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概况,欢迎阅读查看。
学院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讲师4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90%,研究生指导教师26人。
学院现有实验中心一个,由流体力学实验室、流体机械及工程实验室、流体传动与控制实验室、水利水电工程实验室、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室、新能源实验室组成。设有一个CFD实验室,三组计算机工作站。
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600余人,研究生350余人。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讲师4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90%,研究生指导教师26人。
发展历程
1954年,我国第一个水力机械专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始筹建。
1955年,水力机械专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正式招生。
1961年,水力机械专业师生迁往哈工大重型机械学院(现迁至秦皇岛改名为燕山大学)。
1965年,水力机械专业全建制迁至甘肃工业大学,归属机械工程二系。
1970年,液压专门化从水机专业分离出来并组建液压专业。
1971年,液压专业开始招生。
1978年,水力机械专业开创了甘肃工业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历史。
1981年,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水力机械)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点。
1981年,液压传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91年,从机械二系分出水力机械工程系和液压气动工程系。
1996年,水力机械工程系和液压气动工程系共同组建成立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系。
1999年,流体机械及工程评为省级重点学科。
2000年,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获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
2000年,创办水利水电工程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
2002年,水利水电工程、流体力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2年10月,组建成立“流体动力与控制学院”。
2002年,创办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003年开始招生。
2004年10月,胡文瑞院士到学校工作,成立兰州理工大学风能技术研究中心,挂靠流体动力与控制学院。
2005年,获得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
2008年1月甘肃省风力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挂牌。
2008年10月,成立机械工业泵及特殊阀门工程研究中心。
2009年,成功申请教育部专业目录外专业,风能与动力工程,2009年正式开始招生。
2009年5月,将流体动力与控制学院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09年5月,成立兰州理工大学可再生能源研究院。
2010年09月,获批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2011年3月,获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电子工程二级博士授权点。
2011年10月,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成功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计划)。
2012年05月,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首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012年08月,获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
重点学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兰州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前身是1954年成立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我国第一个水力机械专业,1965年水力机械专业随所在系整建制迁至甘肃工业大学(现兰州理工大学),水力机械专业一直是我国高校流体机械学科的组长或副组长单位。1981年流体机械学科成为国务院学位办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学科,2000年获得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本学科一直是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2011年新增为一级博士点。2012年获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多年来围绕行业发展、地方经济和西部建设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在流体机械及工程、水电开发及小水电增容改造、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方面开展了持续、坚实的研究,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和行业上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水平和科研实力整体居于国内先进,部分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许多研究成果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如高效耐磨蚀水力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中小型水电站增容改造技术,先后为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多泥沙河流上的三十多座水电站进行了技术改造,开发的耐磨蚀大型水泵广泛应用于黄河提灌和引黄工程,研究开发的渣浆泵、污水泵、石油化工流程泵、轴流式油气混输泵、无堵塞螺旋式离心泵等部分已实现产业化。本学科专著及教材建设成绩突出,以《水轮机原理及水力设计》(曹鵾主编)、《流体力学》(程兆雪副主编)、为代表的统编规划教材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材奖,国内相关专业普遍采用。本学科培养输出的流体机械及工程方面的专门人才规模居全国高校首位;工作在本行业研发、设计、生产一线的毕业生比例居全国高校首位;特别在泵阀类产品研发、水轮机产品研发、液压元件研发方面的技术人员,本学科毕业生占到40%左右,居全国高校首位。据中国教育在线网2007年9月17日发布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我校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排名A类第六。
近年来,本学科在中国科学院胡文瑞院士(我校共享院士)的倡议和领导下,结合甘肃及西北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承担了包括“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重大项目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建立了甘肃省风力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太阳热能研究中心,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队伍和优良的研究条件。本学科立足甘肃及西北开展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近五年来,本学科在国家级(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和省部级项目的申报等方面,获得多项高水平项目立项。目前,在研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科技攻关项目1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
