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系概况

发布时间:2017-07-15 编辑:张莉

  为了让考生们更好地了解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小编搜集整理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系概况,供大家阅读查看。

  学院简介

  历史文化学院是一个有着悠久人文学术传统的百年院系。1901年山东大学堂创建时,即开设历史课程。历史学科始终是以文史见长的山东大学一门基础性和支柱性学科。上个世纪30年代,一大批著名人文学者在校任教,奠定了文史见长的办学特色。上世纪50年代,高校院系调整后,创建历史系,不久又汇集了齐鲁大学国学院历史系等各方力量,成为当时国内综合性大学同类系中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系科之一,名家荟萃,形成了“八马同槽”的人文学科盛景。杨向奎、张维华、赵俪生、童书业、王仲荦以《文史哲》为阵地,就古史分期、资本主义萌芽和农民战争等问题,发起了全国性的学术大讨论,山大的历史学研究迅速获得了全国学人的广泛赞誉和认同。

  1996年7月,以原历史系为基础,组建了历史文化学院。今天的山东大学历史学研究亮点纷呈,拥有一大批站在学术前沿的学者,产生了一批具有当代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明清对外关系史、史前及青铜时代考古、科技考古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古代史研究重镇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文化产业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等新兴交叉学科也有长足发展。

  现有正、副教授近60位,博士生导师近30名,其中中宣部等“四个一批”人才一人、马工程首席专家两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两人,山东大学首批终身教授一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特聘一级教授两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一人,国家级教学名师一人,国家级教学团队一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五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一人,山东省齐鲁文化英才两人,山东省齐鲁文化名家一人,教育部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两人。拥有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产业管理、档案学6个本科专业;中国古代史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设有考古学国家级文科实验中心,与耶鲁大学共建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联合实验室,环境考古学创新引智基地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二期培育项目,山东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东方文化研究基地两个省级研究中心和一个省“十二五”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心,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文化产业管理、档案学五个学术性硕士招生专业和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招生专业。考古学一级学科在第三次学科评估(2012年)中名列全国第三,七次发掘成果被列为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

  2007年,中国古代史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每5年评审一次,是国家对中国顶尖级学科的一种检阅。

  2007年我院中国古代史国家重点学科的申报,全部以中青年学者为学科带头人,学术阵容极其强大。第一带头人为国际著名青年历史学家,43岁的姜生教授。中国古代史国家重点学科的6个研究方向分别是:

  1.道教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2.中国远古文明起源

  3.秦汉史

  4.魏晋隋唐史

  5.宋元史

  6.明清中外关系史

  文秘档案学系

  1982年创建档案学专业,1996年建院时发展为系,2003年成为山东周边六省市区中唯一拥有档案学硕士点的院系,同时在"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下招收该方向博士研究生,是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单位之一。苏位智教授的档案史料与义和团运动研究,赵爱国教授的档案学基础理论与档案文献编纂研究,在学术界有相当的影响;刘旭光教授、王云庆等副教授的文书学、秘书学、现代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中国政治制度与行政管理在各自领域也有一定的地位。文秘档案学是信息管理学科、行政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专业主要开设文书学、秘书学、行政管理学、文件与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学、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政务、中外档案史、计算机应用、高等数学、国家公务员制度、专业英语等课程。拥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文秘档案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科研场所。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掌握现代管理手段的复合型高级信息管理、档案管理和文秘人才。毕业生适宜到各级各类档案管理部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档案管理、行政管理、文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也可推荐免试或考取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本科生近年来的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研究生一次就业率均为100%。

  现任系主任为曲春梅副教授。

  历史学系

  历史学系是我院目前教学、科研优势最强的学科,有一个国家重点学科,有1个人事部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历史一级学科,9个历史学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1个硕士点,是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单位之一。目前共有教授27人:其中胡新生教授(博导)、马新(博导)、曾振宇(博导)等教授的先秦秦汉史研究,张金龙(博导)、齐涛(博导,原山东大学副校长,现为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刘玉峰(博导)等教授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王育济(博导,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晁中辰(博导)、张熙惟、范学辉等教授的宋元明清史研究,姜生(博导)等教授的道教与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路遥(博导)、苏位智、刘平(博导)等教授的义和团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刘天路、胡卫清(博导)等教授的基督教会研究,吕伟俊教授(博导)、徐畅(博导)、刘培平(博导)、董宝训、赵兴胜等教授的民国史和山东区域史研究,陈尚胜(博导)、谭世宝(博导)等教授的中外关系史研究,王学典(博导)、周晓瑜、张书学(博导)等教授的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关绍纪教授的美国史研究,顾銮斋教授的世界中古史研究、刘新利教授的德国史及基督教文化研究,李巍教授的加拿大史研究、郑群副教授的西方史学史研究等均在史学界占有重要地位。

