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科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发布

发布时间:2017-07-11 编辑:张莉

  考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同学们注意啦!继去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经历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不再招收学术性硕士,只招收专业性硕士,学术性硕士全部只接受推免生的大变革之后,今年6月份,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再度大变。比如考试内容增加了中外新闻史,参考书也大变等,小编搜集的详情如下:

  一、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大纲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2017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334)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必考的专业基础科目之一。旨在检验考生新闻传播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察学科范围

  1.必考范围:新闻采访、新闻报道写作

  2.选考范围:新闻评论、电视实务、网络传播、广告实务

  (备注:选考的四个部分中由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择相应的部分)

  三、考试形式与答题时间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四、内容比例与试卷结构

  (一)必答部分包括下列内容(占总卷面分数的60%)

  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60%

  (二)选答部分包括下列内容(占总卷面分数的40%)

  在新闻评论、电视实务、网络传播、广告实务4部分内容中,选其中1部分答题,占总卷面分数的40%

  (三)题型

  简答题 写作题 分析论述 操作

  (四)参考书目

  1、必答部分:

  孙发友:《新闻报道写作通论》(第二版).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何志武:《《新闻采访》(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2、选答部分

  (1)新闻评论方向: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2版.

  (2)广播电视专业方向:石长顺:《电视专题与专栏:当代电视实务教程(修订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郭小平:《视听新媒体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

  (3)网络传播方向:网络传播导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主编:钟瑛;副主编:罗昕、张军辉、范梦娟

  (4)广告实务方向:余明阳、陈先红.《广告策划创意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陈先红著《现代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一、新闻采访

  第一章 采访与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的涵义及其特点

  第三章 采访与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的类型和特点;把握新闻报道的度;新闻采访的时机。

  第四章 记者与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的地位和作用;采访对象的特点;采访对象的选择。

  第五章 记者的交往圈与采访路线

  用脚采访的重要意义;建立采访基地的特殊价值。

  第六章 新闻发现(一)

  新闻发现的价值;新闻发现的含义;新闻发现的本质。

  第七章 新闻发现(二)

  新闻发现力的培养和训练;发现新闻的途径。

  第八章 采访准备

  采访准备的作用;采访准备的内容;报道方案的策划和拟订

  第九章 现场访问

  访问的价值;访问的选择;问题的设计。

  第十一章 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的功能;现场观察的目标。

  第十二章 体验式采访

  显性的体验式采访之方法;隐性采访的涵义及作用;关于隐性采访的争议。

  第十三章 电话采访与网上采访

  新媒体技术带来的采访方式变化、对传统的采访观念提出的挑战。

  第十四章 采访方法

  上下结合的方法及点面结合的方法

  第十五章 采访的核实

  新闻失实的表现;新闻失实的原因、对策。

  二、新闻报道写作

  (一)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原理

  1.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2.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几个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3.新闻报道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信息;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4.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二)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程式

  1.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2.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的意义、特点和不足;新闻报道其他结构的特点。

  3.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简讯的特点;动态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综合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述评性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现场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人物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其他一些新闻种类的各自特点和写作要求;美国客观报道和精确报道产生的原因。

  (三)新闻报道写作技法

  1.发现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表现诸方面;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记者选择新闻的两个标准;两个标准之间的关系。

  2.新闻主题:新闻报道主题的特征;新闻报道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写出感觉来:“感觉”在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记者的感觉与受众的感觉;“六S”报道的特征。

  4.要“讲故事”:新闻报道从现场写起有的好处;“讲故事”是向受众提供信息的最好方式;“华尔街日报式”的小技法。

  (四)新闻报道形态演变

  1.当代新闻报道形式发展变化:“新华体”的特点及变化;当代报道形态变化及动因。

  2.传播科技与新闻文体的关系:传播科技发展对新闻文体的影响;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对新闻文体的影响。

  三、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面临的形势

  网络媒体的特征及挑战,中国入世对新闻评论的影响、认识及对策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特征

  评论份量、评论时效、评论论题、评论指向、评论监督、评论形式、评论队伍

  (三)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性质和作用。

  (四)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五)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概念、选题的价值、选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标准