水力机械固液两相流理论及应用
①研究固液两相流在水力机械内部的流动规律和特性;②两相流水力机械的设计方法; ③多相流流场的数值计算与测试等。
特殊泵的理论及设计
①研究泵内流动理论;②研究特殊用途泵的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③研究过流部件对泵性能的影响及性能预测的理论;④流场的数值模拟;⑤特种设计软件的开发。⑥研究液力透平的流动机理及设计方法。
水电站过渡过程及增容改造技术
①水轮机内部流场计算及增减容改造技术研究;②水力机械密封技术的研究;③水轮机过渡过程研究。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研究
①风力机空气动力特性的研究;②风力机流场分析;③风力机结构动力学分析及风力机空气动力设计方法研究。
流体机械内部流动及其性能的研究
①研究水力机械过流部件对流动的影响;②研究污水泵内固体颗粒、纤维的流动规律,提高水力机械过流部件的水力性能,抗空蚀、耐磨蚀性能;③对水轮机转轮、叶片泵进行优化水力设计,研制出高性能的新水力模型;④泵站与水电站机组的经济、优化运行。
气液两相流及应用
①气液两相流流动理论;②多相泵的设计理论及方法;③多相泵的流场分析及实验研究。
先进能源利用技术及能源系统研究
①太阳能光热技术;②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③气体水合物技术;④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互补的多功能能源系统。
液压传动与控制
兰州理工大学液压传动与控制学科的前身是1954年成立于哈尔滨工业大
学动力系的水力机械专业,是我国创建最早的流体机械学科,当时水力机械专业分水轮机、水泵、液压传动三个专门化方向,当时主要师资由前苏联专家担任,同时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1961年院校调整时,该学科迁至富拉尔基哈尔滨工业大学分校。1965年整建制迁至甘肃工业大学(2003年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1971年在水力机械专业液压传动专门化方向基础上成立了甘肃工业大学液压传动与控制专业,1982年获得流体传动及控制学科硕士点。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的四所高校之一,本学科一直在我国流体传动及控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1999年根据教育部学科目录调整,在原流体传动及控制学科基础上成立机械电子工程学科。2000年联合流体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学科,获得流体机械及工程博士点。
目前该学科有五个研究所(学科组):水液压技术工程研究所、电液控制技术研究所、工程机械研究所、流体测控技术及仪器研究所、流控技术研究所、磁性物理及磁技术研究所。
2002-2005,2006-2010连续2轮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新型流体器件及设计理论;
2、电液控制系统及集成技术;
3、磁流体密封及磁技术;
4、流体动力装备及工程;
5、信号检测与机电装备数字化。
三、学科队伍情况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目前本学科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 21 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人(博导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7人,讲师 10人,形成了一支较强的学术梯队。
四、科研条件与科研成果
本学科拥有流体传动与控制实验室、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具有多功能高压阀实验台、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实验台、伺服阀实验台、水液压实验台、气动实验台等,拥有PIV粒子图像速度场仪、移动式数据采集系统、数字示波器等实验仪器。
标志性成果有:
(1)《液压控制系统》(王春行主编,1981年出版,再版三次)为代表的本学科编著的教材在国内流体传动及控制学科获得广泛使用,成为本学科经典教材。
(2)液压轴向柱塞泵噪声控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轴向柱塞泵噪声控制非常规方法研究”的资助下,出版专著《轴向柱塞泵可压缩流体配流原理”》兵器工业出版,2003年)一部。
(3)柱塞泵关键摩擦副过平衡设计理论和奥-贝球墨铸铁自润滑材料配对摩擦方法。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出系列径向柱塞泵并实现产业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使我国在此类流体动力元件上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4)磁流体密封及磁力泵。省科技厅鉴定为国内领先(2003.12)。本研究获得甘肃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
流体机械及工程
兰州理工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的前身是1954年成立于哈尔滨工
业大学动力系的水力机械专业,是我国创建最早的流体机械工程学科。当时主要师资由前苏联专家担任,同时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1961年院校调整时,该学科迁至富拉尔基哈工大分校(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现已迁至秦皇岛并更名为燕山大学),1965年整建制迁至兰州理工大学,一直是我国高校流体机械学科的组长或副组长单位。经过几十年的扩充建设,目前本学科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65 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8人(博导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8人,讲师14人,形成了一支较强的学术梯队。
该学科为我校年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学科(1981年),经过几十年的刻苦努力和探索,2000年又获得博士授予权,已招收硕士研究生共29届,其中有70余名已考取国内外博士研究生,招收博士生11届.目前已形成以流体机械为依托,以流体机械及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流体力学、水利水电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七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动力工程、水利工程工程硕士点及流体机械及工程、流体传动与控制、水利水电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风能与动力工程五个学士点为支撑的博士点学科群。形成了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学士多层次、多规格人才培养格局和学科建设体系。
我校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始终瞄准本学科前沿,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目前已形成四个独具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该学科多年来在同行业中产生了较大和深远影响,处于国际先进地位,在西部大开发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以博士点建设为契机,按照“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方向明确,重点突出,任务具体地做了大量工作,使我们的学科建设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取得了新进展。如,本学科实验室原有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现又扩建了3170平方米,分别设有液压与气动、泵、水轮机以及磨蚀实验室。各实验室又均将建有多台套各种用途的实验台,将拥有总价值近1600余万元的仪器与设备。这些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的具备,无疑是为本学科的科研与研究生培养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牢固支撑和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