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高考的前提是高考功能的保留

发布时间:2017-11-05 编辑:1018

  近日,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撰文指出:2020年,我们的高考体制改革应该能有一个本质的变化。目前这种全国统一的考试,其弊端也越来越显现。如果我们各项工作到位,各项措施能够有保障,各个部门齐抓共管,我期望2020年的时候,能够取消全国统一高考,代之以更加多样化的、更加便于人们选择的各种类型考试。”(1月12日新华网)

  如果取消高考,人才如何选拔,人才选拔的公平性如何保证?这是人们所关注的。其实,仔细阅读王旭明的文章,就会发现其所谓的取消高考只是取消统一高考,其本意是,高考的正面功能应该保持,但高考因不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所暴露的弊端,是应该改正和完善的。或者说,他认为的取消统一高考其实就是对高考形式的改进。

  这种旨在完善高考的建议当然是正确的。问题是,王旭明并未说出取消统一高考的前提是什么,只是抽象地说,高考不能轻易取消,一定要有各项配套措施跟上。虽然具体的高考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在提出目的和期待时,很难直接提供详细的建设性意见,但在讨论取消统一高考时还是应将其前提界定清晰一些,哪怕这种清晰是一种方向上的清楚。只有方向清楚,路径才可能正确。

  取消统一高考的前提是什么?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保持高考选拔的双重功能:实现阶层的流动,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当代大学生。无论高考的改革是以怎样的方式取代现有的独木桥式的考试,第一个需要保持的就是选拔的公平。任何有能力的人,或者是综合素质突出,或者是所谓的偏才,只要他们的才能的确是社会需要的,就应该有相应的机会让他们实现向上的流动。此前,北大校长推荐制之所以争议不断,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机会对于那些农村的非重点中学的孩子而言,是不公平的。

  此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书之所以会被读死,很大原因在于学生在读书时只是单纯地背诵知识,学习知识,缺少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深入,缺乏公民意识的修习与养成。而事实上,人们提高认知能力的方式既要有阅读和学习,也要有实践和行动。只有在这两个方面共同努力,学生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娴熟的运用。

  高考不能取消,但统一高考的方式可以取消,继之以一种或几种更合理的考核方式,不拘一格“选”人才。其原则是一致而且稳定的:保证选拔的公平,保证人才的流动;引导学生重视实践和行动,让学生成为具有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