  (六)新闻评论的立意

  立意的要求、立意的过程

  (七)新闻评论的论证

  论证中存在的问题、事实论证的作用、理论论证的作用、立论和驳论

  (八)新闻评论的素质要求

  新闻人的特质、新闻评论者素质要求

  (九) 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评点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

  四、电视实务

  (一)叙述型电视专题(专题片)

  专题片的类型:新闻性专题片、社教性专题片、散文性专题片;专题片的叙事:叙述者、叙述视角、叙事结构;专题片的写作:专题片写作过程、特性及风格。

  (二)纪实型电视专题(纪录片)

  纪录片的本质与创作模式: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访问式;反射式;纪录片的摄制技巧: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拍摄、结构;纪录片的发展走向:纪录片选题与创作的多元化、纪录片经营的市场化。

  (三)调查型电视专题(调查报道)

  电视调查报道的界定与发展;电视调查报道的分类:调查内容分类、调查目的分类、调查模式分类;电视调查报道的方式:调查方式、结构方式、调查技巧。

  (四)新闻型电视栏目创作

  电视新闻栏目化的意义与形态;集纳型新闻栏目的编排及其个性化;杂志型新闻栏目:事件组合式、栏目组合式;专题型新闻栏目:题材的选择、叙事的技巧。

  (五)社教型电视栏目创作

  公共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社政类节目创作、经济类节目创作、文化类节目创作、科技类节目创作;对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年龄层次的栏目分析、性别层次的栏目分析、职业层次的栏目分析;服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生活服务栏目的发展、生活服务栏目的制作。

  (六)娱乐型电视栏目创作

  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类型:基本样式、节目特征;电视娱乐节目的消费语境:消费文化的滥觞;电视娱乐节目的“热潮”;娱乐节目的接受心理;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批评;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市场化细分、规则化控制、个性化经营

  (七)谈话型电视栏目创作

  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背景与历程;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类型:节目内容分类、结构形式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创作要素:话题、谈话人、谈话方式;电视谈话节目的拓展空间:交流特质、时空跨越与改进策略。

  (八)常规型电视栏目编排

  编排的基本原则:基本要素、时段划分与基本原则;编排的竞争策略:栏目编排的策略、节目编排的策略、成功编排的经验。

  (九)视听新媒体传播概览

  视听新媒体概述:媒介融合下的视听传播变革、视听新媒体的界定及其主要形态、视听新媒体的特征;IPTV:IPTV的界定与基本特征、我国IPTV的主要运营模式及特征;手机电视:手机电视的界定、手机电视的内容生产(主体、内容特征与影响因素); 公交移动电视:移动电视的界定及其传播特征、移动电视的受众特征及传播的优劣势;

  (十)视听新媒体的变革前沿:新形态、新业态及其规制

  视听新媒体的新形态:互联网电视(OTT TV)与社交电视;“大数据”与电视收视调查、内容生产模式创新;电视报道中的数据新闻:可视化、“众包新闻”; 新媒体电视剧:电视剧的互动思维与电视剧产业规则、新媒体电视剧的视听语言与互文性;“三网融合”与视听新媒体规制:视听新媒体规制的必要性、“三网融合”下视听新媒体的法律与行政规制、大数据、隐私与视听新媒体的伦理困境。

  五、网络传播

  (一)互联网发展历史与趋势

  1、国内、外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主要阶段、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等

  2、网络发展趋势与前沿:前沿技术应用及影响等

  (二)网络传播方式及影响

  1.网络传播的主要方式:具体方式及其传播特点等

  2. 网络传播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网络政务、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等

