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轻工业大学图书馆的4名保安,因相继考上研究生而成为媒体的焦点,并被贴上“保安团”的标签。
从个人的成功,到群体的成功,保安考取研究生“刷新”了人们的传统认识,引来了狂热的舆论崇拜。然而,在此起彼伏的崇拜中,不仅仅包含对其励志的崇拜,也有对其身份改变的崇拜,甚至有对其“钱途”的崇拜。可见,这种崇拜已经偏离了单纯的精神激励,而掺杂了功利化思维,如此“崇拜”,势必使保安考研的励志引导作用变得扭曲,甚至可能催生出“急功近利”的不良学风。
诚然,保安考取研究生很励志,也非常值得崇拜,因为他们通过勤奋换来考研成功,自然蕴含天道酬勤的价值。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们的励志成才完全归功于个人努力,也正是由于这种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精神,才使他们成为保安中的“佼佼者”。与之相比,很多人之所以不能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他们缺乏这种精神,所以我们在羡慕的同时,更要汲取其精神动力,将其作为励志的标杆,如此才是正确的崇拜。
遗憾的是,一些人并没有选择这种正确的崇拜,而是把崇拜的焦点放在身份转变和物质收益上,比如:考上研究生就不用当保安了,考上研究生赚钱比保安翻翻,等等。这种崇拜焦点的“转移”,首先说明围观者的视角暗藏着身份和职业歧视,直接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保安考上研究生成励志范例,而大学生当杀猪匠成了一种反面典型,这说明在这些围观者眼里,身份的高地和职业的贵贱是那么的泾渭分明。成熟而理性的社会,不是“标签化生存”和“符号化定位”,而应对每种职业都持以平等的视角。否则,这种“崇拜”,就会伤害保安群体的职业尊严。
功利化的“崇拜”除了暗藏职业歧视,更大的危害在于影响求学的导向性。近年来,不少媒体都乐于报道大学厨师、保安考上研究生的消息,并凸显考研给他们带来的身份转变,这表面上看,可以起到励志效果,但却把求学的价值进一步功利化,也影响考研学生未来的学业和职业规划。这种急功近利的“崇拜”,很可能使我们在求学过程中变得浮躁,加重物质欲望,分散学习精力,最终落得个事与愿违的结果。
其实,抛开一切身份的标签和属性,就个体的权利和自由来说,保安考取研究生跟任何一个群体考上研究生,其实并无多大的差异性,不必赋予其传奇的色彩,更不能过度的炒作。试想,现在某人因保安身份考上研究生而受关注,如果研究生毕业后其没有找到更光鲜的工作,还是继续当保安,是不是大家会认为其读研没有价值?他会不会在身份转变中,遭遇职业发展的困惑?所以,我们没必要对保安考研过度“消费”,更不能渲染考研给学生带来的身份转变,否则就会形成舆论“枷锁”,可能“套”住当事的保安,也可能“套”住我们的求学方向和职业选择。
急“功”难见利,“欲”速则不达。对于保安考研的崇拜,我们必须消除功利化思维,树立正确的求学导向,防止急功近利的错误倾向,而媒体也要回归理性,莫再炒作考研中的身份转变传奇。总之,面对保安考研这样一个励志样本,我们要在精神追求上当好“主宰”,莫在物质追求上沦为“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