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发布时间:2017-08-30 编辑:bin

  自动化学院简介

  自动化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4个二级学科的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两个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有控制工程学科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有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个二级学科的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各学科的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工程实际需要与本学科的特长,在国家与国防的重点研究项目中,在车辆、舰船、飞行器的定向定位、姿态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变频器及直驱电机伺服驱动技术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与理论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近5年来我院各学科共承担各类任务60余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重点项目3项,北京市创新拔尖人才及创新团队项目6项,军事预研项目及型号配套任务15项,北京市教委项目20余项,北京市委优秀人才专项基金资助项目10项。科研经费达3000万元以上。多项研究成果的水平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3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国家发明二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研究成果已在航天、兵器、舰船、机器人、交通和工业自动控制等领域广泛应用,其中有12项成果用于军工型号任务,有7项成果被有关单位采用,累计合同金额达3亿元以上。出版专著4部、教材8部。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有200多篇被SCI、EI及ISTP收录。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1997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 12人,其中教授有7人(其中1人为重点大学兼职博士导师),北京市创新拔尖人才1人,副教授5人。另外,一些副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也参加了学科相关工作。

  本学科设有四个研究方向:非线性系统控制与鲁棒控制;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运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测控系统及现场总线技术。

  在非线性系统控制的研究方面,以电弧炉这样一个具有非线性、随机性、三相耦和的典型工程对象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在鲁棒容错控制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新意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发表了多篇论文。在计算机测控系统与现场总线技术方面,跟踪国际工业自动化仪表的发展,在高低压电器开关的监测系统和嵌入式系统方面, 承接多项课题,取得多项应用成果。在计算机测控系统与现场总线技术方面,跟踪国际工业自动化仪表的发展,在高低压电器开关的监测系统和嵌入式系统方面, 承接多项课题,取得多项应用成果。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

  本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现有三个研究方向:智能检测技术;自动化装置;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智能检测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以统计估计理论、控制理论、人工智能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为基础,进行智能传感器及智能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特色在于以压电效应为基础,研究机敏材料及其换能器,进行压电式传感器及其阵列的研究、应用与开发,以及智能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的应用和可靠性设计与评估;自动化装置研究方向主要以数字化技术和惯导技术为基础,特色在于数字化微惯导系统和组合导航技术在运动体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致力于基于嵌入式计算机的测控系统设计、仿真等系统的信息传输与处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研究方向主要以信息融合算法与组合导航设计理论为基础,特色在于多传感器组合系统中的信息模糊推理系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卡尔曼滤波等的信息融合、故障检测、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究与应用。近几年来,本学科共承担科研任务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军事预研项目及型号配套任务等研究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SCI、EI检索50余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5部。本学科已在智能检测技术、智能控制及其装置、数字化测试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及可靠性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研究方面取得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一些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

  本学科现设有两个研究方向: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信号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在控制理论、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以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技术为核心,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探索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具有智能特性的系统。本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学科分支。学科目前拥有类人型机器人和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信号采集与处理实验系统和多种相关的仿真软件。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基于激光雷达和视觉的目标检测识别与跟踪、机器人定位与地图创建和基于自适应信号处理的振动噪声有源控制等研究。学科的实验条件可以满足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本学科已经在智能控制和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较高水平的成果;完成国家自然基金等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SCI、EI检索40余篇。在基于自适应信号处理的振动噪声有源控制理论与应用方面达到很高的学术水平,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导航、制导与控制

  导航、制导与控制是研究陆行、航海、航空、航天各类运动体的位置、方向、轨迹、姿态的检测、控制与决策,是民用运输系统和国防武器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本学科面向运动体的组合导航、智能控制和网络控制,以惯性技术、信息融合技术与惯性基组合导航设计理论为基础,致力于自主式惯性基组合导航系统设计,多尺度多速率信息的传输与处理,智能执行器在运动体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本学科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工程需要与我校本学科的特长,在新原理惯性器件、高动态惯性基组合系统研究方面形成了特色,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先进水平。相关技术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奖、中关村科技园科技创新奖等科技奖励。近年来,本学科获发明专利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4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防973项目、国防预研项目及型号配套任务、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项目、北京市委优秀人才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和重大横向科研项目等。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