  (三)主要网站类型及特征

  1.商业门户网站:竞争状况、主要问题等

  2.新闻网站:发展现状、主要问题等

  3.视频网站:发展状况、管理困境等

  (四)网站的商业运营及其技巧

  1.网站运营的内容及其方式 :运营方式、盈利模式等

  2.网站运营存在的问题:具体问题及原因等

  3. 改善网站运营的途径 :具体对策及措施等

  (五)网络新闻评价及管理

  1. 网络新闻及其类型:定义、特点、具体分类等

  2. 网络新闻的评价:评价标准

  3. 网络新闻的管理:管理方式及主要问题

  (六)网络舆论及其传播规律

  1.网络舆论传播的形态:具体形态及其特征

  2.网络舆论传播的渠道:具体渠道及功能特点等

  3.网络舆论传播的规律:基本规律与主要特征等

  (七)网民及其活跃群体

  1.网民的基本状况及其特征 :基本结构及其特征等

  2.网民中的活跃群体 :活跃分子与意见领袖的类型、特征等

  (八)网络管理及其中国特色

  1、我国网络管理现状:发展现状、具体问题等

  2、网络管理模式及其特征:主要模式、基本特征等

  六、广告实务

  (一)广告与公共关系策划报告

  广告与品牌策划报告的主要构成,主要包括市场分析、广告策略、广告计划、效果评估等。

  (二)广告市场调查的内容、范围和方法

  (三)产品认识、分析与定位

  (四)广告与公共关系战略设计和广告预算

  (五)广告与公共关系媒体特性和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优化组合、选择方法及原则

  (六)广告表现策略、推进策略、实施策略

  (七)广告创意的基本理论、思维方法和创造技法,创意者的素质开发

  (八)广告文案创意的基本要求,主题创意的方法,结构创意、语言创意的基本形式、方法及技巧

  (九)平面广告创意概述、报纸广告创意、杂志广告创意

  (十)全书的策划案例赏析和创意链接

  335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入学考试“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考试大纲

  (代码:335)

  一、考查目标

  “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测试考生的文化常识、科学知识、语言文字知识、逻辑知识和写作等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等设备。

  3、题型结构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知识测试与能力测试相结合的测试方法。题型分选择题、改错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形式,所占分值大约分别为:选择题10分、改错题20分、简答题50分、论述题30分、写作题40分。

  三、考查要点及比重

  1.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等领域知识,以大学本科毕业生应知应会的知识为主。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所占比重:约15%)。

  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历史学的特点、功能及学科体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学;社会学的创立与形成、西方社会学理论、全球性社会问题、转型性社会问题;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当代中国政治学、依法治国;法学的性质与功能、法学的发展历史。

  (2)管理科学基础知识 (所占比重:约8%)。

  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思想及其发展、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管理的基本方法、管理信息等。

  (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所占比重:约12%)。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功能与作用、科教兴国战略;古代世界科技强国发展简史、近代世界科技强国发展简史、现代世界科技强国发展简史;系统科学、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与信息论、复杂性理论;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纳米技术及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干细胞技术与疾病治疗、新能源技术。

  (3)中国古文化常识 (所占比重:约10%)

  中华文化的形成与特点;天文与地理;官制与科举;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姓名与称谓;藏书与版本知识;古代图书分类、经史子集概说;古代科技成就。

  2.汉语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包括文字规范、修辞、语法、古汉语等知识。

  (所占比重:约20%)

  (1)文字规范:汉字常识及使用规范;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及语音规范;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2)修辞:词语锤炼;词语活用;炼句;常见句式及其修辞效果;常见修辞格及其综合运用。

  (3)语法:词的构成;词及词形、词音与词义;异形词、同音词、多音词、异读词;同义词与反义词、单义词与多义词;句子成分;短语;单句与复句。

  (4)古汉语:通假字与古今字;词的本义与引伸义、古义与今义;实词与虚词;古汉语常见句式;古汉语标点;古汉语今译。

  3.逻辑基础知识。 (所占比重:约10%)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种类、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的限制、概括与划分、运用概念时的常见错误;判断的主要类型及常见应用错误;推理的种类及常见运用错误;论证的种类及运用错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4.写作能力考查。(所占比重:约25%)

  就特定的话题或现象撰写一篇短文章。要求观点明确、举例适当、论述较充分、文字通顺、结构完整、逻辑正确、文体恰当、用词得体、书写整洁。

  四、参考书目

  (1)吴鹏森、房列曙主编.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第二版,第一、二、三、六、七、八、九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赵春红编著.现代科技发展概论(第一、二、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六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3)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第一、二、三、四、五、十六章).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4)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出版专业基础(初级,2011年版,第五、六、七、八、九章).武汉:崇文书局,2011年。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