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发布时间:2017-12-12 编辑:1018

  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很快就要毕业了,我不知道该如何找工作,也几乎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在2005年上半年的一天,一个胖胖的女孩前来咨询。

  她叫小燕(化名),1982年10月出生,湖北武汉人,某大学英语专业2005届本科毕业生。父亲已经去世,与母亲一起生活,家庭经济条件较差。

  谈话中发现,小燕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比如该找哪种工作,是学校、企业还是政府机关?不知道该优先考虑工作性质还是工作地区,抑或是把福利待遇放在第一位,等等。这显然是个职业定位的问题。而职业定位需要考虑求职者的职业价值观、兴趣、能力和性格等因素,甚至还要考虑家庭情况。

  小燕的父母都是工人,小时侯由于母亲在外地上班,主要由父亲抚养,因此从小与父亲关系亲密。她7岁时母亲调入父亲单位,母亲为了弥补对她的责任,对她十分溺爱。小学时活泼可爱、成绩优秀,中学时对英语颇有兴趣,中考后考入武汉地区最好的高中之一,成绩中等,常因身体较胖而压力大并发展为自卑。高考后进入某综合大学学英语,大一时被辅导员指定为副班长,半年后辞职,主要是因为学习不够好,另外因为要做家教没有足够时间从事社会工作。大二时父亲因病去世,让小燕伤感了近一年。

  对于小燕来说,她表面上是不会找工作,其实是缺乏职业规划意识。按道理,她应当早在进大学初期就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所了解,比如师兄师姐都干什么去了呀,其他学校学英语的大学生毕业后一般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呀,等等。这些是可以打听的,也是可以通过与同学们交流了解的。

  第一次咨询:觉得自己能管理十来个人

  咨询的过程就是帮来询者探索自我的过程。她开始回顾自己的经历与自己的感受。

  "在大一时,我曾经当过半年班长。"小燕向我介绍时很投入,她表明自己比较喜欢露脸,但不喜欢做太多具体的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很强,但目的性也很强;喜欢组织协调和控制局面,对班长"不给面子"耿耿于怀。

  问:从中学到现在喜欢哪些课程?

  答:我一向喜欢英语,但单词量并不大,就是因为"懒惰"吧。口语比较好,而且很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自己的口语水平。尤其喜欢欧美文学。

  问:平常都看什么杂志?

  答:平日最喜欢看时装杂志,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名牌,这一点受母亲影响,也因为这一点经济负担很重。

  问:业余时间主要如何打发?

  答:业余时间主要是上网和逛街,有时逛了一整天什么都没有买。

  问:交往的朋友圈子有多大,朋友的主要身份是什么?

  答:交往的圈子不大,与亲戚来往较少,事实上由于父母是外来人口,在武汉也没几个亲戚;与中学同学来往少,主要因为中学时长得较胖,大家都喜欢给我起绰号,我因此烦他们,懒得与同学们来往。大学同学交往的也不多,大二那年,父亲开始生病并日益严重,为了陪伴母亲和服侍父亲,就由住校改为走读,没什么机会与同学们呆在一起。虽然交往面窄也有3个好朋友,其中有一个是男同学。寒暑假没有做过兼职。

  "我希望干一份薪水较高不用天天上班的工作,不打算要孩子,能有较多机会出外旅游,手下管着十几、二十号人马,逛街时不会因为没钱而空手而归,等等。"小燕描述着自己的理想状态。

  在职业发展方向的方面,最后与她讨论后基本达成共识:英语专业毕业可以从事的工作主要有大中专教师、外贸企业或翻译公司员工、改行从事其他工作。为了帮她继续探讨自己究竟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咨询师安排她在咨询会谈后去采访3-4名相关的生涯人物:大中学英语教师、与外语使用密切相关的企业员工、所在学院分管学生就业工作的副书记,等等。

  第二次咨询:在面试中预备失败20次

  "我应该属于管理型的兴趣类型,但目前似乎没有什么进企业的优势或者说不知道如何顺利进入企业。没有企业工作经验与缺少人脉是求职中的劣势。"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小燕自己对自己进行着分析。她认为自己也能够胜任英语教师岗位,理由是自己当过中学英语实习老师。如果进不了企业就想去二类或三类的高校试试,万一不行也可以考虑进中学。

  通过生涯人物访谈:她更加倾向于去外贸企业,一者高校门槛高太难进去,中学太辛苦恐怕也没耐心当老师,二者也有经济上的考虑,毕竟父亲去世,母亲也很快要退休,生存是第一位的嘛!

