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介绍

发布时间:2017-11-26 编辑: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西部地区与甘肃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及科学研究基地,几十年来,紧密结合西部与甘肃省区域经济和地方资源优势,立足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其加工成型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研究,并结合学院自身的现状和国家、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研特色,培养出了一支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研究队伍,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研究,新产品开发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西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学院有教职工119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21人;教授(研究员)3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41人、讲师及工程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52人,硕士学位39人。目前,学院教师中有1人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6人为原机械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工程‘,2人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2人为甘肃省教学名师,8人为甘肃省高校学科带头人,12人为甘肃省“333、555”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9人、第二层次2人。

  学院下设六个教学系、一个研究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金属材料工程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冶金工程系、功能材料系、焊接研究所),及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开设七个本科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冶金工程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冶金工程一级学科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先进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四个二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与冶金工程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拥有材料工程、冶金工程2个工程硕士授予权。建有甘肃省高新材料人才培养基地。

  2006-2010年,学院共授予博士学位57人,硕士学位537人,工程硕士学位25人,高教硕士10人,学士学位2246人。目前,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57人,硕士研究生525人,工程硕士24人,本科生2712人。

  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依托,建有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甘肃省有色金属及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冶金有色新材料行业技术中心。学院拥有4000余平房米的重点实验室大楼,6000多平方米的综合实验中心,拥有各种先进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达3900多万元。学院与金川公司、焦作钢铁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院已形成了以材料微观结构、性能与材料的计算机设计、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材料先进成形理论与技术、先进焊接加工工艺及表面技术、材料加工过程智能控制与装备、有色冶金与资源综合利用等为主的研究方向。”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项目53项,其中:"863"项目4项,"973"项目1项,"973"预研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4项、"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3项。教育部项目13项,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与省自然基金项目91项,与企业合作项目170余项。完成实际科研进款5827万元。其中纵向科研进款2255万元,横向科研合同进款3572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厅局级科技奖励10项。其中:甘肃省技术方面一等奖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申报发明专利7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70篇,在国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8篇,权威情况发表学术论文209篇,被SCI收录149篇、EI收录266篇、ISTP收录52篇,出版著作2部,教材2部;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讲学59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45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154人次。

  学院发展指导思路: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工业强省的战略机遇,依托区域经济和地方资源优势,强化材料与冶金学科特色,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其加工成型的学科品牌,整合优化学科方向,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层次,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努力创建一流学院。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