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辽宁中医药大学考研复试第二次校内调剂工作通知

发布时间:2017-04-14 编辑:张莉

  辽宁中医药大学已经公布了2016年考研复试第二次校内调剂工作通知,请考生及时查看信息,做好考研调剂复试相关工作,小编搜集的详细内容如下:

  我校2016硕士复试(第一批次)已经结束,现将待定考生总体情况公布如下,校内二次调剂预计于4月20日进行(仅限待定考生参加),待定考生参加二次调剂按复试合计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如合计总分相同,参考初试成绩),校内二次调剂专业缺额将于调剂当天公布,建议待定考生积极联系外校进行校外调剂,已保证录取工作顺利进行。

  待定考生名单

复试序号 考号 复试院所 复试专业代码 复试专业 复试研究方向代码 复试研究方向 复试学位类型 合计总分
331 101626000000179 第二临床学院 105706 中医五官科学 01 中医耳鼻喉科学 专业学位 511
68 101626000000849 第一临床学院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08 美容学 学术学位 502
10 101626000001093 基础医学院 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 01 伤寒论 学术学位 495
217 101626000000102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7 针灸推拿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93
467 101626000000110 针灸推拿学院 105707 针灸推拿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93
311 101626000000582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14 耳鼻咽喉学 专业学位 491
342 101626000001447 第二临床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09 外科学 专业学位 489
429 101626000000546 药学院 105600 中药学 08 中药药事管理 专业学位 488
307 101626000001539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13 眼科学 专业学位 487
198 101626000000776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6 中医五官科学 01 中医耳鼻喉科学 专业学位 484
128 101626000001211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1 中医内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82
129 101626000000779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1 中医内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82
287 101626000001038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08 美容学 专业学位 482
170 101626000000920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3 中医骨伤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81
114 101626000000262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1 中医内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80
119 101626000001365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1 中医内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80
172 101626000001278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3 中医骨伤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80
116 101626000001416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1 中医内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75
118 101626000000826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1 中医内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74
216 101626000001184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7 针灸推拿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74
426 101626000001115 药学院 105600 中药学 07 中药药剂学 专业学位 473
366 101626000000181 第四临床学院 105702 中医外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71
95 101626000000188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1 中医内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69
238 101626000000641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01 心血管 专业学位 469
340 101626000001518 第二临床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07 呼吸 专业学位 469
344 101626000000990 第二临床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13 眼科学 专业学位 469
27 101626000001041 基础医学院 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 03 免疫学 学术学位 468
155 101626000000905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3 中医骨伤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67
338 101626000000592 第二临床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06 风湿免疫 专业学位 467
164 101626000000904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3 中医骨伤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65
240 101626000001309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01 心血管 专业学位 465
274 101626000000860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05 血液 专业学位 465
358 101626000000195 第四临床学院 100507 中医外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学位 464
13 101626000000588 基础医学院 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 03 温病学 学术学位 463
43 101626000000819 第一临床学院 100506 中医内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学位 463
260 101626000001347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03 消化 专业学位 463
236 101626000000201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01 心血管 专业学位 462
314 101626000000783 第二临床学院 100506 中医内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学位 461
480 105426422900736 护理学院 105400 护理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57
63 101626000000863 第一临床学院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04 肿瘤 学术学位 456
296 101626000001090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10 儿科学 专业学位 456
318 101626000001080 第二临床学院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13 眼科学 学术学位 455
357 101626000000888 第三临床学院 105702 中医外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55
45 101626000000838 第一临床学院 100507 中医外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学位 454
369 101626000000297 第四临床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09 外科学 专业学位 454
400 101626000000372 药学院 100800 中药学 03 中药鉴定学 学术学位 453
190 101626000001520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4 中医妇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52
189 101626000000122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4 中医妇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51
265 101626000001552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04 肿瘤 专业学位 450
259 101626000000141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03 消化 专业学位 449
439 101626000000589 针灸推拿学院 100512 针灸推拿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学位 448
233 101626000000306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01 心血管 专业学位 446
246 101626000001321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02 内分泌 专业学位 446
347 101626000001214 第三临床学院 100507 中医外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学位 445
399 101626000000357 药学院 100800 中药学 03 中药鉴定学 学术学位 445
388 101626000001301 药学院 100800 中药学 01 中药炮制学 学术学位 443
41 101626000000058 第一临床学院 100506 中医内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学位 442
356 101626000001249 第三临床学院 105702 中医外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38
421 101626000000680 药学院 105600 中药学 01 中药炮制学 专业学位 436
363 101626000000182 第四临床学院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09 外科学 学术学位 435
272 101626000001459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04 肿瘤 专业学位 434
359 101626000000185 第四临床学院 100507 中医外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学位 433
442 101626000000611 针灸推拿学院 100512 针灸推拿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学位 433
303 101626000000137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12 肾内 专业学位 432
148 101626000000265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2 中医外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28
59 101626000001158 第一临床学院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03 消化 学术学位 426
138 101626000000095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2 中医外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26
143 101626000001340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2 中医外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25
280 101626000001051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06 风湿免疫 专业学位 423
361 101626000001345 第四临床学院 100507 中医外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学位 421
70 101626000000250 第一临床学院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09 外科学 学术学位 414
74 101626000000936 第一临床学院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13 眼科学 学术学位 412
173 101626000001437 第一临床学院 105703 中医骨伤科学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 404

  辽宁中医药大学简介:

  辽宁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8年,主校区位于省会城市沈阳,分校区位于滨城大连和药都本溪,是辽宁省唯一一所培养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高级护理和医学相关类人才的高等院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辽宁五一奖状、依法治校示范校、安全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经过50多年的发展,辽宁中医药大学在国际交流型中医药人才、实验创新型人才、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是全国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考试工作基地、全国中医药外语培训基地、全国中医药文献检索查新分中心、全国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是国家科技部确定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的建设单位,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辽宁教育基地,是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考试与测评委员会筹委会副主委单位,是国家首批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的高等院校,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013年组建成立辽宁省中医药科学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设置医、理、工、管、文、法等6个学科门类,20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万余人,下设17个学院、4所直属附属医院、2个教学部、2个教学实验中心、3个研究院、2所图书馆、4所博物馆。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7个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6个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3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21个省中医药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1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课外实践教育基地,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22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编30余部国家及行业规划教材、8部省级精品教材,8部“十二五”省级规划教材,2个省级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网络化平台建设项目,32项省级教学成果、4个省级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门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精品视频公开课、4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8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与欧美及东亚、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大学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加快了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步伐。有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临床药理基地、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25个省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承担和完成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数十项、省级科研项目数百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千篇、著作数百部,科研经费年均突破亿元。

  四所直属附属医院分别增具辽宁省中医院、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省肛肠医院、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称,共有11个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2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另有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培育项目,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建设基地),31个省重点专科;另有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0余所临床教学及临床实习医院。现有1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名国医大师、1名国家“两课”优秀教师、20名国家级名中医、31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1人入选“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11名省级教学名师,47名省名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4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辽宁省特聘教授5人,辽宁省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领军人才2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3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8人、千人层次40人,省市级优秀教师8人。

  栉风沐雨谱华章,桃李芬芳誉满园。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辽宁中医药大学,秉持“厚德博学、继承创新”的校训精神,本着“不求最大,但求最强”的办学理念,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协同发展,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祖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正向着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