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大部分同学应该早已决定报考哪个院校和专业。但是,也有不少同学还在犹豫纠结。考研可以说是第二次高考,关系到后面的人生道路。所以,绝对不能马虎草率,但也不能久拖不决。作为一件大事,报考必须慎重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果考虑太多,反而无法决策。那么,到底有考虑哪些因素呢?今天小编和大家聊一聊关键的几点。
首先,当然是自己的兴趣。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人可能不会多想。
但是,我要问一个问题:你现在的兴趣是你内心真正喜欢的吗?很多人所谓的兴趣只是以往一些浅层次的看法、经验或者感觉有意思的事。如果严肃考虑,你会发现其实自己对这个事情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和喜爱,所为兴趣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很多人感觉对某件事很有兴趣,但是当自己真正做的时候,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喜欢。所以,你要对你自己的兴趣需要做深层次考察和全面的了解。高考时还年轻,可以凭自己的当时的兴趣选择一些事情,但是到了读研就不能凭一时热情作出决策。
第二,考研必须与自己的职业规划紧密联系。
无论考学硕还是专硕,读研出来总要考虑工作问题。在这里要强调一点,一些专业天然的适合于做研究,例如理科的数学、物理,文科的历史、考古等。如果想做科研自己确实喜欢,那就完全可以报考这些专业。更多专业其实偏重于实际运用,特别是工科类专业。如果读研想深造找一个更好的工作,那就建议选择偏应用类的专业。
同时,最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等提前考虑将来想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这方面的信息大家最好通过各方面关系,向已经毕业的学长打听。不要看报考院校的专业设置计划,基本没啥价值,过来人的亲身经历才是最有价值的信息。大方向确定再来考虑一些具体细节。
第三,才是很多同学考虑的报考院校的招生人数、报录比、分数线、保研人数和学校所在地重要因素。
在这一步,你要仔细考虑这些因素的权重,得出个分数进行综合考虑。这是一种比较理性地思考,适合大部分研友,特别是那种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同学。也有同学从一开始就有优先考虑因素。比如,钟情某个高校,很喜欢哪个城市,为了爱情,相回老家,某个地区有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和公司等。其实,这样是最简单的。只要一个理由,不要考虑那么多条条框框。
第四,关于专业选择的一些不得不说的事。
高考看专业,考研看学校。这句话一定程度上有合理性,但是有些专业必须考虑专业的连续性,否则将来就业没任何优势。如果不是有120%的决心,跨专业还是要谨慎。特别是跨门类跨学科的同学更要考虑清楚。如果能把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的优势结合起来,那是上上之选。例如,如果本科学的数学,研究生如果报考计算机、软件、数据统计分析之类的专业,那就能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起到1+1>2的效果。只要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实践,将来的就业情况会非常好。
另外,选专业最好能做到知己知彼。一些有前途和钱途的专业往往是报考热点。很多同学就是冲这些热门专业去的。想法很靠谱。但是,建议大家最好能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些专业。如前文所述最好找这个行业内的人人打听一下。还有就是上招聘网站看看你喜欢的行业对工作人员都有哪些要求,再看看自己有哪些不足。有些专业虽然前景不错,但是并不一定适合自己。例如,你性格偏内向,非得报考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显然不合适。选专业,最好能结合自己的性格和职业规划结合起来,这样才是最佳组合。
还有人不知道自己为啥考研。别人考他(她)也考或者家人让他(她)考,自己没有主见。问他(她)考哪个学校可能知道,但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兴趣,也不知道要考哪个专业。更让人揪心的是,他(她)们选择哪个专业好考就考哪个。这完全是一种稀里糊涂的,对自己未来毫不关心在意的懒人思维。这种人实在是既可怜又可恨。如果不知道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建议他们不要考研赶紧找工作。只有工作才能真正了解社会需求和认识自己。当有了经历、目标和计划再决定是否考研,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总结
看到这里,可能有同学会问:现在很多成功人士做的事情,有多少与所学专业有关?话虽如此但是大家别忘了,这些人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非常善于学习、执行力超强、对工作事业有有超人的热情,可以每周工作91个小时以上,连着几个月不休息。请问你们能做到吗?如果具备这些品质中的一条,考研上清华北大根本就不是难事,而且不论做哪种工作都能成功。
考研从复习到报考等,不仅仅是学知识提高应试能力,更是在锻炼提高自己综合思维和理性决策等方面的能力。思维水平的提高,远比学知识重要得多。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利用者这次机会,深入了解研究报考的院校专业。经过这么一个过程,你绝对会收获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