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新改革出来后提出:新常态下的教育,不应该是强迫,而是引导;不是灌输,而是浸润;不是施压,而是影响;不是改造,而是改变。它不是让孩子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帮助他成为应该成为的那样的人。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要常态化,放弃功利化导向,越早越好。
2016年高考志愿填报已开始酝酿,在高考志愿填报前,原北京师范大学现环度生涯规划首席生涯规划师沃建中教授指出,家长在高考志愿填报上普遍存在误区,大部分家长只是通过眼前的分数、专业、院校考虑问题,而忽略了孩子的将来,没有问过孩子在大学毕业后到底做什么的问题?沃教授建议在志愿填报期父母要尽早采取适当的沟通方式,了解到孩子的长期目标后,家长可按照现阶段大学毕业可以做什么进行以下区分,大学毕业后主要三条路、出国、考研(课程)、择业,无论孩子最终选择哪条路,都离不开前期的生涯规划及目标定位,那么如何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和目标定位呢?沃教授指出,一个人只有做自己感兴趣并擅长的事,那么它的成功率就会大幅提升。沃教授说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和擅长的事,可通过脑AT潜能测评测试出来,下面沃老师以脑AT技术的十四大基本能力,按照研究生十三大学科门类人才需具备的关键能力特征进行了详细解读。
考研十三大学科门类人才需具备的能力
沃教授强调只有一个人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才能增加成功的几率。家长在看孩子的成绩的时候不妨在测下孩子的兴趣和擅长的事到底是什么,针对大学毕业并想考研的学生,沃教授建议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就要为考研做考虑,选择专业和院校的时候就要重兴趣和擅长出发,考研十三大学科里的考试内容,基本上都是在大学的大一、大二就开始学,这里准备考研的同学不妨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就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擅长进行专业的选择,这样在高考的时候就能考上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专业,并在大一和大二的时候开始为考研的专业学科进行学习,以此来增加后期考研的通过率,也避免为考研而考研,考上后在调剂的情况发生。
下面如果知道自己具备以下能力并是自己擅长的事,当然就可以很清晰的知道自己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报什么专业啦,然后在衡量自身的成绩和院校学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