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是紧俏的黄金职业,同时专家也指出,职业规划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不规范给许多前来咨询的职场人士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一方面是急需职业规划指导的职场人士,一方面却是对不规范的咨询市场的“戒备心理”,这让职场人士和职业规划咨询机构同时陷入了双重尴尬的境地。因此,如何规范职业规划咨询市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案例1:
Angela在同事的极力推荐下,在沪上一职业规划咨询机构进行职业咨询,虽然对于工作、企业文化、管理等方面,Angela充满了困惑和不解之处,但是对于自身,她自认为有比较客观、理性的认识:理性、有敏锐的观察力、理解力,但缺乏交际的欲望和娴熟的交际技巧,属于比较偏静的性格。而在这家咨询机构所的咨询师通过职业性向测试告诉她,她属于社会性性格的人,善于交际,适合作跟人打交道的工作。这让Angela从此对职业咨询大惑不解,对于咨询师为她提供的职业规划也就半信半疑。
专家分析:
职业性向测评是通过外显行为及业绩来了解与把握个体素质的。它已成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科学基础,也是职业规划师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手段。
职业规划师通过人员素质测评,可以正确认识求职者的特长素质、一般素质等,结合真正合乎行业要求的职位方向;职业规划师可以根据人员素质测评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咨询、辅导,并且可以为提出相应的培训与开发的建议提供科学依据。
但是从目前我国的职业咨询业从业人员专业度上来看,目前我国的职业规划行业处于起步阶段,职业队伍良莠不齐,顶尖的职业规划师在市场上还处于稀缺状态,许多咨询机构完全靠一个电话线、几台电脑拼凑出的职业规划公司,其从业人员很多么有经过专业化学习和训练,咨询质量难以保证。更有甚者,许多咨询公司过分依赖从国外翻译过来,甚至在国外已经弃而不用的测评工具作为其整个职业咨询的重中之重,咨询时只能凭字面含义来断章取义,照搬教条,很容易产生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结果的。因此这样的职业规划很难给职场人士满意的答案和建设性的意见。
案例2:
从报纸上看过职业规划师严密和科学的分析,为客户答疑解难,让David对职业规划咨询给予厚望,于是他根据网络、报纸的介绍慕名来到沪上一家知名职业规划咨询公司寻求帮助。从这家职业规划走出来的David如释重负,两个小时的宝贵时间就在职业规划师时而云雾缭绕的海侃、时而一知半解的“捣浆糊”的“忽悠”过去,咨询后的David实际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忽然发现自己比所谓的职业规划师更了解自己的行业、职业和公司文化,反而是自己给他进行了一次土木工程行业的“普及课”。以后David总是时不时地跟想要进行职业规划咨询的同事调侃,“咨询他们还不如咨询我吧”。
专家分析:
从专业技术的层面上看,咨询本身是一门艺术,但也是门学问,除非你天生就在这方面具备一定资质,一般人均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好。而不少职业顾问机构采取“捆绑”一些企业的一般人力资源从业者来组织自己的“资深”专家顾问团,或凭丰富的阅历来给客户提供咨询。而这些专家顾问型的职业规划师由于其本身工作的局限,往往对许多行业缺乏了解,也缺乏在企业中管理经验。因此,“顾左右而言他”的咨询现象在一些职业规划咨询机构中屡见不鲜。
案例3
星期一,Sophie神采奕奕的回到公司,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洋溢脸上,同事都好奇地打探Sophie遇到什么好事了,莫非是中彩票了。Sophie在中饭时,神秘兮兮地告诉同事,她礼拜天去做职业规划了,有了自己的目标所以很开心。同事听说她以近数千元换来的咨询后,都难以置信,许多列举自己的某某亲戚进行咨询的价位证明她受骗了。这让Sophie的心情如霜打的茄子再也明朗不起来了,至今她还不明白同样程序的咨询为何差价如此之大,并再也无心咨询了。
专家分析:
职业规划这个行业正处于市场培育期,同时行业准入门槛模糊,使得许多职业咨询公司遍地开花,虽然不少公司名声在外,但实际上是以职业咨询为名,以攫取划暴利为实,一些职业顾问公司动辄就是近万的咨询费用,而结果去又常常不是很乐观,使得整个行业在外间看来面目模糊,难辨是非。如此,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在职场人士心目中的形象。甚至还出现一些公司打出了“咨询+就业”一条龙服务的旗号。一方面可以招揽顾客,另一方面多一项服务也可多赚一笔钱,可谓一举两得,殊不知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形象,给整个行业长远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规范行业发展的体系来规范职业规划咨询行业,为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长远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