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学术学位2016考研调剂信息

发布时间:2017-04-06 编辑:张莉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学术学位已经公布了2016年考研调剂信息,请相关考生尽快做好考研调剂工作,小编搜集的详细内容如下:

  北京师范大学019化学学院学术学位类调剂方案

  070300化学

  一、基本条件:

  调剂考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符合调入专业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

  2、第一志愿报考专业与调入专业相同或相近,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应相同;

  3、第一志愿报考单位是高水平高校,报考学科专业综合实力应不低于我校,本科就读学校也为高水平高校;

  4、初试成绩须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A类线,并同时达到我校相关专业的复试基本分数线。

  二、调剂申请程序

  符合学校公布的复试分数线的调剂考生需登录我校调剂系统,

  https://zs.graduate.bnu.edu.cn/core/ucontent/page/ss_tjfs

  准确填写基本信息,打印《调剂复试申请表》,同时在3月17日前递交可以证明其在校期间的科研、学习、活动等能力的个人简历材料到heyong@bnu.edu.cn,

  邮件主题和附件材料请务必使用“毕业院校+姓名+拟调剂专业”。

  经过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初筛之后,调剂生参加复试的名单将在化学学院官网上公布,请各位考生及时关注相关信息。

  https://www.chem.bnu.edu.cn/zsjy/yjszs/index.html

  三、复试办法

  复试总分300分。

  初试成绩不计入总成绩,总成绩为复试总成绩。

  四、录取办法

  第一志愿考生优先录取,调剂考生根据总成绩分专业单独排序,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经调剂复试,学院拟录取的考生,还须提交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审批,通过的才能被学校拟录取。

  五、其他

  被学校拟录取的调剂生(既包括第一志愿报考外校调剂考生,也包括本校内部调剂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一般在4月初)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完成申请调剂、确认复试、确认录取等调剂手续。未通过该系统调剂录取的考生一律无效。

  以下专业不接收调剂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前身化学系(1922年建立)是我国高等院校最早建立的化学系之一,可追溯到1912年成立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1952年,我国大规模进行院系调整时,辅仁大学化学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2005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撤系建院,并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具有辉煌的历史,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学者,许多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先后在此学习或任教。例如:俞同奎教授(中国化学教育的开拓者;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1902年作为首届学生考入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北京师范大学前身;1920年,任北京工业专门学校——北京工业大学前身——校长;1922年,与陈世璋等发起成立中华化学工业会——中国化工学会前身;创办了《中华化学工业会会志》,并任总编缉)。陈裕光教授(中国化学会创始人之一,第1届至第4届会长,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理化系主任、教务长、评议会主席、代理校长,后任金陵大学校长)。吴承洛教授(中国化学会创始人之一,第1届至第4届书记,曾6次担任会长、理事长,并历任总干事、秘书长达10多年之久,创办了《化学》、《化学工程》和《化学通讯》等学术刊物。丁绪贤教授(1919年后任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袁翰青院士、邢其毅院士、蒋丽金院士、鲁宝重教授、胡志彬教授、陈光旭教授(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创始人之一、中国化学会主办的杂志《化学教育》创刊人之一,并担任第一任主编)、杨葆昌教授、严梅和教授、李东英院士(曾任中国稀土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两会的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系两学会的创办人之一)、董绍俊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刘若庄院士、刘伯里院士和刘知新教授等。2013年化学学院院长方维海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经过几代学者和师生员工们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化学学院已形成一个学科分布合理、富有特色的教学和科研体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已成为综合实力雄厚、在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化学教育和研究机构,是我国培养高水平化学教育和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

  化学学院现有教职工118名,其中教授48名(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38名(其中12位是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刘若庄教授,方维海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刘伯里教授),973项目首席专家1名,长江学者2名,长江讲座教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其中杰青B 1人),国家青年千人入选者2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新世纪优秀人才共6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会委员共3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人,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3人。

  化学学院现设有无机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理论和物理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化学教育研究所等7个所,和材料化学系、化学生物学系、药物化学系等3个系,以及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师宏药物研究中心等教学与研发机构。

  化学学院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1年),是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3年);无机化学(1986年)、分析化学(2007年)、有机化学(1981年)、物理化学(1981年)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2008年)等化学学科的全部5个二级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无机化学(1981年)、分析化学(1984年)、有机化学(1981年)、物理化学(1981年)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1990年)等化学学科的全部5个二级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点;药物化学为硕士学位授予权点(2005年自设)和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为博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自设);此外,化学学科教学论也可以授予硕士学位(1981年)和博士学位(1998年)。物理化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是北京市重点学科。

  学院目前拥有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理论及计算光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学院拥有量子化学生物学和能量转换与储存材料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14年邵久书教授牵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是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化学会、亚洲辐射固化协会和中国化学会杂志《化学教育》的主办单位之一。

  化学学院的科研成果丰硕。每年都有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院教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正在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50余项,平均每年到位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化学学院科研成果丰硕,每年都有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院教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学院一直把本科生教学工作摆在学院发展的中心地位,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批优秀的、得到广泛推广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成果。近5年来,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重点项目1项、国家级一般项目3项、北京市教改项目4项。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主持国家级精品课3门和国家级双语示范课1门,主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主持北京市精品课5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位、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位。编写本科生教材30余部,其中面向21世纪教材4部、“十五”规划教材3部、“十一五”规划教材6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一批)2部、国家级精品教材1套和北京市精品教材6部以及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项目7项。

  化学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50人、硕士研究生80余人,博士研究生40余人(包括留学生)和博士后2-4人。此外还承担夜大高起本和专升本以及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等人才培养任务。2007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免费教育师范生。2010年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已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近三年来,在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除免费教育师范生需直接就业外,每年得到全额奖学金资助出国深造的学生比例高达20%,免试、或考取国内硕士或直博研究生的比例达50%,其余多数到政府部门、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中学等单位就业,就业率100%。研究生就业率为98%。化学学院毕业的学生中不仅有一大批优秀的中学化学教师,而且也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化学院士,长江学者和杰青,如中科院北京化学研究所所长张德清研究员和中科院理化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张丽萍研究员。化学学院已成为我国培养高水平化学教育和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毕业学生受到社会的热烈欢迎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同。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