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东北首家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985工程院校独立学院。
学院以工科为主体、以建筑类专业为特色、以外语强化为优势,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位于东北海滨城市大连,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师资力量雄厚,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性、研究型、复合型人才。
历史发展
2003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大连理工大学与大连松源企业集团(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合作创办的新型普通本科院校——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东北首家985院校的独立学院正式诞生。
2007年,经教育部和中国独立学院推荐,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担任中国独立学院教学研究会执行主任委员。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学院充分发挥大连理工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设置专业,截止至2013年设有计算机工程学院、电子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和视觉艺术与传媒学院共六个二级学院和工程实践中心及基础教学部,体育部,24个专业,50个专业方向。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本科生近7700人。
毕业颁发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城市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将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规定对符合学士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师资力量
学院隶属于大连理工大学,由大连理工大学全面负责城市学院的教学和管理。[3] 学院依托大连理工大学雄厚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487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179人)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及管理经验,采用新机制组建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学院教师队伍,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注重优良学风建设,采用“宽基础+精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学生,服务社会,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教学建设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治学态度严谨,办学特色鲜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理念,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努力实现“建设一流环境,实施一流教育,创办一流学院,培养一流人才”的办学目标,打造社会知名的品牌专业,力争把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新型独立学院。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注重优良学风建设,严格教学质量管理,面向学生,服务社会,不断开创人才培养和办学的新局面。
教学目标
学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院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品德、健康的体魄、开阔的视野、扎实的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实用的专业技术以及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管理和发展自我、与人共事相处、与人沟通、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在未来的竞争力,成为服务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应用型、研究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
学院将基础课的总课时增加到1472学时(理工类)1296学时(管理类),在全院基础课中增加了经济学(上:微观经济学,下:宏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和汉语写作基础三门课,经济学和应用统计选用国外最优秀的原版教材。公共英语课安排728学时,是同类高校的3倍。高等数学课程保持了原来的学时,并且安排外语类学生也要学习应用统计和线性代数。
学院大幅度增加英语课学时,课内学时数多达728学时,是一般院校的三倍。公共英语教学除安排基础英语课外,还增加了英语会话课、听说课、阅读课和写作课。并采用小班授课方式,以听说为主,扩大师生交流。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陆续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师双语授课,保证4年英语不断线。此外,学院还设有外语广播电台、英语俱乐部、英语角、英语论坛,并经常举办英语演讲比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与氛围。软件工程(日语强化)班则强化日语教学。
学院还安排有法律、文学、历史、哲学、经济、管理、艺术、自然科学、信息技术、社会行为科学等十大类通识课程,每个类别1.5学分,要求学生选学其中四类,共计完成6学分的通识课学业计划要求。
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的“精”体现在:学院吸取国外一流大学的先进教育经验,精选课程,精选教学内容(部分课程采用国外一流大学教学大纲),精选教材(每学期有两门课选用原版教材),同时,专业实践单独设课。专业实践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项目课题,学院设置的专业实践,针对性强,密切联系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实际,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完成由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转变。
学院实行学生教育导师制,为每个班级配备导师,全面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使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学生入学后,导师即为每一名学生量身定制一套学习发展方案,并且随着学生自身情况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分阶段完成方案目标。将培养贯穿于入学至毕业的全过程,将学生共性教育和个性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学院积极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育人氛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学风建设纳入各分院学生工作综合考评体系;通过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通过实施学生素质综合测评,设立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开展基本技能和科技竞赛、科研训练,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方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日常考核,鼓励教师采取综合运用知识的“大作业”方式取代传统的测验和考试,主要考对基本知识的消化和理解,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学院在办学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允许新生第二次选择专业(特殊专业除外)。2011年,学院共有168名学生调整了专业,大多数申请调整专业的同学得到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