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2016考研人数止跌反弹:经管类专业最热门

发布时间:2017-12-29 编辑:yangjie

  昨日,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这也是近年来研究生考试首次在12月份考试,全市仅市招办报考点就有17432名考生参考,比2015年增加了近2000人,是我市研究生报名考生连续3年下降后的首次反弹。记者在考点前了解到,不少学生都是因为就业前景不好和想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转而考研谋求进一步的出路。

  【现象】

  就业不好转而考研

  昨日一早,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青岛电子学校考点前就已经排起了队。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考生人数明显增多,在采访中,不少考生表达了就业压力较大的观点。“我们班30多个学生,除了保研的,只有三五个签了就业协议书,其他大部分都选择考研。”来自青岛理工大学的女生小葛介绍说,自己的专业在理工大是比较热门的,但是到了就业时发现这个专业对女生来说不太好找工作,当时报专业时的热情也一下子降了下来,于是考研成了必走之路,“我这次跨学校跨专业报考了金融类的专业,主要是自己比较感兴趣,就业形势相对较好也是原因之一。”小葛说。

  考生人数止跌反弹

  据市招办公布的数字,全市仅市招办报考点就有17432名考生参考,比完成网上缴费的18000多人略有减少,而这一数字比最初网上报名的22000人减少了近5000人,说明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参加了网上报名之后当了“逃兵”,当然也有部分考生存在选错报名地点、重复报名等情况存在。

  不管怎么说,今年17432人参考已经是近年来的高峰,也是从2013年市招办报名点考研人数连续3年下降后的止跌反弹,据统计,2013年市人数为17413人,2014年人数为16435人,2015年人数为15361人。

  记者从教育部门了解到,考研人数出现止跌回升的不仅是青岛,目前全国已经公布报名人数的省份中,几乎都呈报名人数上涨的状态,其中重庆增幅最大,达到了14.9%。

  【分析】

  研招寒冬仍未结束

  尽管报名人数普遍上涨,但专家认为,研招的寒冬并没有就此结束。今年考研报名前,一场研招咨询会在青岛大学举行,“以前研究生招生宣传,二级学院基本不参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参加研招会的高校不仅比往年多了,而且部分学校的二级学院也来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生生源数量连年下降。

  “考研热降温在未来几年可能成为一种常态。”中国教育在线研招专家马杰说,他走访时发现这两年降温趋势尤为明显,很多省份这两年都完不成招生计划,比如2014年辽宁就缺额2259人、河北缺额230人。

  与报名人数下降形成对比的是,近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年增幅保持在4%左右。有专家分析,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宽进宽出的现状,让硕士学位含金量大打折扣,学历贬值成为生源危机的主因。

  考研与考公“此消彼长”

  考研和考公务员是本科生毕业的两大去向,前些年由于研究生全部变成自费之后,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下降,随着政策稳定后,考生们发现研究生自费后教育部门和高校陆续出台了奖学金制度,有了奖学金的资助学生们完全可以做到不用家里掏钱,这也是研究生人数回升的原因之一。在学生总数不变的情况下,考研人数和考公务员人数势必会呈现此消彼长的情况。根据统计,2014年度国考报名人数达152万人新峰值之后,2015年度的报名人数下降至140万,2016年国考招录则又略降至139.46万,今年平均竞争比更是创下了5年来最低。

  【调查】

  往届生壮大考研队伍

  昨天记者随机调查了多名考研学生,本科专业不喜欢、找份好工作、换个大点的平台是考生们选择考研的原因。青岛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陈韩婷准备报考的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并且是跨专业考研,“考的是英语口译专业。”陈韩婷说,当时考大学的时候就报考了英语专业,结果被调剂到了社会工作专业,打算通过考研换回自己原本喜欢的专业。青岛农业大学的大三女生杜梦莹告诉记者,她打算报考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上海高校。杜梦莹学的是物流管理专业,“不想换专业,我们这个专业可以报考经管类的很多方向,只是想换一个大一点的平台。”杜梦莹说在大城市,知名高校将来找工作也会有一定的优势。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考生已经30岁。“我已经工作7年了,想通过读研再重新规划下我的职业生涯。”这名考生表示,2008年从湖北一所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但他却觉得工作有些枯燥。一年后,他辞去了这份稳定的工作,转而去了一家央企。在职场打拼多年之后,他突然有了通过考研继续深造的想法,也希望借此机会重新规划下自己的职业生涯。这名考生的报名表显示,他此次报考了北京大学的语言学专业。岛城一家考研辅导机构负责人称,2016年考研的还是以应届生为主,有95%以上的比例,往届生大约占3%,在职考研人数不到2%。不过,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相比前几年已经有所增加。

  经管类专业最热门

  调查显示,研究生报考专业呈现两极分化趋势,考生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报考热度一直未减,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等专业报考热度较高,而对历史学、文学等专业报考热度较低;报考学校呈现集中化趋势,调查显示,报考人数位列前五的地区为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天津市、湖北省,这五个地区的考生占报考总数的50%左右。

  从报考的院校属性看,考生报考多集中于“985”高校、“211”高校、34所自主划线高校。另外,专业硕士报考热度不断升温。“与学术型硕士相比,多数专业硕士学制为2年,而且实践性强,考试难度也比学术硕士低。”山东工商学院研招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该校学术硕士没有报满,而专业硕士却报超了,最后只能将学术硕士剩余计划转为专业硕士计划,专业硕士计划招5人,最终录了17人。从政策上看,研究生招生政策也全面向专业硕士倾斜,2014年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占整个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42%,预计我国的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比例将达1:1。

  延伸阅读:

  就业“避风港”是否安全?

  昨日,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本次考试报考人数达177万,比2015年增长7%。这是继2014和2015年连续两年下降后,考研人数首次出现的明显反弹。

  统计表明:2015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大约有1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749万。“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延续,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无从回避的挑战。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平台收集数据统计,在37665人的调查群体中,有43%的考研群体因“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后薪水”而选择考研,暂时不想就业、逃避步入社会而选择考研的人群占13%。

  但是,这些学生用学费、时间、精力换来的一纸文凭,真的能在就业市场上获得更好的报酬和职位吗?

  “本科毕业时赶上金融危机,找到的工作都不理想,最高薪酬也就3500元左右。后来我辞职在家备考了半年多,考到北京读研,但现在工作仍很难找。”即将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小昕认为,名校的学历与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完全画等号,而且,在北京面临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将考研当成逃避就业的避风港是不现实的。”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比起学历,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的,是3年踏踏实实的工作经历和实际工作能力。”

  有专家指出,从目前硕士研究生报考专业的分布情况看,前十大报考热门专业中社科类占据较大比重,仅管理学和经济学就占据约70%。这也表明了很多人以考研为“跳板”的真实想法。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