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论坛看了各种帖子,网上搜了各种书之后,决定了看机工的分册。这个时候是3月,刚开学。差不多以一个月一本的进度,于5月看完分册。这个时候还不知道专业课和政治的取消。于是决定加紧速度,在6、7月边考期末,边把逻辑分册和数学分册又看了一遍。然后7月份就开始放假在学校看专业课。8月热乎乎暖洋洋的上完了政治班后,在8月9号(没记错的话)得到通知,政治和专业课初试都不考了!回到家后完全无心学习,这个大家应该都理解的。然后9月回了学校。
回到学校后,开始看数学高分指南,然后就抓狂了。因为高分指南比数学分册难太多了。但是因为我数学并不是很好(高考120多),所以并不后悔先看了分册,不然可能消化不了高分指南。9、10月份,我看完了数学高分指南,顺道看了一点写作高分指南。因此,我认为,只看数学分册的话,恐怕无法应付考试,需要用数学高分指南来提高,而且高分指南给出的题型总结很好。关于写作,因为现在只对了客观题的答案,主观题没有结果,我不便多说。
11月份,做完了人大出版社的数学500题(20套)和逻辑600题(20套),一开始每套数学错3-5个,逻辑错3-5个。到了最后几套,基本就是数学1个,逻辑3个,而且都是会的题失误。所以说,这两本书是比较简单的,对我的用处大不大我不清楚,但多少是练笔了吧。
12月份,开始看数学高分指南第二遍,逻辑分册第三遍和真题。逻辑分册我个人认为出的还行。但是我没看过其他的书,不好定论。实际上,逻辑分册的知识点是比较混乱的,所以我捋了两三遍,才梳理出清晰的题型脉络。但是逻辑分册的知识点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除了逻辑分册,逻辑应试指南,逻辑精点和逻辑高分指南的口碑也还行,大家自己做个选择。
到12月底,发现数学高分指南和数学分册的重点难题我还没吃透(这是我的计划内容),所以我直到考试前一天晚上还在旅馆做以前的数学错题。
此外,我觉得以下比较重要:
1.时间。我从11月开始,不管是数学还是逻辑,都是一套一套做的,因此就给自己加了时间限制。逻辑30-40分钟,数学范围则较大,30-50分钟。这为我后来的按时做完有很大的用处。从12月开始的考试模拟,我也是按照3小时做的。所以,到了后期,逻辑基本第一遍30分钟,还有 10分钟会过头来看有疑问的题。数学第一遍30分钟,但是有疑问的题也都较难琢磨,都琢磨出来还得再花10到20分钟。最后7号的时候,我数学和逻辑花了 90分钟,涂卡10分钟,作文70分钟,检查10分钟。
2.作文。无论如何,自己写(尤其是论证有效性分析)是比较重要的。
3.对于数学和逻辑,既要吃透基础,又要题海战术。不难看出我数学和逻辑,在基础书上面花了不少功夫,几乎都看了好几遍,知识点不要遗漏。而题海战术就是为了应对我们的速度问题。
关于英语
在这半年,我英语只是看了陈剑黄色的那本英语阅读和郭崇兴的单词书。只要求看懂阅读,但不做题。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没错的,考研阅读的出题特征很难模仿,即两个易排除选项,一个强干扰项,一个正确答案。模拟题的题目出的并不是很有含量。所以我觉得这段时间应该巩固英语阅读的熟练程度及词汇。
关于词汇,我个人是比较喜欢郭崇兴的(虽然字印的有点小)。郭崇兴的词汇排列方式是以单词在真题中出现频率来排的,因此那些只出现过1次的好多好多生僻生僻又生僻的大纲单词,我压根就没背。我选择郭崇兴的单词书有三个理由:其一,常用的词根词缀一类的,我已经会了(如果有不熟的同学,可以考虑看以词根词缀为基础来背单词的单词书);其二,关于单词拆分的记忆法,我不大能接受,因为我觉得很多单词用那种方法所推导出来的意思并不对;其三,我极其灰常讨厌字母排序。
到了第二学期,我开始做英语一真题,97年到11年。做了两遍,但不做真题的大作文。因为英语二的大作文图表概率大,英语一几乎都是漫画。关于作文,我没有很好的建议,因为我写的一般。但是我阅读的建议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到了12月开始启用英语二真题的时候,11年英语二真题阅读我全对。
实际上不难看出,我英语并没有花很大的功夫。这是一个教训。因为我作文和完型做的都不理想。
在做题方面,我一直以英语一真题为中心(英语二就两套,舍不得做,都留下来当最后模考了)。说实话我不太喜欢模拟题,所以我一套模拟题都没做。
以上就是我的进度。其实凭心而论,我的进度是比较慢的,学习过程也不紧张。尤其到了11、12月份,学习状态很差。不过多少是坚持下来了。所以,大家准备的时候大不必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