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研究生推免择校关注4个细节

发布时间:2017-05-20 编辑:张莉

  随着推免政策的变革,可以说推免生们越来越吃香,各大高校纷纷抢夺优质生源,考生反客为主,选择多了,但问题也多了。面对众多可选院校,2017考生千万不要迷失了自我,院校申请也不是越多越好,小编提醒大家在申请院校时注意四个细节,莫要自制障碍,自乱阵脚。

  结合专业兴趣选择学校

  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只有不到20%的学生攻读研究生是为了追求学术的提升。大多数学生攻读研究生,则是为了提高学历层次、改变学校品牌、提升就业竞争力以及缓解本科毕业就业的压力。这一调查情况,已经引起高校研究生招生部门的重视,因此,提高免试推荐生的比例,增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面试环节等,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招收到真正有意愿追求学术、符合学校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学生。而从近年来高校对免试推荐生的评价来看,这一群体的专业兴趣,明显比报考研究生的群体浓厚。

  因此,免试推荐学生在选择申请学校与申请专业时,必须充分了解这所学校、这一专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并与自己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和研究进行对比分析。如此分析有两大好处:其一,可以根据学校的专业研究方向,准备自荐材料;其二,可以使面试准备更为充分。不少高校会在阅读材料确定初试名单之后,组织对获得复试资格学生进行面试考查。在面试中,学生若对这所学校以及申请的专业有所了解,会有助于更好地展示自我。

  一般来说,了解一所学校某一专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并不困难。具体途径有:通过浏览学校网站,能够对学院、学科和专业有所了解;可向目标学校的有关教师进行咨询,通常每所学校都会有具体的联系人,可以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向往年申请报考目标学校的师兄、师姐们取经,他们的经验指点,能提供较好的帮助。

  了解学校对学术实力的要求

  学业成绩与学术实力,是免试推荐申请成功的两大关键因素。总的来说,在获得学校免试推荐资格之后,在向高校提交申请时,申请者在大学里参加学术研究,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或者参加科技竞赛获奖等情况,在免试推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校评估学生的学术实力,大致围绕以下几方面指标:一是“学校指标”。虽然不少接受免试推荐生的学校,均在接受条件中表明要求申请者来自全国重点大学,但事实上,在筛选申请者的材料时,申请者的“学校身份”在评价申请者的实力时占有较大比重,是否“985”、“211”工程高校,与一般重点院校相比是有差别的。申请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校层次,确定申请的学校范围。一般来说,所申请的学校与自己所在学校层次相当,其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二是“论文指标”。虽然对于论文有诸多不同的议论和看法,但在评价一个研究人员的学术实力时,论文是显性指标。如果学生在大学求学期间,在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那么毫无疑问在申请免试推荐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三是“证书指标”。证书包括科技获奖证书、英语等级考试证书和其他技能证书等,参加全国性科技活动获得奖励,在学校中被评为优秀学生等,这些都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展示学生的实力。

  四是“学业指标”。由于各校在确定推免生时,已经考虑了学业成绩等因素,所以学业成绩在接受学校考查申请者时,不会是重点。而且,由于各校的考试评价标准不同,因此,来自不同学校的申请者的课程成绩等级,没有实际比较意义。但是,学生在所在学校中的专业名次,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高低。

  学校细节标准不可忽略

  申请免试推荐的学生,还必须认真分析申请学校的具体要求。虽然各校的要求大同小异,但这“小异”体现在每个不同的个体上,可能就是很大的差别。

  比如,有的学校会要求申请者提供推荐信,北京大学要求2009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专家推荐信3封,即需要有3位专家分别推荐,且密封并在封口骑缝处签字;清华大学则要求两位与申请攻读学位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家的“专家推荐信”,推荐信须由推荐专家密封并在封口处签字。而有的高校,则不要求提供推荐信。对于学校的推荐信要求,申请者不可等闲视之。

  另外,在完成申请、复试环节之后,免试推荐工作并没有结束。拿资格复审来说,不少申请者就会“忽略”。在通过复试免考入学资格,正式录取之前,学校一般会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完成本科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及实践环节(含毕业论文或实习)的学分要求;毕业论文或实习成绩应在“良”以上;取得初取资格后,本科必修、限选及公选课程不得出现不及格;自取得初取资格至入学报到之日未受过任何处分,等等。可是,有的申请者在获得免试入学资格后,开始享受好不容易获得的大学轻松时光,放松了对自己的学业要求,不重视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以及接下来的必修课学习,以至于无法顺利毕业。这些“前车之鉴”是申请免试推荐的学生应当注意的。

  招简的招生计划里是否包括推免生?

  简章上列出的招生人数只是计划招生人数。各院系所各专业实际招生人数会在复试录取阶段依据国家批准的招生名额数、生源情况、考生考试情况等有所调整。

  招生计划人数中包括推免生名额。因推免生名额确定在制定招生计划之后,故推免生名额无法提前准确确定,但所占比例一般在30%左右。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