  在对工作世界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咨询师企图引导小燕如何去寻求个人特质与职业特点的匹配,尤其是要根据个人的兴趣、能力、职业价值观进行职业定位,以行业为中心还是以地区为中心,抑或以薪酬为中心。关于这些问题,建议她回去与母亲谈一谈,毕竟家庭与职业的平衡也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咨询师仔细地看了小燕带来的"自荐材料"。包括封面、求职信、个人简历、附件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咨询师一一指出上述问题并进行了点评。小燕表示,回去以后会认真的做一些修改。

  在进一步的谈话中,小燕对就业信息、应对面试提问、制作求职档案的知识与经验等非常感兴趣。逐步与咨询师达成部分共识: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成功的人不断改变方法却很少改变目标,失败的人经常改变目标却很少改变方法。

  在第二次咨询即将结束的时候,咨询师特别强调求职过程中的心态管理十分重要。希望她做好失败20次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愈战愈勇"。大学毕业的求职过程是一个人迅速走向成熟了解工作步入社会的过程,"压力与烦恼是青年人想要成长与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

  第三次咨询:下决定不要太冲动

  "我该选择哪个机会呢?"一个多月后,小燕又来到了我的咨询室。她有两个工作意向:一份是某高校的英语教师,地点在云南边陲;一份是经任课老师介绍的,与武汉神龙汽车公司配套的一家汽车零部件采购公司,主要工作是接待来中国谈业务的外国客户,地点在武汉。

  如果去云南当老师,工资虽然不高但压力不太大,那儿风景秀丽,是个生活的好地方,在学校里工作有很多机会继续深造,不过离家太远怕老妈不放心;去武汉那家企业也可以,但没什么身份,服务色彩很强,觉得大学似乎白读了;听说福利待遇不错,还可以免费学二外甚至三外,但担心自己不会与外国老板们打交道,毕竟自己既不懂汽车方面的知识也不懂贸易、报关方面的知识。咨询师与案主深入探讨:烦恼的本质是什么?其实是价值观的问题。舍得舍得,舍才能得!一个人必须学会放弃才会正确合理的得到。

  咨询师建议她在心里问自己一些问题并尝试回答:最亲近的人的观点是什么?过去遇到重大决策困难一般是如何解决的?会放弃自己最看重的目标吗?即将采取的方案符合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吗?愿意为某个方案或计划作出必要的牺牲吗?此方案对彼方案的目标冲突究竟有多大?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有多少来自内心?某个计划或方案对以后的人生有多大多远的影响?

  生涯决策是痛苦的,但又是必须学会的。咨询师建议小燕不要作即时性决定,而是给自己一个决策空间,也就是延时决策。这些问题可以回去后一个一个的作答。小燕表示认可。

  根据事后的交流,小燕最终选择了武汉的那家企业。她自己的理由是:贸易企业的工作符合自己的职业兴趣与专业特长,企业的薪酬方式与自己目前的职业价值观基本符合,选择在武汉工作有利于与母亲相互照顾。

  职业规划师的反思

  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帮助小燕的过程,既有成功的方面也有失败的方面,可谓有得有失。见微知著,小燕只不过是众多的有求职择业烦恼的大学毕业生之一,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深感职业发展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职业规划意识与择业中的主体意识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求职技巧相对于个人的"就业力"而言,其实是杯水车薪!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多元的,包括学校品牌、学历层次、专业冷热、家庭背景、学校的就业市场建设与服务、就业者的个人综合素质、求职技巧、求职者的性别、长相、生源地,等等,但哪些变量是容易改变与控制的呢?学校与个人又能做什么工作呢?实践证明,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测评与咨询服务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方法。

  规划绝不是'鬼话'!正是因为时势变化太快,人们才有必要做职业规划,否则,如果象老辈人一辈子只从事一个不变的职业,自然就谈不上职业发展规划了。大学生如果从刚进大学开始就自觉的进行自我探索,了解专业与职业发展环境,认识工作世界,确定一个职业发展目标并制订一个行动方案,那么,当他们毕业就业时也许就少了许多的迷茫与困惑!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