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房不嫁,无房难娶,似乎正在成为社会价值观中被扭曲了的“真理”,而多少职场前景尚不明朗的年轻人,更是为此义无反顾,轰轰烈烈的加入房奴队伍中,面对高企的房贷成本,面对昂贵的生活开销,哀叹“劳役之苦”。买房贷款与职业规划,到底如何能做到协调有序,轻松自如?
房贷困局
张明和小月的购房辛酸历程远不如他们的爱情那般甜蜜,自08年大学毕业,二人来到北京开始了自己的二人世界,三年的辛忙之后,随着结婚事宜的到来,婚房的筹备自然成为二人主要的攻克目标。
但北京的房价之高,又岂是轻言想买就能买。好在有亲戚朋友相助,30万元首付终于凑足,二人经过焦急的等待,终于盼到了65万元住房按揭贷款,分25年还清,执行基准利率,月供为4500余元。
但是好事成双之后,生活的阴影便扑面而来。两人月收入近八千元,但实际可持有收入仅有6000元左右(除去税费和四金),加之节衣缩食后仍需付出的1500元左右生活支出,让小张叹言“还完房贷,日子过得紧巴巴”,而欠亲戚的20余万元资金,虽然没有人催还,却也成为小夫妻另外一块抹不去的心病。
原计划年内跳槽的张明,过了金三银四还没有动静,并非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而是一旦因离职求职引发家庭收入缩水,如何面对债台高筑?在房贷压力之下,原本理想中清晰的职业规划一时间没了实践的勇气,张明甚至用“不成功,便成仁”来调侃自己的处境,虽然有着年轻人的诙谐,但还是难免令人同情。
压力解读
在和部分青年房贷人群的沟通中了解到,由于不少同龄人购房积极,其实很多原本并没有购房能力的职场年轻人群也被动的进入了楼市,而城市房价“一月小变,一年大变”所引发的恐慌更是让大家觉得——不管砸锅卖铁,早买房都要比晚买房好!这一论调在年轻群体中颇为传唱。
但是在购房之后,很多人才恍然醒悟,不但要拼命的加班工作来保证薪金,并且不少人有降薪、失业的担忧。一旦出现职业空档期,房贷将面临直接断档的危机。如此一来,不少青年购房人群在高房贷压力之下向职业规划妥协了,本该属于年轻人的洒脱,在这些压力面前荡然无存。
目前青年人群购房主要为首套房,根据住房按揭贷款相关规定,首套房贷贷款额度最高为房屋价值的7成,目前各行执行的利率普遍为基准利率,以一套北京市管庄的10年期内的60平米二手住宅来说,如房价为1.5万元/平方米,首付金额最低为18万,如若向银行贷款72万元,以等额本息法计算,20年期月供为5496元,30年期月供约为4694元。而2010年度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29073元,虽然部分青年人群身为职场白领,有着相对丰裕的薪金,但更多的人面对如此高的房贷,重负与否一目了然。
如何规划
职场专家指出,合理的在贷款购房和职业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才是职场人士事业、家庭双丰收的关键。
第一,如果青年人群在积蓄有限的情况下,应当谨慎作出贷款买房的打算。对于大多数职场人群而言,往往30岁之前都处于职业的调整期,应当在低压之下谋求职业定位,该周期内由于职业变动几率较大,财产的累积并非处于全然稳固状态,所以此时并不适合作出贷款买房计划,如若必须购买,也尽量在总价和面积、区域上做出忍让。建议先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作为自己的重心,给自己留足跳槽、转业的自由空间,一味的担心房价泡沫激增并不可取,应当记住,职业和薪金的变迁一定会符合彼时彼日房价购买能力。
第二,在30岁之后职业大多开始成型,并且具备稳定的事业和经济基础,适时出手选择合适的房产,并且在不影响家庭日常支出的情况下谋求房贷,才是万全之计。但应当注意,一定要让自己的月供维系在家庭月收入的1/2以内,这是多数银行对于房贷借款人的还款压力认定标准,毕竟,生活不仅仅要围绕房贷转,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而随着年岁的逐渐增长,育儿费用也将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只有做到家庭资金流的绝对充足供给,才能真正井井有条、轻松自如的面对房贷。
风险防范
专家提示,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职业发展方向不清晰的人而言,如果没有把握下一步职业方向怎么走,就匆忙贷款买房,所冒的风险可能会更大,这绝非危言耸听。
要知道,如果中途还款能力受损导致无法按期还款,受影响的不单单是个人信用记录,甚至房产本身也有可能被强行执行拍卖,这样的案例并非少数。对于不少房贷客户而言,当危机发生之时才慌如锅上蚂蚁。应当清楚,在申请房贷之时,房屋本身是作为抵押物抵押给银行的,虽然房贷客户享有居住使用权,但产权归属并非在你自己手中,而只有在贷款本息还清之后,抵押才会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