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介绍

发布时间:2017-08-21 编辑:bin

  在人类刚迈入新世纪之际,生命科学学院应运而生,于2001年4月正式成立,掀开了我校生命科学教育的新篇章。10年的励精图治与艰苦创业,一批著名生物学领域专家汇集学院执教,使学院发展成为学科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生命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成立以来,学院历任党政班子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全院上下齐心协力,秉承“敬业乐群、达士通人”和“五种品格”的光荣传统,经过10年不懈努力,在学科建设、办学规模、师资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学院是校“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专业点和我校生物学一级学科学们点的核心依托单位,下设6个系:应用化学系、化学生物系、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生物信息学系、生物工程系;有14个研究所、室、中心。

  学院设有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一级学科博(硕)士点和13个二级学科博(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在读本科生1150人、硕士研究生440人、博士研究生71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36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5人,讲师49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31人,具有博硕士学历者占教学科研人员比例86.6%,80%以上的教师有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并设有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院教职工受国家级表彰4人次,省级表彰4人次,校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师德标兵1人,校优秀教师7人,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学院被评为校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学院团委在2009年获得了“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优良的师资队伍辅以稳固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确保了我院办学水平的又好又快发展。

  学院把教学工作作为中心工作,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实践环节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现有1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1门国家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部委及企业委托的科技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院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级科研平台6个。近五年,有89人承担各类科技项目,占全院从事自然科学的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人员总数的69.0%。承了251项各类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3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基金2项、面上 35项。 各类科技项目总经费13899.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11313.1万元,占总经费的81.2%。 学院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科学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492篇,其中SCI、 EI收录108篇、一级学报176篇。授权专利17项。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打造“挑战杯”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为主体的大学生科研创新品牌工作,强化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在福建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学院共获得18个奖项,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 项,优胜奖6项;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学院共获得18个奖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 2007年至今,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申报立项中,我院本科生获得国家级立项18项、省级9项、校级340项,立项总数居于学校前列。在此基础上,学院结合多种教育途径,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近三年有10名评上省级以上荣誉,其中1名“全国三好生”,1名中国青少年创新奖,1名“全国第五届特奥会优秀志愿者”,3名“省三好生”,2名“省优秀学生干部”,2名“省十佳共青团员”等等。

  学院本着“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交流,促进发展”的理念,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德国维尔道科技应用大学生物系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有11名学生顺利进入德国有关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反映良好;学院充分利用学校与港澳台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的合作平台,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赴港澳台交流学习;邀请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就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合作研究等方面做了广泛交流,提高了学院各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在新的世纪里,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以崭新的姿态、饱满的激情和旺盛的斗志,充分发扬“追求卓越、追求完美、追求和谐”精神,孜孜渴求、团结协作,努力为人类生命科学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