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招生信息来合理评估考研难度

发布时间:2017-05-20 编辑:张莉

  大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怎么去分析目标学校的考研难度。今天小编就详细的说一下,如何利用往届招生信息,合理的去分析目标学校的考研难度。

  先说一下应该关注哪些招生信息

  1、复试线

  复试线是最直观的数据,复试线越高,考研难度越大。要注意的是,复试线有校线和院线的区别。有的学校会有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个专业,各个学院的院线可能不一样。学校给出的复试线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线。所以,查找复试线的时候不要混淆校线和院线的区别。

  如果目标学校只有一个学院开设目标专业,则不存在校线和院线的区别。

  但是,复试线在两种情况下会失去参考价值,一个是复试比例过高,另一个是不同学校专业课试题难度差异太大。稍后再详细分析这两种情况。

  2、复试比例

  复试比例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1.2,这就意味着,如果录取10人,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有两个同学注定要当炮灰。

  1:1.2其实还比较能接受,问题是,这是最低复试比,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1.5,甚至1:2。复试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二是,复试竞争激烈、风险更大。

  我们以中山大学金融硕士为例。中大金融硕士往届的复试线只有330分,低得没有道理,你要是因此觉得中大金融硕士很好考,那就有点天真了,因为中大金专的复试比为1:2!14年中大该专业招收45人,结果有96个人进入复试(实际复试比超过1:2),有51个同学注定要被刷。复试的惨烈也不需多说,我只记得当时有一个初试393分的同学落榜了,380+,370+落榜的更是一堆。

  当然,复试比例高,也有一点好处:初试成绩不好的同学,有可能在复试逆袭。还是拿中大金砖为例,14年虽然有很多高分被刷,但也有很多低分被录取,最牛的是有一个考336的同学,由于在复试发挥出色,最终逆袭成功!

  3、复试总分以及总成绩计算公式

  总成绩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试分和复试分占总成绩的权重。有的学校初试分会占到总成绩的70%,有的是初试、复试各占50%,有的学校就不看重复试,复试分只占总成绩的20%、甚至10%。复试总分越高、复试分数在总成绩中占的权重越大,那复试就越重要了。

  还是以中大金融硕士为例,复试分数500,总成绩=初试分数+复试分数,最终按总成绩高低择优录取。这种复试方案,使得复试变得尤为重要,10来分钟的面试和复习了七八个月的初试一样重要。

  复试比例、复试总分、总成绩的计算公式这三个数据可以很全面的反映复试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复试的重要性。复试比例越高(如1:2)、复试总分越高(如500分)、复试分数占总成绩的权重越大(如50%),那复试的竞争就越激烈,高分被刷、低分逆袭最终录取的现象就更多。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目标学校的复试比例、复试总分和总成绩的计算公式。基础比较好,自信能考比较高分的同学,最好不要选择复试比过高的学校。尤其是内向、表达能力不好的同学,一定要避免复试比例过高的学校,以免复试被黑。基础不好但面试能力比较强(心理素质、表达能力等等比较强)的同学,就尽量选择复试比例较高的学校,这样进复试的机会会更大,最终逆袭的机会也会比较大。

  4、录取比

  录取比是指录取人数和报考人数的比例,这个数据能直接反应该专业的竞争程度。现在每年大概有170万左右的同学参加研究生考试,每年录取人数大概在50万左右,录取比在3:1到3.3:1波动。按我个人的经验,5:1的录取比是一个分界点,超过5:1,竞争就比较激烈,不到的,竞争就比较小。

  5、实际录取人数

  很多学校在复试前后,会进行扩招,使得最终录取人数要多于计划录取人数。例如中大金融硕士14年计划招生是17人,但最终却招了45人;复旦大学经院13年计划招生23人,最终录取43人。(不好意思,我只对金融硕士了解,只好以这个专业举例了)

  实际录取人数越多,考研难度肯定就越小。因此要关注实际录取人数,而不是计划招生人数,用计划招生人数去分析的话,可能会高估考研难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压力。

  6、专业课试题的难易度

  严格来讲,这不算是招生信息,找不到相应的信息来衡量专业课的难易度。但是,不同学校专业课试题难易度的差异,确实会影响复试线的参考价值。

  举个例子,武汉大学金融硕士的复试线为400,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硕士的复试线也差不多是400分,不了解的同学,可能会觉得这两个学校的难度相差无几。但真相是,武大金融硕士专业课试卷非常非常简单,至少比上财的要简单20分以上。专业课试题难度的差异,会使得不同学校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笼统的分析纸面数据,很容易造成误判。

  由于没有数据来反应这个因素(专业课的平均分,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但很难找到单科分数线),最好的办法还是咨询目标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他们做过很多学校的真题,掌握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比较了解各校专业课的难易度。当然,要认识到这样的学长或学姐,真的有点可遇不可求,所以说,运气也是考研中很重要的因素啊。good luck!

