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17-09-09 编辑:少冰

  2017考研快要到来了,各地考生也在积极复习备考。因此,各地的考研大纲也开始出台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研大纲相关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教育综合)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60分

  中国教育史约30分

  外国教育史约30分

  教育心理学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三、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六、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七、课程

  (一)课程概述

  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

  (三)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八、教学(上)

  (一)教学概述

  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性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传授/接受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3、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三)教学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九、教学(下)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涵义和要求。

  (五)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

  (六)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的种类。

  2、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3、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4、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十、德育

  (一)德育概述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二)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三)德育原则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四)德育途径与方法

  1、德育途径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等途径。

  2、德育方法

  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等方法的涵义和要求。

  十一、班主任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二)班集体的培养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与学生群体;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集体的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十二、教师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

  1、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2、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的劳动。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4、教师职业的角色扮演

  教师的“角色丛”;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

  (二)教师的素养

  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门的教育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的紧迫性;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十三、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学校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

  (二)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

  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三)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

  (四)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学校管理法治化;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管理校本化;学校管理信息化。

  主要参考书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中国教育史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掌握学习教育历史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教育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启示。

  4、通过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二、考查范围

  一、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六艺”。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

  私人讲学兴起;诸子百家的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

  2、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教育与社会发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教育与人的发展;“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标;以“六艺”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论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3、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4、荀况的教育思想

  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培养“大儒”为教育目标;以“六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论教师。

  5、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教育目标;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6、法家的教育思想

  “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7、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尊德性”与“道问学”、学问思辨行;《学记》:学制与学年、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教师。

  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

  2、封建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经学教育;太学;鸿都门学;郡国学。

  3、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

  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

  西晋的中央官学;南朝宋的中央官学;北魏的中央官学。

  2、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完备;学校教学和管理制度严格;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3、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

  5、韩愈的教育思想

  道统说与师道观;“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论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演变;学校沦为科举附庸;宋代“兴文教”政策;“苏湖教法”;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

  2、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

  3、私塾与蒙学教材

  私塾的发展、种类和教育特点;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4、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的作用、目的;论“大学”与“小学”;“朱子读书法”。

  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

  六、早期启蒙教育思想

  1、倡导新的教育主张

  “公其非是于学校”与学校的作用;“日生日成”的人性与教育;义利合一的教育价值观。

  2、颜元的学校改革思想

  颜元与漳南书院;“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六斋”与“实学”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

  七、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1、教会学校的举办和西方教育理念的引入

  英华书院与马礼逊学校;教会学校的发展;“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与“中华教育会”;教会学校的课程。

  2、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洋务学堂的兴办、类别与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幼童留美与派遣留欧。

  3、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八、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1、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2、“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创办京师大学堂;书院改办学堂;改革科举制度。

  3、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的教育理想。

  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

  5、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6、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留日高潮与“庚款兴学”。

  九、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壬子癸丑学制”。

  2、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3、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

  新文化运动抨击传统教育促进教育观念变革;平民教育运动;工读主义教育运动;职业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4、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现代西方教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

  5、1922年“新学制”

  “新学制”的产生过程;“新学制”的标准和体系;“新学制”的特点;“新学制”的课程标准;“新学制”评价。

  6.收回教育权运动

  教会教育的扩张与变革;收回教育权运动。

  十、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2、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

  3、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

  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实行毕业会考。

  4、学校教育的发展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

  十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

  1、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端

  工农教育;湖南自修大学;上海大学;农民运动讲习所;李大钊的教育思想;恽代英的教育思想。

  2、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3、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

  干部在职培训;干部学校教育;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4、革命根据地的群众教育和学校教育

  群众教育;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

  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依靠群众办教育。

  十二、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1、杨贤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论教育的本质;“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试验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

  5、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生活教育”思想体系。

  6、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

  主要参考书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外国教育史

  一、考查目标

  1、掌握外国教育思想和制度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重要的教育思想家、重要的教育制度和重大的教育事件,理解教育历史发展的线索。

