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原北京中医学院中药系)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创建的中药高等教育院系之一,并于1985年成立了中药研究所,实行院所合一的管理体制。学院目前设有4个学术机构、12个教学机构、9个科研平台、7个科研中心以及学院综合办公室。
人才培养:学院现已形成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的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1981年被批准为中药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1998年获准设立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药学院在中药学和药学两个一级学科下设的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中药资源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临床中药学、民族药学和中药学(专业学位)12个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自授权招生以来,各学科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培养了大批不同方向的研究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药专业领域的人才。学院还与国外10余所大学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科研合作。
学科建设:中药学院是国家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也是全国最早设立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并在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至今已接受30余名博士进站进行科学研究。中药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与国家“985”优势学科平台建设项目的学科。目前,学院有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中医药信息学及航天中医药学等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师资队伍:中药学院已形成了以知名教授学者为核心、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学历结构和学缘构成均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3名,其中教授40名、副教授42名;学院的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标兵均执教于教学第一线。中药学学科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9名(兼职导师17 名),硕士生导师112名(兼职导师18名);学院还拥有国家级“中药学”教学团队、北京市级中药分析优秀教学团队、中药制药学优秀教学团队和中药药理学教学团队。
基地建设:中药学院目前拥有仪器设备总值达3千多万元、实验室面积近万平方米(2016年搬迁至新校区后,将达到2万多平方米),还建有拥有 8000余种动植物标本和中成药样品的中药标本馆和能够满足中药及其他教学与科研相关领域的需要、达到GMP标准的中药制剂中试实验室。学院一直致力于教学研究基地建设,现有教育部“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信息工程”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经典名方有效物质发现”重点研究室和北京市“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中药品质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民族药品质评价中心”、“中药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研究平台。
科学研究:中药学院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攻关”、“支撑”、“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及行业专项等研究项目。仅近五年,学院主持的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横向课题达300余项,科研经费共计1.2多亿;发表核心论文千余篇,其中SCI(EI)400余篇;获专利授权 2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学会类科学进步奖30余项。
录取情况:中药学院研究生每年招收硕士生200名左右,其中推免生30余名,招收博士生30名左右。
就业与升学:中药学院近五年毕业硕士研究生共685人,每年毕业季一次就业率均高于99%;且在应届毕业生阶段实现100%就业。毕业去向主要为升学和就业。其中,累计升学65人,升学率达9.5%;主要就业单位集中在大中型医药企业、医药相关事业单位及教育、科研类机构。
中药学院已成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特色与优势明显,在国内外有显著影响的学院。传承篮是我创新、厚德载药,将中药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中药学家、中药学大家的摇院莘莘学子与老师们的共同奋斗之梦。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东路望京中环南路6号
邮编:100102
电话:学院办公室010-84738608学生办公室010-84738330
邮箱:zyxyyanjiushe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