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国学研究院介绍

发布时间:2017-11-26 编辑:


  华中科技大学国学研究院于2008年12月23日由学校发文正式宣布成立。国学研究院系整合人文学科文、史、哲三大学科门类中国古代史、汉语史、文献学、中国哲学四个学科方向组建而成,拟通过整合文、史、哲三个学科相关国学资源,立足于学科建设与发展,搭平台,重交叉,求创新,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战略和繁荣学术文化做出贡献。国学研究院下设中国古代史、汉语史、中国哲学和文献学四个研究中心。

  2009年4月11日,华中科技大学隆重召开国学研究院成立大会。校党委书记路钢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原校党委副书记刘献君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学家朱雷教授、哲学家萧汉明教授、语言学家宗福邦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熊铁基教授、语言学家邢福义教授等近70名文、史、哲三大学科门类的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成立大会。

  在成立大会上,校党委书记路钢书记、著名教育家杨叔子院士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路钢先代表学校向光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及嘉宾表示欢迎,向国学研究院全体老师致以亲切问候。他表示,国学研究院的成立是我校校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可以说是配合学校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我校在新时代对人文教育层次的提升和内涵的拓展,将对我校人才培养、素质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它的成立还是学校顺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学术文化的适时之举。路钢强调,国学研究院的成立,是我校人文学科迈向新台阶的重要一步,但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断借鉴武汉兄弟院校和全国其他各地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不断借鉴国外著名理工科大学的经验,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学术中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抓住国学教育蓬勃发展的契机,将我校国学研究院建设成为宣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建设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为推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杨叔子院士在主题讲话中强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文化,人类社会靠文化的传承、创新才能发展。中华文化有深刻的哲理,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智慧和创造力,从而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研究和发展国学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是发展中华文明的需要,是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提升中国形象的需要。杨叔子认为,当代人应该尊重祖先,尊重历史,尊重过去,在过去的基础上求发展。谈及教育和文化的关系时,他说,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但学校不等于教育,高等学校不等于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实行素质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而发展文科教育、国学教育是提升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原校党委副书记、著名教育家刘献君教授在大会总结讲话中谈了自己的两点感受,一所著名大学,可以没有工科、医科、农科,但一定要有数理化、文史哲,我们学校要重视文科建设。文史哲的发展要有自己的‘根’,即传统文化。接着,他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要以国学的精神研究国学,要吃透国学的精神,扎实研究;其次,学校文科的建设10年起步、10年发展、10年提高,我们应以国学研究院的成立为契机,将文科建设提高到新的阶段。

  华中科技大学国学研究院的成立,得到了国内众多学术机构和学术团体的高度关注与热情支持。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西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会等20多家单位的40多个院、系、所、研究中心纷纷发来贺信、贺词和祝语,对华中科技大学国学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一些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如原西北大学校长、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暨国学院院长纪宝成教授,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等也以各种方式表示了支持和祝贺。

  华中科技大学国学研究院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华中科技大学决心以此为契机,萃取国学精华,弘扬传统文化,努力把华中科技大学建设成为宣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建设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学研究院师资源力量雄厚。学校聘请历史研究所所长罗家祥教授担任首任国学研究院院长,聘请杨叔子、张岂之、许嘉璐、朱雷、冯天瑜、熊铁基、邢福义、宗福邦、葛剑雄、张勇传、涂又光、刘献君等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国学研究院顾问。尉迟治平、罗家祥、程邦雄、刘真伦、李耀南、黄树先、雷家宏、李传印等8人组成国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

  华中科技大学国学研究院的成立是继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之后的又一盛事,是配合学校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在新时代对人文教育层次的提升和内涵的拓展,将对我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人文素质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