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概况

发布时间:2017-07-15 编辑:张莉

  为了帮助考生们进一步认识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小编搜集整理的了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概况,欢迎阅读查看。

  学院简介

  1953年10月,华中工学院动力工程系组建,经过60年的发展,成为今天的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学院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培养本科生,60年代初开始培养研究生,70年代以后逐渐建立了完整的学科体系。1981年,电厂热能动力和内燃机专业在中国建立学位制度时首批获准设立硕士点、博士点;1984年、1990年获准设立工程热物理、制冷及低温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博士点;1988年,电厂热能动力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同年,获准建设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于1991年建成、对外开放;1991年,建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获得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热能工程学科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被评为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现有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能源环境工程、动力工程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博士培养二级学科。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已经形成了以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清洁低碳发电研发中心、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能源动力装置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支撑的创新性学科平台系统。学院也是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与武汉新能源研究院重要依托和技术支撑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近140人,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110余人,其中教授39人,有“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长江学者特聘和讲座教授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8人。外聘客座教授中有6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以及3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和创新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院首批获得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项目支持。

  学院主要围绕化石能源的低碳高效安全利用和污染物深度联合脱除、能源终端利用优化与节能、可再生能源、先进动力装置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已形成以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基础研究为龙头,以可持续能源和先进动力技术创新为主线,以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的完整学科体系。在跨尺度多相反应流的介观理论与方法、富氧燃煤CO2捕捉等方向的研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十五”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2项,两项专利技术获得日内瓦国际博览会特别奖和金奖。近3年获得科研合同经费6.2亿元,专利转让和应用效益21.62亿元。近5年发表SCI论文463篇,单篇最高他引210次。

  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240余人,硕士研究生570余人,本科生近1500人。已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优良的学风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工程传热学》、《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内燃机原理》入选国家精品课程;《低温技术原理与装置》入选湖北省精品课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计划,近年来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60年来,已培养1万4千余名毕业生,多位杰出毕业生成为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还有大批优秀毕业生已成为欧美和国内著名大学、企业、政府机构中的杰出人才。

  学院已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葡萄牙等20多个国家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约有60人次出国进修、考察、讲学、合作研究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近年多所国际知名大学校长和百余名境外教授到访,开展学术交流与联合培养学生。学院每年举办2-3次国际学术会议,已形成良好的国际化氛围。

  学院将在应用领先、基础突破、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努力培养栋梁人才,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保持学科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处于国内一流,把重点和特色学科建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学科。

  一级学科介绍

  我院一级学科1953年创建,1981年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和内燃机二个二级学科首批获准设立硕士点、博士点;1984年、1990年相继设立工程热物理、制冷及低温工程、热能工程博士点;1988年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同年,获准建设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于1991年建成、对外开放;1991年建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8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1年,2006年热能工程学科均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工程热物理增补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教育部首次设立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我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经教育部审核认定为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05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评为国家优秀博士后流动站。现有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能源与环境、动力工程及其自动化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设有教育部煤燃烧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7个系、研究所和研究室。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已经形成了以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热能工程学科平台、热科学与流体科学研究中心,热能与动力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等为支撑的创新性学科平台系统。

  本一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煤和油燃烧污染排放机理与防治规律、湍流燃烧反应流体力学及其传热特性、高效低污染先进燃烧技术、燃烧检测诊断与优化控制、能源动力装置及设备安全性评价及故障诊断、多相流及传热强化、热物理测试技术,新能源及节能新技术、高效低污染及高功率密度发动机新技术、内燃机电控、制冷与低温工程传热传质、流体机械及工程中的复杂流动、空间环境等极端条件下传热传质、能源动力系统数值模拟与仿真等。

  近三年,本一级学科获科研经费8000多万元,其中,作为牵头或参加单位在7项“973”项目中获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获“863”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项,国防预研类项目5项,其它省部级和重大横向合作项目几十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和出版了大量高水平论文和专著,被国际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400余多篇;形成了以工程热物理学科前沿基础研究为龙头,以能源与环境先进技术研发为支撑的完整科研体系。

  本一级学科的优势在于:二级学科齐全,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国内一流;以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中坚开展的有关基础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一批有实力的中青年人才已崭露头角;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多年沉淀,形成了较大办学规模和较高办学水平,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度,在本学科领域中,我们的毕业生始终是最优秀的群体之一。

  本学科将继续在煤和石油资源的清洁转化和资源化高效利用,能源与动力机械系统的流动优化、测试、诊断与控制,多相流与传热传质,新能源及其应用,高效节能技术,超常条件下的传热与流动,大型能源动力系统的数值模拟与仿真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跟踪国家重大技术需求,保持学科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处于国内一流,努力把重点和特色学科建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学科。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