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法硕学子在报名前前来咨询一些相关问题,我们在这里整理了一下相对常见的问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更好的分析自己的报考条件及做好相应的选择。眼下的报名制度并不复杂,基本分为以下几种方式:预报名(如果有:如应届本科毕业生)、网上报名(必须)(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现场确认(必须)程序,按照政策(教育部、考生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等)。其中部分细节问题相对复杂,以下是相对集中的几种常见问题及解答。
1、报考类别里面“非定向”与“自筹”如何选择?
原则上选择“非定向”(类似于我们平时说得“公费”,主要指“计划内非定向”),但如果学校简章特别说明是“只招自筹生”,则直接选“自筹”即可;另外,如果你填写了“非定向”,而后来正式录取的时候学校并没有“非定向”指标或者有指标但你的分数达不到公费线的,学校会即使通知你“是否愿意更改报考类别为‘自筹’”,不必担心会影响录取;如果没有公费生,即使填写成了“计划内非定向”也没有关系。
2、关于四级证书与学位证问题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2006年实行了新政策:“对考生的报名资格审查从报名阶段调整为由招生单位在复试时进行。”也就是说你在报名的时候可能不具备的条件在复试的时候具备即可,审查的具体方式与尺度,各校自己灵活掌握。但虽然原则上备考资格与四级证书、学位证不挂钩,但还是有部分院校通过四级证书、学位证来卡人,每年都会有极少数的人不幸牺牲在没有学位证与四级证书的审查上,所以对于此问题,各位没有CET4、学位证的同志最好事先看招生简章对此事有否描述,实在不放心的则电话咨询报考院校研招办是否要求学士学位证为要件,以及审查是否严格等,以获得权威解答.
3、第二职志愿问题
对于此集中在2个疑问:一是是否要填写第二志愿?二是如果填写了第二志愿会影响调剂到其他院校吗?
法硕是热门专业,竞争激烈,各院校第一志愿基本上就录满了,第二志愿用处基本不大,甚至有些名牌院校(如对外经贸大学)即使第一志愿录不满也不愿收第二志愿考生,或者在调剂通知中规定只是接受211院校的调剂考生。而在录取的时候,并不排除1、2所名牌院校需要调剂,那时,即使你没有填写第二志愿,你仍然可以申请调剂到任何一所需要调剂生的院校。而如果你填写了一所三流法硕院校,你的成绩与档案反而可能会被提前调走。
所以,最后的原则性建议是:不填第二志愿,要填就填写一个好一点的吧。
4、现场确认程序问题
网上报名不可能完全取代现场确认,所以现场确认程序是必不可少的: 参加“法律硕士联考”的考生到本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公告》指定的报考点确认;
确认程序
(1)考生持本人身份证(应届毕业生加学生证即可)、现役军人及军队文职干部证件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查验;考生确认本人网报信息;
(2)考生按规定交纳报考费(个别地区可能是网上报名时通过网上支付);
(3)报考点按规定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可见,现场确认程序也是无需对四级证书或者学位证甚至是在职考生的毕业证进行查验,这些权力已经下放到各高校自己,时间也改在了复试阶段。但是不可掉以轻心,因为教育部的《招生简章》在“考生资格审查”方面明确指出,“招生单位将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再次审查,对弄虚作假、不符合规定的考生,不予复试。”
5、关于报名地点与考试地点、户口所在地
应届生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信息也比较灵通,在省研招办指定的学校所在城市的某个考点报名、考试;而对于社会在职考生,其实并不与户口所在地挂钩,原则上是“在哪里报名就在哪里考试”。
6、关于同等学历报考资格问题
同等学历考生教育部本来有统一规定,但是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我国学历教育实在太混乱太繁杂,从2005年开始,原本放松对同等学历报考限制的趋势不再执行,不少法硕院校对报考考生是否属于同等学历做了更为严格的限定,缩小了范围,而且对同等学历考生在论文、加试以及外语水平等方面规定了更严格的标准。尤其对于论文,大家一定要看清楚招生简章是怎么表述的,是要求发表还是不要求,是要求本专业论文还是法律方面的论文、是要求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还是只要发表了即可,有任何模糊之处,最好咨询学校研招办。
7、报考选择院校考虑因素
重点需要考虑的因素――“学校名气、法学教育实力、地理位置”,当然,其他因素也要结合个人情况进行考虑。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自主划线的院校如北大等,其分数线一般会比国家线提前15-30天左右出台。报考自主划线的学校的最大好处就是一旦自己的分数没有达到学校的要求,可以立刻去联系调剂。
8、选择院校分析利弊之后在几个学校之间不知道该选择谁!
记住一个真理:没有一所学校可以让你100%满意,即使是北大人大这样的超一流院校也不例外。为了缩小选择范围,最好先圈定地理位置。
记住一个原则:在所有需求中你最需要什么?哪所学校可以提供?你就报它!
记住一点规律:好牌子好位置的院校分高,但也会有意外;偏远位置二流院校分低,但也有意外;我们只需知道报考的大致难度,无需也不可能预测明年的录取状况!
树立一个信念:分多无罪,事在人为!
9、自主划线与国家线的问题!
自主划线院校网上会公布名单,大家自己查询,如北大、人大等,各校各自自主线比国家线先出台,可能比国家线高也可能低,但自主线就是该校复试资格线。在这个具体分数线上,参考近两年的数据作为报考参考即可,不必精确求证和计算,重点关注相对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