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去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的周龙,现在一家超市精肉部提刀卖猪肉;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的研究生黄艳,鉴于目前大学生家政服务的高热度,欲投身其中。他们是真的是喜爱这些职业,还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才作出这样无奈的选择?他们的做法是更新就业观念、领军就业多元化,还是未能"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人才浪费?对此,人们的看法不一,莫衷一是。大学生到底如何迈出职业生涯第一步,最终实现理想就业?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百家名企帮你规划职业人生”栏目邀请了全国青年“彩虹工程”实施指导办公室副主任郭益民老师以及职业测评专家、北京中青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副校长孙晓伟老师作客栏目直播间,为您讲述此“大学生就业之怪现状。
两位老师好。网友朋友大家好。全国青年“彩虹工程”是共青团中央组织实施的一项旨在引导鼓励和支持广大青年通过创业实现就业的大型社会公益活动,是中国青年创业行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指导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方面成绩十分突出,首先我们请郭主任先为我们介绍一下全国青年“彩虹工程”的相关情况。有请郭主任。
郭益民: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好,网友好。今天有幸来到这里和广大的网友共同探讨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这方面的问题,我觉得非常荣幸,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大家互相沟通;互相了解,争取为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这个方面提供很好的想法。
全国青年“彩虹工程”是团中央书记处批准实施的一项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中一个很主要的内容,这项内容主要任务就是要把青年的就业、再就业,青年的创业纳入到共青团整体的工作范畴中。从共青团组织来说,这是服务于青年人,服务于党和国家政策的很主要方面。这项工作实施以来,在社会上取得了比较好的反响。
今天我们谈的是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我想就这一问题简单的谈一下“彩虹工程”在这方面的所作所为。
主持人:谢谢郭主任的详细介绍。接下来我们就直奔主题,就大学生“卖猪肉、研究生做家政”这一现象,郭主任有什么看法?
郭益民:首先我认为这很正常。大学生卖猪肉也好,从事家政工作也好,应该说都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一种有效的尝试或者适应社会、了解社会的一种方式。从其本身来说,卖猪肉也好,热衷于家政也好,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全把它当做职业之一来看待。所以这个事情前一段社会上议论纷纷,怎么看这个事情,从我本人的看法应该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新的历史阶段,在目前就业环境非常困难的前提下,作为学校组织学生走向社会的一种尝试和一种体验,其主要目的还和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包括职业规划等,似乎还不能一下子连到一起。
因此我觉得,看待这个问题,我个人的意见,就是把它当做一种社会实践。就像我们团中央、全国学联,每年都组织了大学生“三下乡”服务工作内容中的一个部分,或者说从大学生本身来说,有这个需求和愿望,希望通过这些方式,磨砺自己、锻炼自己,增长见识。我想也不尽是一种比较现实的或者比较可行的方式。
主持人:“同维大学生家政”在北京悄然走俏的大学生保姆,没想把家政作为一项职业,女研究生黄艳认为大学生家政大有潜力。关于择业选择问题,孙老师是如何评价这些大学生职业选择观念的?
孙晓伟:现在说大学生就业难,可能不是现实的“就业难”问题,岗位还是有的,前几天我们有一个统计,现在一个大学生对1.4个岗位,还是供不应求,为什么这么多大学生就不了业,或者就业这么困难,还是观念上的东西。这么多年,我们搞的都是“精英式”教育,大学生毕业,都想进一个比较高档的工作环境,进机关、进研究所,或者进大的企业。
我觉得大学生做家政也是一种很好的新兴现象。前几年时候,我们做过一项调查,尤其在北京,需要高档的有一定文化层次的家政服务人员,英国叫“高级官家”这样的人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专业背景,对于家政来说,不单纯是辅导孩子,还可以起到一个家教的作用。对老人,还有一定的辅导老人的心理学知识,或者具备一定的按摩知识、营养知识,都可以对家庭生活起到一个科学合理的辅助作用,从这个角度里说,我觉得大学生做家政也未尝不是将来大学生就业很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