  历史系目前有历史学、世界史2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生通过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全面掌握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系统了解中外文化传统和风俗民情。本科毕业后学生可以推荐免试或考取本院各个硕士专业研究生,也可被推荐报考或免试保送其他重点院校的研究生。近十几年来,除考取本校本院研究生或其他院系研究生外,还有四十余名学生保送或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党校、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在各级外事部门、各级党政机关、中外企业以及电视台、报社、出版、教育、科研、文化资源管理等部门工作的也很多。近年来,各类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80%以上。历史学系

  历史学系是我院目前教学、科研优势最强的学科,有一个国家重点学科,有1个人事部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历史一级学科,9个历史学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1个硕士点,是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单位之一。目前共有教授27人:其中胡新生教授(博导)、马新(博导)、曾振宇(博导)等教授的先秦秦汉史研究,张金龙(博导)、齐涛(博导,原山东大学副校长,现为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刘玉峰(博导)等教授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王育济(博导,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晁中辰(博导)、张熙惟、范学辉等教授的宋元明清史研究,姜生(博导)等教授的道教与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路遥(博导)、苏位智、刘平(博导)等教授的义和团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刘天路、胡卫清(博导)等教授的基督教会研究,吕伟俊教授(博导)、徐畅(博导)、刘培平(博导)、董宝训、赵兴胜等教授的民国史和山东区域史研究,陈尚胜(博导)、谭世宝(博导)等教授的中外关系史研究,王学典(博导)、周晓瑜、张书学(博导)等教授的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关绍纪教授的美国史研究,顾銮斋教授的世界中古史研究、刘新利教授的德国史及基督教文化研究,李巍教授的加拿大史研究、郑群副教授的西方史学史研究等均在史学界占有重要地位。

  历史系目前有历史学、世界史2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生通过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全面掌握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系统了解中外文化传统和风俗民情。本科毕业后学生可以推荐免试或考取本院各个硕士专业研究生,也可被推荐报考或免试保送其他重点院校的研究生。近十几年来,除考取本校本院研究生或其他院系研究生外,还有四十余名学生保送或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党校、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在各级外事部门、各级党政机关、中外企业以及电视台、报社、出版、教育、科研、文化资源管理等部门工作的也很多。近年来,各类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80%以上。

  考古学专业、文物及博物馆学专业介绍

  我校考古学科发端于上个世纪30年代,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考古专业成立于1972年,是国内成立最早的考古专业之一。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在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一级学科排名中,我校考古学科位列前3位,是我校文科中排名最为靠前的学科。

  现考古系设有考古学和文物及博物馆学两个本科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现有教师18人,其中正、副教授11人。教师队伍中多人荣获省部级优秀人才称号,其中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师队伍中具有长期海留学经历者占50%以上,其中海外博士3人。

  学院一向重视考古学、博物馆学研究,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及特色研究领域。考古学理论与考古学史(栾丰实教授、方辉教授),史前考古与海岱考古(栾丰实教授、王青教授),夏商周考古(方辉教授、任相宏教授、王青教授),第四纪地质与环境考古(靳桂云教授、王青教授),汉唐考古及美术考古(刘凤君教授、崔大庸教授)等,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本专业依托优势学科和国际化建设成果,成功实现学科转型,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特色,在全国高校率先建立了一系列专门考古实验室,涵盖了植物考古、动物考古、体质人类学、陶瓷器分析、石器分析、同位素考古和文物保护等不同领域,并在环境考古、植物考古与生物考古等研究领域形成了学科优势。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了近30门专业课程的比较合理、完整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在“课堂、田野(及博物馆)、实验室”三位一体教学体系建设方面成绩显著,2010年入选“国家级考古实验教学示范基地”,使得我校成为首批获得此项殊荣的四所高校之一。

  学院重视国际化建设,已与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芝加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西蒙菲莎大学、德国国家考古研究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荷兰莱顿大学、日本九州大学、韩国亚细亚文化遗产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并与美国哈佛大学、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密歇根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英国剑桥大学等在合作研究及研究生联合培养方面开展了实质性交流。2008年我校考古学科成功入选为国家外专局“环境与社会考古学科引智基地”,来自上述海外高校的十位考古学家成为基地学术大师和学术骨干,学科的国际化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该系目前有考古学专业和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两个本科招生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多年来,考古学系形成了重视基础教学,特别是突出发掘实习环节,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国内外受到专家的好评。考古学专业学生通过四年的大学本科教育,可以具备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田野考古、考古摄影、测量、绘图及文物修复和保护等基本技术和知识,能独立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陈列工作,并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生通过四年的大学本科教育,可以系统掌握博物馆及文物保护、鉴定的基本理论,掌握博物馆管理与陈列、文物保护与鉴定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可对传世文物提供科学、权威的鉴定,为社会提供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考古学系的本科毕业生可推荐免试或考取我院硕士研究生,也可到考古、博物馆等事业单位,从事考古发掘、博物馆管理、文物鉴定、文物保护等专业工作。

  自1982年,考古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迄今共招收硕博研究生近百人。近年来的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为100%。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