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高分子教学与研究的单位之一。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在冯新德院士、周其凤院士等的领导下,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始终重视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强调研究的系统性和创造性、提倡基础和应用的有机结合,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并重,形成了优良的学风和教风,科研基础、研究水平、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国内同行的承认,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优秀学术骨干的培养、选拔和引进力度,形成了一支年轻活跃、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教学团队。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现有人员1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长江特聘讲座教授1名,教授8名,副教授6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3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B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名,北大高分子学科十分重视研究生的培养,首届研究生56年毕业,是我国最为重要的高水平高分子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在1990、2001年全国重点学科评比中,名列全国同学科第一名。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55人。在站博士后6人。近年来我们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开展了制度创新工作,参照北美大学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从导师选择、博士资格考试、论文选题与研究计划、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等各个培养环节进行系统的改革,制定了规范、严谨的制度和步骤并严格执行,取得了良好效果,激发了研究生投身科学事业的热情。
北大高分子教育注重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密切关注学科前沿动向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重视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与讨论,促进了科研合作的开展。先后创建了“北京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列报告”和旨在加强与工业界合作交流的“Partnership on Polymer Science”等有特色的学术交流活动,活跃了学术风气。
本学科2006年申请的“功能聚合物的多尺度结构和分子工程”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已获批准。团队成员通过实质性交流与协作,进一步凝炼了研究方向,拓宽了学科发展视野。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 指导教师 |
1 | 高分子的可控合成和高分子材料的可控制备 | 高分子合成化学;新聚合方法与聚合体系;指定结构和功能的高分子及其材料的可控合成与制备。 |
周其凤 宛新华 李子臣 杜福胜 宋乃恒 马玉国 |
2 |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 高分子凝聚态的结构、物理性质及分子运动;高分子的亚稳定性及其在受限状态下的相结构与相转变;高分子自组装及相关纳米技术、纳米材料的物理问题;高分子统计力学与分子模拟。 |
程正迪 陈尔强 魏高原 梁德海 |
3 | 特种与高性能高分子材料 | 液晶高分子、拉胀高分子、其它高强高模、耐高温高分子的分子设计、制备、结构、性能与应用研究;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 |
周其凤 宛新华 范星河 马玉国 |
4 | 生物医用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 组织工程、药物载体以及其他与生命过程和疾病诊断、防治相关的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其应用。 | 李子臣 贾欣茹 杜福胜 梁德海 |
5 | 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相关器件 | 电致发光、光电转换、光折变、信息存储、非线性光学等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与相关器件的制备;近红外活性和全光谱吸收高分子材料。 |
邹德春 范星河 宋乃恒 宛新华 马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