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60年代起,我校著名力学家张阿舟教授等结合航空航天领域的工程问题,开展一般力学(动力学、振动与控制)的研究,招收振动理论与应用方向的研究生。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原航空工业部在我校重点投资,建设了振动实验室,配置了一批较为先进的设备。1981年,我校首批获得一般力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培养硕士生,并依托首批获得的固体力学博士点,培养动力学、振动与控制等方向的博士生。1998年获得力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后,重新组建了本学科。
本学科始终瞄准国际上一般力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前沿,以国防科技、特别是航空科技为背景,发展一般力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以创新成果推动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以及多学科交叉两大特色。
本学科现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动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动力学反问题,纳米尺度力学。1996年以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 项,并完成了许多国防科研项目,研究经费达1000余万元,目前在研经费600余万元。近年来,在SCI源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论著5部。其中,对时滞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总结为专著,在国际著名的Springer出版社出版。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内外许多著名学者的关注和高度评价,被引用 500余次。在应用方面,解决了Z9W武装直升机导弹稳瞄系统的非线性隔振设计问题,解决了XX型导弹惯导平台的金属橡胶隔振器建模与设计问题,参与了多种型号工程的攻关,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6项。此外,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生,受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欢迎,一批毕业不久的博士被破格晋升为重点大学教授,应邀到德国、日本的著名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本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6人。学科队伍结构合理,学术带头人年轻化。例如:胡海岩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国防科技工业先进工作者;郭万林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受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戴华教授入选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333跨世纪优秀人才和青蓝工程。
本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居先进水平,在非线性动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动力学反问题这三个研究方向上已取得一批国内领先的成果,新开辟的纳米尺度力学方向已引起国内外力学界的关注。
十五期间,本学科将结合我校承担的863项目和国防预研任务,以MEMS等微尺度、纳尺度上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力学分析和设计为主攻方向,与数学、物理、化学、控制、信息等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在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方面取得一批高水平成果,在纳米尺度力学方面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