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历史学考研经验

发布时间:2017-04-03 编辑:bin

  我是中部一所理工类211零九届中文系毕业生,毕业后工作,薪酬一般但很是清闲,辞职考研,只为兴趣和理想。中文跨历史,本专业成绩中等,大学期间一科未挂但四级没过。

  复习时间安排:

  四月份动心思考研,六月份开始复习,十月份辞职之前,期间多有耽搁,正常情况下每天下午在单位看专业课,晚上复习英语、阅读两个小时的历史论著。到十月上旬,只看了新概念三的六十篇文章,文章还算熟稔,单词大略记住,但词汇总量仍然杯具,语法句型由于有高中狂做单选的底子,还算不错。专业课结合大纲和山东大本精读了一遍11本教材,粗读了一遍北师系列教材,在山东本之外查漏补缺,做笔记约略五百页稿纸。

  十月中旬至一月上旬,为专心复习时期,回到了自己本科学校旁边租房,每天去学校图书馆自习,白天每天八小时,晚上稍微复习下白天所学,然后读两个小时各类人文书籍(不全是史学类的)。

  政治。大纲解析,七遍,启航20天20题,肖秀荣四套题,随便买了本时事小册子。第一遍将大纲分析内容在解析上用下划线标出、弄懂每一个考点,第二遍区分出可能出问答题的文本、做出每一章的详细逻辑体系图,第三遍针对自己的薄弱部分彩笔标出、前后联想记忆,之后第四、五、六遍就是针对问答题部分和薄弱部分一轮又一轮,愈到后来,速度愈快(在下阅读速度较快,不喜做题,此做法仅为个人经验),最后结合20T20T和肖四最后复习了又过了一遍大纲解析。

  英语。黄宝书(张剑曾鸣十年真题)两遍(注意,第一遍是看的,我底子太差,做不了),做题方法看的很细,但题目做的比较粗。期间每天读两篇新概念三的文章。最后只有50分,无成功经验可谈,有失败教训可取,那就是:罗马非一日建成,英语学习,尤其如此。

  专业课。山东本、前一段的笔记,北师版辅导书加一本历年真题和统考前各高校试题集(也是山东版的配套书),过了两遍。现在看来,没有坚守教材、自己整理系统完善的笔记,乃最大之失误。

  初试那两天超郁闷,失眠。政治在睡眼惺忪中发挥略失水准,大题都答错地方了,英语考完更是一度崩溃,然后看了两本喜剧世界,接着把专业课大略的串了一遍,凌晨两点才睡,早上索性喝了碗羊肉汤,带着一罐红牛走进了最后的考场。七号报到,17人进入复试,到了16个,最低分330。发现原来第2、6、15也是报的许老师,不由得一阵心虚。八号上午笔试(120分),两道题,第一道大概如下:1850年以后100年间中国士绅阶层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社会功能方面的变化,并结合社会变迁的角度对这些转变加以论述。第二道对我这个跨专业的来说太狠了,给了二十个个历史学者的名字,让写出他们的研究领域和代表作,我除了阅读过的一些记得之外,其他一片空白。

  下午英语口试,刘昶老师(《叫魂》的翻译者之一)做的考官,人很和蔼,语速很慢,提问用词也很日常。进去后都是先来段自我介绍,然后的问题就集中于家庭、学校、选报的方向之类,根据考生情况不同会有一些简单的问题。当然,这天的两项考试,只是过场而已,真正觉得命运的,还是面试。

  九号下午,面试。按方向不同,分成近代史和现代史两组。近代史的提问主要由茅海建老师,出来的多少都有些狼狈,现代史主要由许纪霖老师提问,此外还有韩刚、杨奎松、李蓓蓓几位老师,这组在现代史教研室里进行,一室春光,一团和气。

  我们九个人不知是按照什么顺序被叫进去的,我是最后一个进去的。时间多在十分钟左右,就是普通的谈话,问题也很随意,打断你也很正常,个人问题因人而异,共性问题还是集中在读过哪些书、有什么看法之类。我被问的问题是,列举三本你看过的觉得最好的历史论著并叙述理由。我答了《转变的中国》、《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三本,后面说的一大堆理由大致可以用多元比较、理性通透、个人的史学启蒙来概括。然后又问我读过那些思想文化方向的书,我愣了一下,报了罗志田、桑兵各一本,然后就秀逗了,不过因为我在跨专业和辞职两个问题的解释上自觉还算可以,整体感觉还不错,出来之后被同考的告知,我进去的时间最长。

  面试结束,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漫长等待,宣读录取名单和每个人的导师。

  凝重的宣读过后,几家欢喜几家愁。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