  2、了解外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认真阅读和理解国外名著。

  3、能运用历史方法和知识分析教育现象。

  4、通过外国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

  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二、考查范围

  一、古希腊教育

  (一)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二)古典时代的教育

  1、“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观念。

  2、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方法”。

  3、柏拉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学园;学习即回忆;《理想国》。

  4、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动与思想:吕克昂;灵魂论;自由教育。

  二、古罗马教育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三)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三、西欧中世纪教育

  (一)基督教教育

  1、基督教教育的机构与内容

  2、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二)世俗教育

  1、宫廷学校

  2、骑士教育

  3、城市学校与行会学校

  4、中世纪大学

  (三)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

  1、主要教育机构

  2、历史影响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一)人文主义教育家

  1、弗吉里奥;2、维多里诺;3、伊拉斯谟;4、莫尔;5、蒙田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

  五、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新教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马丁·路德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2、加尔文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二)天主教教育

  1、耶稣会学校

  六、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

  (一)英国教育的发展

  公学;贝尔-兰开斯特制;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巴尔福教育法》;《哈多报告》;《1944年教育法》;《1988年教育改革法》。

  (二)法国教育的发展

  启蒙运动时期国民教育设想;《帝国大学令》与大学区制;《费里教育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1959年《教育改革法》。

  (三)德国教育的发展

  国民教育的兴起;巴西多与泛爱学校;实科中学;柏林大学与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四)俄国及苏联教育的发展

  彼得一世教育改革;《国民学校章程》;苏联建国初期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2)《统一劳动学校规程》;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

  (五)美国教育的发展

  殖民地普及义务教育;贺拉斯•曼与公立学校运动;《莫雷尔法案》;六三三学制;初级学院运动;《国防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法》;生计教育;恢复基础运动;《国家在危机中》。

  (六)日本教育的发展

  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20世纪70-80年代的教育改革。

  七、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普及教育、泛智学校、统一学制及其管理实施;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二)洛克的教育思想

  白板说;绅士教育。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

  (四)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心理学化;论要素教育;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五)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六)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幼儿园;恩物;作业。

  (七)斯宾塞论教育

  生活准备说;知识价值论;科学教育论;课程论

  (八)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九)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新教育运动历程;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进步教育运动历程;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

  (十)杜威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本质与目的;论课程与教材;论思维与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十一)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终身教育思潮;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十二)苏联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凯洛夫教育学体系;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主要参考书目:

  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教育心理学

  一、考查目标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启示。

  2、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二、考查范围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心理发展的内涵;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三)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四)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

  (五)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

  三、学习及其理论

  (一)学习的内涵与分类

  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生学习的特点。

  (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三)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四)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五)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四、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实质及作用

  学习动机的内涵、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作用。

  2、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期望一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五、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及知识获得的机制

  知识含义及其类型;知识获得的机制:陈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

  (二)知识的理解

  知识理解的类型;知识理解的过程;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三)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知识的整合:记忆及其种类;遗忘的特点与原因;促进知识整合的措施;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知识应用的形式;知识迁移的种类与理论;促进知识应用与迁移的措施。

  六、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及其作用

  技能及其特点;技能的类型;技能的作用。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

  (三)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七、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一)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

  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的结构。

  (二)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

  (三)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元认知及其作用;元认知策略。

  (四)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八、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一)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

  传统智力理论:二因素理论,群因素论,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智力结构理论;加登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问题解决的内涵;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三)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

  (四)创造性及其培养

  创造性的内涵;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九、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一)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与特点;品德发展的实质。

  (二)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

  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遵从、认同、内化。

  (三)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培养

  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四)品德不良的矫正

  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品德不良的纠正与教育。

  十、心理健康及其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的实质、标准;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专题训练;咨询与辅导;学科渗透。

  主要参考书: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2、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说明:本《大纲》由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其中教育学原理部分由华中师范大学涂艳国等教授编写,教育心理学部分由西南大学张大均、郭成教授编写,中国教育史部分由华东师范大学杜成宪教授编写,外国教育史部分由北京师范大学张斌贤教授和王晨副教授编写】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