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由团区委组织的“青春引航”清华学子与长寿学子座谈交流会吸引了200余名家长学生前来参加。
带着妹妹一起来参加座谈会的天津大学学生周千淅告诉记者,清华是国内最好的学府之一,也是不少同学心目中的象牙塔,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希望从他们身上获取有益因子。此次来长的14名清华研究生实践团成员,有的从清华本科一直读到清华博士,有的是考研究生进入清华。记者采访了其中几名同学,通过他们的学习经历,希望能对学子们有所启发。
99%的汗水浇灌
今年25岁的伍赟和22岁的周萌都是保送生,俩人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获得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的学生。
伍赟是重庆人,他说,也没想到是爱好成就的。出于对物理的爱好,伍赟从初中开始做物理实验。虽然最后他以竞赛成绩进入清华大学,但背后也付出了很多的汗水,当别的同学在享受暑假、寒假的欢乐时,伍赟却守在实验室里一遍又一遍地做着实验。有一次做光学实验,由于眼睛长时间对着各种光束,从实验室里走出的刹那,他笑着说,眼前白蒙一片如失明一般,好久才恢复过来。
怕做实验耽误学习,是不少家长和学生担心的问题。伍赟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做实验要有一定学习基础作保障。同时还要看到自己有没有那样的能力兼顾其他学科的学习。为了保持其他学科的成绩,伍赟自学了不少课程,成绩保持在巴蜀中学前30名。
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着
作为此次来长最年轻的博士,来自江西的周萌有些传奇的经历:他是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个保送清华的学生,他也是用半年时间将自己的语文和英语成绩从100分左右分别提升到120分和140分。
说起这段经历,这位91年出生的博士告诉记者,高中的时候,由于做实验耽误了不少学习,他的语文和英语成绩并不理想,两科成绩都在100分左右。为了提升这两科成绩,他用了一个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老师请教,有问题就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周萌觉得对老师的这种“穷追猛打”似的提问,不仅加深了自己对题的理解,更加深了和老师的交流,让自己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补齐“短板效应”
木桶里最短的那块板限制了木桶的盛水量,如果将这块短板补上,整个木桶的盛水量就会提升。这个短板理论也是清华大学心理学在读硕士杨末的学习方法。
虽然是硕士才考入清华的,但来自福建龙岩的杨末却用它闯进了清华。清华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每年只招几个人,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初中、高中时期,杨末的物理化学不太好,但其他科目的成绩均在上游。出现了偏科的现象,杨末认为如果自己的英语已经考了140分,想再提10分十分不易。但如果自己较差的学科从70分提到80分却是相对容易的。
于是,杨末就从抓自己的“短板”学科开始提升成绩,最后成功考上福州大学。
本科期间,杨末也用了同样的方法,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复习计划,最终顺利考上清华大学心理学研究生。
清华大学举办“青春引航” 研究生讲述复习方法
发布时间:2017-11-25