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就业前景

发布时间:2017-12-15 编辑:文帼

  遥感信息工程就业前景具体是怎样的?下面为大家带来遥感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及信息工程就业前景,仅供参考借鉴!

  【1】遥感科学与技术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遥感和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卫星遥感平台、传感器技术、信息获取、遥感数据处理、多传感器数据匹配和融合、图像自动解译技术和虚拟仿真的基本技术与方法,能够在城市规划、农业、林业、水利、电力、交通、军事、地质、测绘、环境、海洋等各类遥感领域从事遥感电子设备与系统研制、应用系统和系统集成的建设与开发,以及有关空间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高级专门人才。

  A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宽知识面,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与学科前沿,有创新意识,并能独立从事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能力。

  B培养要求:该专业主要学习遥感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定位系统与遥感信息工程集成理论和方法,并能组织和实施各类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主要包括:

  掌握数学、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遥感机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信息工程及应用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了解其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最新发展动态;

  掌握相关学科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定位系统、测绘工程等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等能力。

  C 培养对象: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

  D 主干学科:遥感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地理学

  E主要课程:电磁场理论、通讯原理、电路信号与系统、微波技术、遥感原理与方法、微波遥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GPS原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基础、遥感应用模型、激光成像、雷达干涉测量、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F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习、集中实习和毕业设计,共16学分,分别在3—8学期的32周执行。

  G主要专业实践:遥感原理与方法实习、微波遥感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数字图像处理实习、数字信号处理实习、电路信号与系统实习、遥感图像解译实习。

  1、遥感机理与方法

  重点围绕反演理论与方法、遥感产品优化等开展研究工作,已形成丰富的成果和数据积累。主要标志性成果包括:

  (1)我国典型地物标准波谱数据库建设,完成3万余条数据的收集和采集;

  (2)提出了基于USM-IM(不确定性与敏感性矩阵)的信息流控制方法,实现反演过程中分阶段的定量化;并选择集合卡曼滤波,遗传算法等数学方法应用于多阶段反演。    (3)研制了机载多角度遥感成像系统(AMTIS)实验样机用于获取可见、近红外和热红外3个波段9个角度的机载多角度多光谱图像,在地表反照率、叶面积指数、组分温度的反演和农田旱情监测方面具有优势;

  (4)数据同化系统正在建设中。

  2、微波遥感

  主要开展地物微波辐射特征以及土壤水分、雪水当量、冻融过程和植被叶片含水量等参数的微波遥感反演算法研究。拟结合近几年微波遥感器的快速发展,通过发展模型和地面试验系统,促进参数反演算法的开发和提高大尺度被动微波遥感反演的可信度。主要标志性成果包括:

  (1)基于星载辐射计的土壤水分被动微波遥感估测算法改进,以及裸露随机粗糙地表辐射参数化模型的发展;

  (2)考虑多次散射的积雪参数化模型的发展;

  (3)冻土介电常数模型和开发及实验测试系统的研制;

  (4)地基4波段8通道微波辐射计试验系统的联合开发,并成功运行,取得了可靠数据。

  3、水文气象遥感

  重点研究水文气象参数的遥感反演算法,以及遥感数据在水文气象模式中的应用方法。近期拟以蒸发散为重点,结合陆面过程模式和地面试验,研究地面站点观测数据的面尺度拓展理论和方法。

  (1)首次成功应用了大孔径闪烁仪、涡度相关仪与波文比-能量平衡装置等组成的通量观测系统,结合足迹模型获取了不同分辨率的卫星像元尺度的通量实测值;

  (2)在北京市密云和大兴、河北省馆陶县建立了以大孔径闪烁仪、涡度相关仪与自动气象站为主要观测手段的遥感地面验证站;

  (3)结合多源的卫星遥感信息,建立了基于地表能量平衡方程和互补相关原理的区域水热通量的遥感估算模型。

  4、环境遥感

  面向陆地表层过程、人类生存环境监测需求,以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为主要应用目标,注重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开展遥感应用研究。主要标志性成果包括:

  (1)建立基于遥感数据和光能利用率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模型,并估算了全国NPP;

  (2)利用遥感数据计算了黄河流域地表蒸散并分析了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与气候要素间的关系;

  (3)定量分析了城市化过程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就业前景

  在城市规划、农业、林业、水利、电力、交通、军事、地质、测绘、环境、海洋等各类遥感领域从事遥感电子设备与系统研制、应用系统和系统集成的建设与开发等工作。

  【2】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一、培养目标

  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有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以及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信息产业等国民经济部门及国防部门从事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以及制造等方面工作的信息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覆盖了原电子信息类多数专业及光电信息工程及遥感信息工程等专业内容。

  二、培养要求

  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等通信技术。

  3、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4、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5、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

  电路与系统、信号与线性系统、随机信号处理、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编码理论、微型计算机原理、软件工程基础、现代控制原理、通信系统原理、信息网络基础、数据采集、数字信号与信息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信息安全技术,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计算机通信网等

  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一、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信息工程专业是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大专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据推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此类人才仍将供不应求。据调查,现阶段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对缓解当前该类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

  二、信息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工业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岗位群有如下几大类:

  1、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验等技术工作;

  2、与电子专业有关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与售后技术服务等工作。

  3、电子产品与电子元器件的采购、销售、服务和管理工作和电子产品综合测试与辅助设计等工作。

  4、通信部门技术服务与运营等工作。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