英语能力要求是很高的,于是他通过努力取得了英语六级证书;公司要求新人一定要具有组织能力,于是他努力当上了校学生会干部;公司还要求员工要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于是他通过了微软的MCSE认证;如果你想成为正式员工,而不是实习生,那么还需要有在同行业大企业的相关工作经验,于是他利用寒暑假到同类的美国外企做免费实习生。就这样,大学毕业后,他顺利地被该公司录用。试想,假如你是他的同班同学,也想被该公司录用,他做了两年极具针对性的准备,而你没有。那么,你要有多优秀才能与他竞争呢?”李树杰说,这就是最简单、最明确的职业规划。他为大学应届生提供了四个“提早”建议:一是提早做求职准备,找工作有章可循;二是提早确定目标,有的放矢做准备;三是提早做企业比较,心中有数目标精准;四是提早做准备,找准岗位先下手为强。
年轻人需注重职业积累
职业规划能为个人在职场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个人因为事业获得发展,继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收入,拥有较佳的社会地位,自然也就更有能力承担起家庭责任。
心理咨询师聂羽含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心理误区之一是感觉还有很多时间可供挥霍,总以为有些问题距离自己还很远,比如恋爱结婚、生孩育子。事实上,从毕业到结婚,大多数人只有七八年甚至是三五年的时间。“人的成长阶段与必须要承担的责任,是成匹配状态的。”
28岁的刘勇去年“五一”刚刚结婚,婚前月入六千的他感觉生活轻松,每年还能出国游。婚后,面对房贷和成倍增加的家庭生活开销,刘勇渐渐潇洒不起来了。此时,他想到利用跳槽,换到收入更高的企业去工作。“这些年我一直做策划工作,主要是配合业务人员做设计方案。过去感觉收入还可以,所以始终也没有太大的职业危机感。这次想要跳槽才发现,像我的大学同学这几年从来没放松自己,考取了不少资格证书,而我除了工作经验,什么都没有“。
“年轻人很少考虑做职业规划的原因也是因为年轻的时候,人的责任与压力都比较小。在这样的前提下,自身的职业该如何发展?现有岗位有没有发展前途?这份工作在未来能提供的收入能否让你支撑起整个家庭的负担?甚至是你的养老问题能否依靠目前的工作来解决?“心理咨询师聂羽含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没有职业规划的人通常会呈现出两个状态,一是在某个没有过多技术含量的岗位工作时间过长,这种职业积累更多的是重复式劳动,职业发展呈原地踏步的态势;另一个是由于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导致人在做事时毫无方向感,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常常利用跳槽来逃避困难,结果每隔一两年就换个工作,造成没有职业积累。“无论是哪种情况,最后都会导致收入的多年长期持平,甚至是不断下降。”
聂羽含提醒大学毕业生,对待职业发展万不要掉以轻心。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力成倍增加时,若个人在职场的成长不能与压力的增多成正比,那么日后的职业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困境,生活也将面临更多的压力。“25到35岁,通常是一个人渐进上升的阶段,所谓‘出名要趁早’。职业规划一般是确立目标、知晓差距、积极积累、有明确达成方法。由此来看,35岁前的十年是积极积累的阶段,若完不成这个积累,日后靠什么去发展呢?尤其是人们到了35岁以后,老人的养老问题,孩子的教育成本,中年人生活压力之大远非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所能想象的,年轻人必须要意识到,这中间至多只有十年的缓冲期。”
刘勇告诉记者,面对每月几千块的房贷,自己又没有注意职业积累,现在是想跳也不敢跳,好在自己只有28岁,还有及时纠正错误的时间。“我发现我的大学同学,现在有人都已经进入中层管理阶段了,有的人在广告公司是美术指导,有的人一毕业就改行做销售,现在已经是拿年薪的销售总监了。只有我还在安心的做一名策划。”刘勇说,未来几年他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职业发展上,最重要的是要好好的做一个职业规划。
“很多年轻人在应聘时会发现,招聘的岗位越‘高级’,对经验的年限要求也就越长。很多主管级别的经验要求是三至五年,经理级别的岗位经验要求是八至十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招聘要求?这是因为人的发展从年龄角度来说,应该与能力成正向倍增的关系。也就是说,在人们的意识中,40岁的人肯定比30岁的人经验要多,技术要好。”聂羽含提醒大学毕业生,一定要重视职业规划带来的方向性积累指导。“只有进行正确的职业积累,未来才能赢得用人单位的认可,继而才会有资格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