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职业生涯规划缓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

发布时间:2017-09-10 编辑:1018

  在学校的一些青年教师中有这样的现象:总是行色匆匆,不愿与人交往,聊天时多是唉声叹气,抱怨连连——上课任务重,接的新课多,学生不爱学习,不知道怎么做科研,工资单,家庭负担重,有人甚至没有时间找对象谈恋爱,颈椎疼喉咙痛等等,感觉压力重重,身心疲惫,对前途感到茫然。1974年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 Berger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一词,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长期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工作,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在生理、心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身心疲惫【1】。职业倦怠在高校青年教师身上的突出表现是:工作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学方式落后,教学作风懒散,整天无意从教,厌烦工作,想另谋他职【2】]。

  对照上述概念,可以看出这些年轻教师是出现职业倦怠问题。那么,职业倦怠是不是只出现在我们学校的青年教师中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进行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从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三个方面对职业倦怠进行分析,以满足三项中的多少为标准分为严重、中度和轻微三种职业倦怠类型。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教师中近30%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近86%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高校教师已经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转变,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发生了变化。据教育部人事司统计,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为130.98万人,其中35岁以下教师为62.3万人,约占总数的47.56%。

  可以看出,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一方面承担着主要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希望;另一方面又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因此,本文试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出发,论述解决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

  一、高校青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期望值过高

  1.在科教兴国、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是高校的新生力量,也是今后的中坚力量,所以社会对他们的工作和成长给予了更多的期望和关注。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形式和方法。这些要求增加了青年教师心理和身体上的压力。

  2.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上充斥着功利思想,高校被称为最后一块净土,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自然而然的增加了对教师的期望值。但过高的期望会使青年教师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来维持社会所期待的形象,长期的自我压抑,必定会出现心理疲劳与衰竭。

  (二)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关心不够

  1.工作量大,负荷重。在很多高校,教授或资深教师主要致力于科研工作,教学任务主要由青年教师承担,一周十几、二十节的教学量是稀疏平常的事情。另外,由于网络等新技术的出现,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为了超前于学生,青年教师不得不占用休息时间去充电。

  2.资历浅,做科研难。青年教师还处于科研的探索期,由于其年龄、知识、阅历、经验的限制,大多只能靠自己摸索,很难取得较好的成绩。而科研又直接与职称的晋升和工资挂钩,这样的压力会让他们产生心理疲劳,畏难情绪,从而厌倦工作。

  3.学校人文氛围和民主化的缺失。一些高校依然官僚作风严重,领导与教师缺乏沟通,对教师的合理化建议不予采纳,各种各样细化的规章制度、成绩排名和淘汰方式等 ,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

  (三)学生的可控性降低

  1.一些学生受到社会上功利思想的影响 ,或者降低了对大学的期望,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学习热情。青年教师就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进行课堂管理,但效果却并不明显,这样就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自我否定。

  2.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个性强却心理承受能力差,与年青教师的年龄差距不大,缺少了对教师的那份尊重和敬畏,使得青年教师难以在学生中间树立威信。

  (四)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1.岗位准备不足。大多数青年高校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角色从学生到教师的极端转变会带来心理上一个较长的不适应期。此外,在就业之前没有对高校教师这个职业做充分的了解,未形成明确的角色意识和规范行为。当遇到现实困难时,往往会感到茫然无措,想要逃避。

  2.缺乏成就感。高校青年教师思维开阔,精力旺盛,易于接受挑战和新事物,成才欲望高, 成就感需要强烈。有两种情况会使青年教师职业神圣感减退,产生职业倦怠。一种是因为教育的特殊性,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到立竿见影的教育成果;另一种是由于青年教师自身知识、经验、能力的欠缺,工作遇挫,急于求成,却又出现更多的问题 ,造成恶性循环。

  3.性格原因。人们的对世态度和行为方式很大程度上由性格决定。一些青年教师有着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与自尊需要,但没有自我认知能力,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有些青年教师内向孤僻、沉郁压抑,自卑感强,不善与人交往,存在社交障碍。

  (五)家庭负担重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