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介绍

发布时间:2017-11-25 编辑: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隶属林学二级学科,为适应国家林业生态建设、动植物资源保护及产业发展的需要,我校整合相关教研室师资力量,并引进国内外富有创新能力的高学历人才,充实了本学科队伍,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中青年为主、学缘构成多样、学科方向完整、发展潜力强劲的学科队伍。本学科现有1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博士导师3人,硕士导师5人。本学科拥有动物生物学实验室、细胞和免疫学实验室、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室、动植物标本馆、植物资源利用实验室、森林资源与食品研究所,配备有观测、定位、显微摄影、营养成分分析、生理与免疫、成分提取和加工等外业和室内研究仪器设备等。本学科的鲜明特色在于围绕国家林业生态建设突出本学科的综合优势,服务于我国动植物资源保护及其合理利用领域。

  学科方向设置:

  (1) 野生动物生态与保护:以珍稀濒危动物生态生物学研究为主线;以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有益物种的功能作用与保护途径研究、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动物多样性的功能和结构与绿色产业的关系研究为两翼,主辅分明,相辅相成。

  (2) 野生植物资源及保护:着重于森林植物系统分类与进化研究以及森林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关系研究,从森林植物的微观和宏观层面剖析其个体、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探索野生植物资源及其保护途径。

  (3) 动物繁殖与疾病:关注我国野生动物繁殖和疾病领域的重大问题,以基础和应用生物学研究为重点,注重该领域的科研积累,服务于我国野生动物繁殖和疾病的实际需要。

  (4) 生物资源加工利用:围绕我国生态经济林发展及林业生物产业建设开展工作,以大宗生态经济林产品综合深加工为突破口,以珍贵林源天然产物和森林可食资源开发为侧重点,研发益于人类健康的森林生物资源产品。

  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8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及10余项应用型横向课题;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2篇,在SCI、EI刊物上发表论文21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申请专利近20项。

  研究生培养

  本学科招收野生动植物生态管理及保护生物学;野生动植物引种、培育;野生动物繁殖与疾病;动植物系统发育和遗传多样性;生物资源利用等研究领域的硕博士研究生。截至2005年,本学科毕业博士5名,毕业硕士13名,在读博士16名,在读硕士43名。

  主要承担的课程

  普通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免疫学、动物学基础、动物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动物比较生理学、动物生理生态学、野生动物概论、野生动物生态与管理、动植物保护生物学、植物形态与系统学、进化生物学、植物生殖生态学、树木学、森林生物识别与鉴赏、生物资源学、生物资源加工利用进展专题、保鲜原理与技术、农产品加工利用进展、高新技术在生物资源加工中的应用等。

  主任:胡德夫 教授

  副主任:谢响明 副教授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