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机与环境工程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17-08-17 编辑:bin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机与环境工程学科建于1957年,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该学科的飞行器环境控制与安全救生专业获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

  该学科现有实验室面积1500多平方米,价值10万元以上的设备总值达5000多万元。十五期间,国家和学校又投入1000万元资金,用于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该学科已成为我国航空航天人机与环境工程科技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本学科拥有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学历层次高、科研实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4人(3人为博士生导师),副高职人员2人,讲师9人,助教1人,实验室工作人员6人。45岁以下教师占81%.所有教师均有研究生学历,其中9人获博士学位,占教师总人数的60%.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一人,一人为江苏省333跨世纪优秀人才,一人曾获航空航天工业部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荣誉称号。该学科多年来先后培养出硕士、博士、博士后共100余人,大多成为我国经济和国防建设第一线的骨干力量。

  本学科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现设有飞行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工程研究所、制冷与空调工程研究所、飞机环境控制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已形成飞行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制冷与空调、特殊环境传热传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四个综合性研究方向。在飞行器环境控制、机载电子设备冷却、飞行器供氧、防护救生、飞行器防冰等系统的设计、试验与研究方面优势明显,学科整体水平处于国内先进地位。

  本学科先后承担了大量国防重点型号(强5、歼6、歼教5、歼教7、10工程、教11、SH5、运八系列改型、515工程、国家高新技术1号、2 号、3号、4号工程、直10、电子吊舱等)的环控系统设计分析与试验任务,为国防与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论著10部。1996年以来承担国家和部委国防科研项目100多项,科研经费达1500万元。

  随着我国载人飞船的飞行成功,本学科将瞄准火箭、飞船的冷却技术,航天飞行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研究,飞机防冰除冰研究,环控救生系统数字仿真研究,机载蒸发循环制冷系统研究,先进空投空降系统研究,动载作用下的气液两相流流动及传热传质机理研究,座椅、降落伞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特殊环境传热传质,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等前性课题,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和一批重要成果,不断提高和完善基础条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同国内外学术界和科研厂所的合作与交流,着重培养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努力把本学科办成国内一流、国际影响的学科,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