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永远向自己提要求!

发布时间:2017-12-21 编辑:limeng

  给自己提要求的老师不一定最终是一位人人皆知的名师或教育家,但是这样的教师通常不会有职业倦怠,他的教学通常也不会令学校和他的学生失望。

  职业规划的制订者,首先应该是专业成长的自觉追求者。如果只是应付学校或有关部门的要求,如果没有对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职业规划再完美,其意义也是不大的。

  回顾自己从一名村小代课教师成长为一名省特级教师的经历,我以为,从本质上讲,制订职业规划以更有效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其实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困难。职业规划,只是把握教师职业担当和专业特征的前提下,永远给自己提要求。

  做村小代课教师的时候,我并没有起码的职业意识,但是从自己的上学时遇到的教师身上,朦胧地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的高尚,于是,我给自己提要求: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正式的教师。于是,我拼命地学习和复习相关知识,两年多后,我终于考上以代课教师和其他社会青年为主体一个师范班。

  师范学习结束以后,被分到偏远的乡初中分校,成为该校唯一一名晚上住宿在校的正式教师。面对分校几乎没有学生升入高中的现状,我给自己提要求:我要让更多的学生到县城去上高中,能够从偏僻的乡村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我研究教材,研究考试,研究我那时能够想到的一切可以提升学生成绩的招数。终于,我任教班级学生在统考中平均分远超乡中心校的成绩。

  成绩基本“拿得出”后,我又傻乎乎地要求自己:我要做全县最好的初中语文教师——虽然在我心中对什么是“最好”并没有清晰的理解。于是,我要求自己:研究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因为这是农村孩子的软肋;每月重点打磨一、二堂“拿得出”的课,因为这是农村初中教师自身的薄弱之处。于是,我引领学生写“每日200字”——比日记更自由而能够让所有同学真正参与的日常练笔,每天至少写200字,多写不限。于是,在县新教师培训等各种教研活动中,公开课上不时有了我的身影。终于,学生在中考中,语文平均成绩超过全县第二名的学校7分多。经学校推荐、全县在职教师投票,我被评为县十佳青年教师。

  我一直要求自己坚持做着班主任,调入城镇初中后,凭着在偏远乡村学校的勤勉和积累,班主任工作并不感到吃力。正遇上学校有不少老师不愿做班主任,我就要求自己:我能否如魏书生般做两个班的班主任?于是,经申请,我做了初三两个班的班主任,同时又因为一位语文教师外出而造成空缺,我又兼任三个班的语文。于是,我有机会反思如何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在动力和潜能。班级被评为县文明集体,任教班级成绩远在他班之上,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调入本市第一中学,除了上好课、教出成绩之外,学校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更加重视,而如我年纪相仿的不少教师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职业懈怠现象。我对自己提要求:写“每日思考”,把自己每天所读、所做、所听、所忆、所思等用文字记录下来,记录的过程本身就是反思、提升的历练。于是,第一次参加地市中学语文年度论文评比,我一下子整理出14篇,占县市选送的36篇之三分之一多,并且有1篇获得了一等奖,7篇获得了二等奖,其他均获奖。因为我的缘故,此后一年开始,有关部门规定每一位教师每年只能送一篇论文参评。然而,我仍然给自己提要求:每年都要送一篇论文参评,且一定要力争在二等奖以上。于是每年论文评比结果中都有我的名字,且多年连续获得一等奖。

  任教高中之后,对高中的课文不甚熟悉,我就对自己提要求:上每一篇课文力争写一篇文本细读。于是至今有60多篇这样的文本解读文章在《语文学习》《名作欣赏》《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核心期刊发表。

  单篇课文的解读多了,我给自己提要求:要从更高的层面上来研究阅读教学,更省时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于是,我以课题研究来驱动,“‘写为先导’的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研究”等五个省立项课题研究全面展开。《写育,高中语文教学提效的一条路径》《“写为先导”在高中语文选修课中的运用》等论文在《上海师范大学校报》等刊物发表。

  为突破我校非第一层次学生在读写能力上的瓶颈,我给自己提要求:以更小的成本,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高考中也能立于不败之地——因为这对普通家庭孩子的发展来说也是绕不开的路径。于是,我研究十多年来全国和各省市高考阅读的测试特点,对100篇高考真题使用过的散文或小说进行研读,并给每一篇文章写上2000字左右的细读文章。这样,我可以让学生通过我的细读文章更好地理解,把握方向,更重要的是,我可以精选更适合的文本进行低负高质的训练。虽然我在我的博客置顶文中申明要“做一位不看学生分数的语文教师”,但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了,考试分数的提升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我任教的非一流生源的学生,在高考中也超过了本地一流生源学校最好的实验班的总平均。

  评上省特级教师之后,有人对我说,教学成绩也出过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很多了,现在又有了“名头”,可以歇一歇了。但我还是给自己提要求:与更多的年轻教师在一起,在获得青春活力的同时,尽自己的力量作一些有益的影响。在校内,我要求自己每学期带几个徒弟,每星期听一、二堂课,作几次面对面的交流。

  主持地市特级教师协会授牌的“沈坤林(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工作室”并跨区带徒30来位骨干教师之后,我总的要求自己:一定要使工作室的成员在专业成长上有较大的进步。为此,我进一步要求我自己: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经营工作室活动,进行切实而有效的合作研修。于是,我撰写的《基于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活动课程化探索》一文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发表,人大复印全文转载。于是,我主持的课题“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课程化建构研究”被列为浙江省2015年重点规划课题。经过近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大致形成了精神导师研修课程、专业阅读研修课程、课堂智慧研修课程、学业评估研修课程、课题驱动研修课程、特色彰显研修课程、成果表达研修课程和辐射影响研修课程等课程系列。

  我要求我自己为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尽心尽力,我却并没有要求他们一定要去“拼”名师、争荣誉。但是,大家在一种和谐而奋进的修炼状态中提升了自己的综合实力,获得一些荣誉也是正常的事情:比如一位成员被评为新一批省特级教师,一位成员被评为省教坛新秀,三位成员被确立为省名师培养对象,一位成员被教育部选派赴澳门指导工作一年,四位成员被评为地市中小学名教师,八位成员先后被评为地市学科带头人,一位成员获得省优质课一等奖。

  主持工作室四年,深感工作室成员在“写”的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有意识、动力的问题,也有方法、能力的问题。在2014年年底自我总结的时候,我给自己提要求:2015年,我每月要发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作为对工作室成员的激励,也作为现身说法的支持。于是,至10月,我发表的论文达到了20篇。

  记得作家毕飞宇说过这样的话:给自己提要求的人,不一定最后是一个好的作家,但是这样的作家通常不会太让人失望。

  套用到教师身上,似乎也可以这样说:给自己提要求的老师不一定最终是一位人人皆知的名师或教育家,但是这样的教师通常不会有职业倦怠,他的教学通常也不会令学校和他的学生失望。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