  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要以复试线为基础,根据复试线大概确定考研难度,然后根据其他信息来修正估计。

  以经济类专业为例,330分的复试线,大致相当于高考二本线的难度,比较简单;350大致相当于一本线的难度;复试线到370就很难了,一般是比较好的985之类的名校或者顶级财经类院校才会达到。复试线到380甚至390,基本上是考研难度最高那一档了。至于清华五道口复试线420分的情况,肯定是宇宙最难了。

  由于专业大类的不同,同一复试线反应出来的考研难度也各有差异,我只对经济类专业比较了解,所以,我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按照复试线给经济类专业划分一下难度。其他大类的专业就不一一细说了。

  看完复试线之后,最先分析的是复试比例、复试总分和总成绩计算公式,通过这些来衡量复试的重要性。复试比例越高,复试线的参考价值就越低,上文提到的中山大学金融硕士,就是最好的例子。我的经验是以1:1.2为基础,复试比例每增加0.1,可以换成复试线增加5分来估计考研难度。比如,中大金砖复试线为330,复试比例为1:2,换算后的“真实”复试线就大致为370分(复试比例多了0.8,换算成40分,真实复试线变成370),这样会比较合理的反应考研难度。

  横向对比不同学校考研难度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专业课试题难易度的差异。如同上文提到的武大和上财,考虑到武大专业课简单了将近20分,对比这两个学校的考研难度时,武大的真实复试线就要调整到380左右。

  之后,再看招生人数、录取比这些信息,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估计该专业的竞争程度。

  然后就是看计划招生和实际录取人数的区别,分析下目标院校有没有扩招的传统。如果往届存在扩招比较多的情况,大家就不用太在意9月份公布的计划招生人数,毕竟复试时扩招的可能性会很大。例如复旦大学,几乎每年都会扩招,扩招的幅度也很大,最终录取人数比计划招生人数多很多。选择学校的时候,尽量选择有招生人数多而且有扩招传统的学校。

  把往届的这些数据都一一找到,按照上文的方法和标准综合的去分析考研难度,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当然,考研难度的分析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我说的这些有很强的主观性,仅供大家参考。

  另外,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去找这些资料,我的经验是复试线、计划招生人数、复试比例、总成绩计算公式等都是在复试前给出,这类信息一般是公布在学院的官方网页,一般是硕士招生那栏里。而报考人数、报录比、最终录取人数之类的信息一般是复试后,学校做出的统计,一般是公布在目标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选择学校的方法:

  一般而言,考研定目标无非就是学校、城市、专业三个方面的考虑。以下以城市和学校为考虑方向,谈谈定学校的个人方法。至于专业,也就本专业和跨考两个选择,本专业不必说,跨考的要么是和自己专业相近的,要么是相对好考的,要么是自己很喜欢的。如果是专业都定不了,那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下面进入正题(前提:已定下想报考的专业):

   第一个方向:按学校来选。

  1.如果有心仪的学校,那么就可以跳过这一步开始评估其考研难度了。

  但需要提醒的是,若你希望一战成功,那请务必理性考虑学校的难度是否在自己努力之后能够企及。在每年考研失败的同学里,有相当一部分真的是抱着“幻想”去定学校,而没有理性考虑所定目标与自己实力之间的层次差距(注意我说的是“层次差距”,有的差距努力一年之后可以迎头赶上,有的差距不管你这一年如何努力都赶不上,因为一年时间真的不长,你努力一把或许会有“量”的积累,但很难有十分明显的“质”的改变,这就是“层次差距”。当然也有二三本的学生考上了清北复交之类的985名校的故事,但几乎没有人是一年之内造就的,翻看这些人的大学履历甚至高中成绩,应该都不会太差;另一种情况就是家里有关系,这可以让你少努力一些或者少做一些无用功。但这些都不是“层次差距”的问题了)。

  当然,如果你一心想奔着这个学校去,别的学校都不想考虑,那么也不用过于纠结学校难度是否太大,反正考研二战三战N战或者在职考的门槛比高考低多了,你只需风雨兼程、心如泰山即可。

  第二个方向:按城市来选。

  1.拿一份中国行政区划图。

  有想去的城市并且其它地方不作考虑就直接勾出来。

  如果没有非去不可的城市,那么就先把自己完全不作考虑的省份划掉,剩下的按照“想去的”和“去这里也行”分成两类。

  2.考虑自己想报考哪种层次的学校,985、211、一本、二本、专业类院校(北电、上戏、南艺之类)...一般而言最多就同时考虑两类吧(如果你需要考虑三类甚至以上,那么你对自己也太不了解也太没信心了吧╮(╯_╰)╭。比如你不知道自己的实力到底能否考上985,那么你就同时考虑985和211高校,然后按照上面划分的“想去的”和“去也行”的省份,分类列出各个省的985、211高校。接着去每个学校的官网上看有没有你想报考的专业,没有则划掉。有的话就记录下来,最后把这些学校的考研难度和自己心仪程度进行综合比较,大致就能确定你的目标了。

  这个方法看似繁复,但其实大家想去的城市都那么几个,想去的学校也是那么些,这就是所谓的“热门”。所以用这种方法稍加梳理,你最后定下来的城市和学校不会很多,可能也就2、3个的样子。

  第三个方向:按专业来选。

  当你专业定下来后,可以去网上搜索该专业的全国排名。虽然不同年份和不同评选标准会导致最终结果有些许差异,但不管怎么选,榜上有名的学校其实都是那么几所,顶多添一两个新鲜血液,不会大换血的。就好比国内高校top10排名,虽然各个高校的具体排名有时会变化,但基本都是那几个学校排来排去。

  所以按照专业排名,选出前几所(至于到底是前五、前十还是前二十,则看自己的水平与目标了),然后评估其难度。

  p.s.这里还可以提一点,有时可能会出现两三所学校水平都差不多的情况,但是每个学校的特色和发展方向会不一样,因此要在网上搜一下这类信息,再对比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来考虑。

  以上。可以用一种方法,也可以两、三种方法综合使用。还是那句话,多搜集信息,多加权衡考虑,才会更加靠谱。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